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CYFRA21-1检测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CYFRA21-1检测在尿路上皮癌(U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对65例UC患者和61例非UC患者的血清CYFRA21-1进行检测,同时检测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65例UC患者中肾盂UC 9例,输尿管UC 4例,膀胱UC 52例 61例非UC患者中肾癌21例,BPH 20例,前列腺癌10例,泌尿系结石1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FRA21-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UC组血清CYFRA21-1含量(7.57± 12.76) μg/L,与对照组(2.58±0.97) μg/L和非UC组(2.75± 1.34)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非UC组的血清CYFRA21-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试剂盒说明标准,将血清CYFRA21-1含量>3.3 μg/L定为阳性值,对照组和非UC组假阳性率为10%~30%.UC组总阳性率为67.7%(44/65),其中低级别UC的阳性率50.0% (10/20),中级别62.5%(5/8),高级别78.3% (29/37),高级别组与中、低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非肌层浸润性UC(Ta~T1)阳性率40.9%(9/22),与对照组的阳性率23.2%(10/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9,P>0.05).肌层浸润性UC(T2~T3)的阳性率78.6% (22/2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6,P<0.01),与局部晚期和转移组(>T3)阳性率86.7%(13/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P>0.05).结论 67.7%的UC患者血清CYFRA21-1含量升高,其升高程度和阳性率随着U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对血清CYFRA21-1升高的UC患者,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和预后.
- 李士星许长宝郝斌杨萍
- 关键词:尿路上皮肿瘤标记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兔抗入iNOS多克隆抗体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名正常人膀胱粘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3.3%(38/60),10名正常人膀胱粘膜中无阳性表达.iNOS在肿瘤中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无关(P>0.05);但浸润型肿瘤iNOS表达显著高于表浅型(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iNOS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iNOS对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杨登科张斌陈书奎李俊卿郝斌
- 关键词: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 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1年
- 李宝兴何朝宏郝斌赵高贤朱国鸿李民许长宝吴国清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电视腹腔镜术外科手术
- 国产、进口双“J”支架管留置时间的探讨
- 2001年
- 我院自1998年8月~2000年8月两年间,施行各类需放置输尿管双'J'支架管的肾、输尿管手术116例,其中.应用国产输尿管双'J'支架管86例,进口输尿管双'J'支架管30例,对其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 郝斌王友志王梅
- 关键词:支架管留置时间开放性手术结石形成拔管困难
-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111例
- 1990年
- 我们三家医院自1979年~1988年12月共对111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119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随访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76例,女35例;年龄18~79岁。单发肿瘤83例,多发性25例,颈口多发息肉2例,另有1例前列腺癌侵及膀胱颈部合并出血的病人行TURBT。术后2~8个月复发者8例,均再次行TURBT。膀胱内瘤体数目最多者满布右侧膀胱壁,肿瘤体积最大者4×4×4cm^3,最小者0.3×0.3×0.3cm^3,病理检查为移行细胞癌78例,腺癌3例,乳头状及内翻性乳头状瘤23例。
- 任风鸣宋少康李红菊李俊卿朱国鸿郝斌王建功黄东明赵明义洒涛苗庆斌
- 关键词:膀胱肿瘤电切术
- X线下肾结石成分判断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预测被引量:38
- 2012年
- 目的探讨通过X线下观察肾结石的形态及密度判断结石成分及预测ESWL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肾结石患者358例,男204例,女154例。年龄17—58岁,平均39岁。单发结石276例,其中左肾124例,右肾152例;结石位于肾上盏38例、中盏82例、下盏156例。多发结石82例,双肾多发18例,单肾多发54例,其中左肾23例,右肾31例;结石位于上盏7例、中下盏75例。结石直径6—18mm。分析患者术前X线片中结石形态、密度及透视下动态情况,初步判断结石成分,预测ESWL疗效,制定治疗方案。采用红外光结石成分自动分析仪分析结石成分,验正术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358例患者治疗后获取结石339例,术前X线下判断的肾结石成分与术后红外光结石成分自动分析结果基本相符308例(86.O%),其中二水磷酸氢钙2例,符合2例(100.0%);一水草酸钙14例,符合11例(78.6%);一、二水草酸钙54例,符合45例(83.3%);碳酸磷灰石或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混合256例,符合229例(85.9%);六水磷酸镁铵与碳酸磷灰石26例,符合17例(65.4%);尿酸6例,符合4例(66.7%)。339例(94.7%)ESWL效果与术前预测结果一致。结论通过X线判断结石成分,预测ESWL疗效具有可行性。
- 许长宝郝斌王友志赵兴华闫亮褚校涵吕远
- 关键词:肾结石X线体外冲击波碎石
-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对肾形态学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 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