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欣

作品数:38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内镜
  • 7篇食管
  • 6篇胆管
  • 5篇梗阻
  • 5篇恶性
  • 4篇胆管造影
  • 4篇胆管造影术
  • 4篇胰胆管
  • 4篇胰胆管造影
  • 4篇胰胆管造影术
  • 4篇幽门螺
  • 4篇造影
  • 4篇造影术
  • 4篇食管胃
  • 4篇逆行
  • 4篇逆行胰胆管
  • 4篇逆行胰胆管造...
  • 4篇逆行胰胆管造...
  • 4篇染色
  • 4篇肿瘤

机构

  • 32篇承德市中心医...
  • 12篇承德医学院
  • 8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水利医院

作者

  • 32篇郝欣
  • 27篇李建辉
  • 16篇花海洋
  • 7篇王爱民
  • 6篇蒋海森
  • 5篇姜海斌
  • 5篇苏彬
  • 3篇王荣升
  • 3篇李建华
  • 3篇刘伟
  • 3篇娄丽华
  • 2篇张诗彤
  • 2篇王海军
  • 1篇陈治国
  • 1篇王春艳
  • 1篇高福洋
  • 1篇崔保继
  • 1篇辛宏
  • 1篇李涛
  • 1篇孙秀静

传媒

  • 9篇中国内镜杂志
  • 4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猪尾抗反流可回收塑料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在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尤其是高位胆道梗阻性疾病,研制出减黄效果好、反流发生率及梗阻率低、便于回收的单猪尾抗反流可回收塑料支架。方法对该院34例于2017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因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接受经十二指肠镜置入胆道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共置入塑料胆道支架40个,24例患者仅置入1个普通塑料支架,4例患者仅置入1个单猪尾塑料支架,6例患者各置入1个普通塑料支架后发生梗阻,更换为单猪尾塑料支架。术后随访,比较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反流发生率及梗阻发生率。结果①采用新型单猪尾塑料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术后的肝功能指标、反流发生率及梗阻发生率与普通塑料支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一患者先后分别置入普通塑料支架及单猪尾塑料支架,术后的肝功能指标、反流发生率和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猪尾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减黄效果好,反流发生率和梗阻率低,且支架更便于回收,是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尤其是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支架置入的更佳选择。
齐静郝欣李建辉黄永辉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胆管支架姑息性治疗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20年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在1906年由BAUR首次报道[1],从此临床上对该病日渐重视。近年来,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食管恶性疾病的0.1%~0.3%[2]。该病内镜检查活检阳性率低,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不高。因此,很多基层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和漏诊。2018年3月15日笔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1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花海洋孙秀静蒋海森郝欣李建辉
关键词:食管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免疫组化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放置不同支架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不同支架用于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接受ERCP下支架放置治疗的MBO患者109例,分为可回收支架组(33例)、金属支架组(42例)和普通支架组(34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远期胆管炎和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时间、支架取出一次钳取成功率和生存时间,监测随访情况。结果支架放置前,3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放置后1周,可回收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差值明显大于普通支架组,普通支架组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支架组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最低,其次为普通支架组,金属支架组胆管炎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支架组相比于普通支架组,支架取出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金属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为194.0 d,可回收支架组为126.0 d,普通支架组为92.0 d,3组患者支架中位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回收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90.0 d,金属支架组为476.0 d,普通支架组为453.0 d,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使用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术后胆红素下降更快,相比于普通塑料胆道支架,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更低,支架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方面更有优势,是MBO患者ERCP支架置入术的一种有效选择方式。
齐静尹静一樊明阳王爱民郝欣花海洋李建辉
关键词:可回收支架疗效分析
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与白光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检出情况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 332例,根据患者所用内镜及检查过程不同分为蓝激光组与白光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前状态的检出情况。[结果]蓝激光组上消化道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1.63%(42/2 576),高于白光组的0.85%(32/3 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7,P=0.005)。蓝激光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前状态检出率为41.15%(1 060/2 576),高于白光组的37.78%(1 419/3 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07)。蓝激光组食管、贲门、胃的活检率均高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P=0.044;χ^(2)=4.010,P=0.045;χ^(2)=28.757,P<0.001);蓝激光组对癌性病变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诊率高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21)。[结论]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可以提高活检率,从而提高上消化道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前状态的检出率、早诊率,有利于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推广。
花海洋王爱琳李建辉郝欣蒋海森
关键词:检出率
化学染色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化学染色联合蓝激光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内窥镜检查可疑食管病变患者100例,共138处病变,本文对此100例患者分别采用蓝激光放大内镜、碘染色和蓝激光放大内镜与碘染色相结合三种方式进行进一步检查,并以病变的病理诊断为金指标,分别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镜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卡方的McNemar检验,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进行真实性评价,比较3种内镜检查方式对食管早期癌性病变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蓝激光放大与碘染色相结合组一致性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高。结论:蓝激光放大与碘染色相结合能提高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率。
花海洋蒋海森郝欣李常洲孙志欣李建辉王海军李秀娟付爱琳齐静
关键词:化学染色
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活检检测情况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胃窦部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Hp)检测情况,为寻找Hp最佳活检部位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行电子胃镜检查,于胃窦部位取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超基准值(DOB)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DOB≥4)和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DOB<4),收集患者的胃镜报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胃窦部不同活检部位,分为:常规活检部位组、隆起糜烂部位组和平坦糜烂部位组,比较不同活检部位Hp的检出率。将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按DOB值的情况,分为:A组(435),并分类统计每组患者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合患者内镜报告和病理资料,分为: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分类统计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4%)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2.7%)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DOB值方面,A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最高,常规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最低,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组和C组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2;P=0.721);非萎缩性胃炎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5%)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1.2%)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2.0%),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萎缩性胃炎组中,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中,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对于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但DOB值较低的患者,隆起糜烂部位Hp的阳性率更高。对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与常规活检部位相比,隆起糜烂部位Hp的检出率更高;但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胃窦部不同部位的Hp检出率差异不大。对于13C尿素
张萌龙晓田花海洋李建辉郝欣
关键词:胃窦活检
一种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支架,包括呈管状的支架本体和分别附着于支架本体外壁上部和下部的上侧翼和下侧翼,且上侧翼和下侧翼分别为斜向朝下和斜向朝上的两个倒刺,所述支架本体的下端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回收尾,所述支架本体...
李建辉李建华郝欣姜海斌王爱民苏彬
文献传递
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置入支架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相关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263例病人有49例(18.63%)发生胆管炎。单因素分析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困难插管、梗阻部位、吸烟与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T[OR=1.001,95%CI:(1.000,1.001)]、白蛋白[OR=6.199,95%CI:(1.625,23.641)]、困难插管[OR=19.734,95%CI:(2.900,134.267)]、梗阻部位[OR=6.865,95%CI:(2.911,16.190)]、吸烟[OR=3.877,95%CI:(1.722,8.727)]是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区分度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7,0.90),P<0.001],提示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高GGT、低白蛋白、困难插管、高位胆管梗阻、吸烟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能力较强,可根据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的概率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
段惠潇于双颖席海旭李建辉郝欣花海洋李常洲齐静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管梗阻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炎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包膜下巨大脓肿一例
2012年
患者男,57岁.因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13 d伴发热、顽固性呃逆4 d入院.13 d前确诊原发性肝癌在某肿瘤医院行TACE,药物为羟基喜树碱 25 mg、表阿霉素70 mg、碘化油20 ml、明胶海绵微粒(直径150 ~ 350 μm)1 g.出院后患者即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8℃,近4 d伴有寒战、肝区疼痛、出虚汗、尿色黄、持续呃逆不易缓解而来我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右下肺呼吸音弱,肝区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腹水征可疑阳性.
王海军郝欣李建辉于晓明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包膜脓肿
承德地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以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尿素酶试验阳性的1036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消化不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胃黏膜标本进行幽门螺旋杆菌培养。结果:1036例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448例,阳性率为43.2%。承德地区不同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旋杆菌培养阳性率依次为:消化不良100%、十二指肠溃疡69.3%、复合溃疡68.3%、胃溃疡49.4%、胃癌29.3%、慢性胃炎19.8%。结论:承德地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及处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于降低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郝欣郝欣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