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炜

作品数:20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6篇胃癌
  • 5篇直肠
  • 5篇手术
  • 5篇肠肿瘤
  • 4篇直肠肿瘤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蛋白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细胞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3篇肠癌
  • 2篇预后
  • 2篇直肠癌
  • 2篇胃癌细胞
  • 2篇胃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机构

  • 20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卫生部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作者

  • 20篇郑炜
  • 14篇叶建新
  • 9篇黄永建
  • 7篇杨树钢
  • 4篇庄金福
  • 4篇朱广伟
  • 3篇张惠灏
  • 3篇叶建新
  • 3篇朱广伟
  • 3篇王锦洲
  • 2篇杨春康
  • 2篇华进
  • 2篇陈绍勤
  • 2篇戴起宝
  • 1篇陈祥锦
  • 1篇许东坡
  • 1篇刘桐宇
  • 1篇李樟寿
  • 1篇李心翔
  • 1篇王锦洲

传媒

  • 3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恶性肿瘤84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恶性肿瘤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直肠癌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6.8±2)d,术中出血量(69±21)m L,平均手术时间(153±36)min;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2.4±3)d,术中出血量(146±35)m L,平均手术时间(204±41)min;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低一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切口感染,概率为0.0%,对照组7例切口感染,概率为16.7%;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直肠癌恶性肿瘤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值得院方推广。
王锦洲郑炜许碧双王志纬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胃癌细胞SGC7901内质网凋亡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内质网凋亡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分别给予终质量浓度为0.5、1.0、2.5、5.0、10.0、15.0p.mol/L的MG-132加入胃癌细胞SGC-7901,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质网凋亡标志物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凋亡小体。结果MG-132对胃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24、48、72h的IC50分别为13.23382、8.59585、0.47228μmol/L,回归方程为Y=0.009X1+0.026X2-0.098;在MG-132作用后48h胃癌细胞明显表达内质网凋亡标志物CHOP和Caspase-12,透射电镜下发现大量凋亡小体。结论MG-132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诱导内质网凋亡。
叶建新刘桐宇黄永建郑炜
关键词:胃癌细胞凋亡MG-132
探讨腹腔镜下肝圆韧带与大网膜修补术在上消化道穿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圆韧带与大网膜修复术在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泉州市泉港区医院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的手术方案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n=40)腹腔镜下采用肝圆韧带与大网膜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基本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胃肠道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1,P<0.05)。手术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35.26±5.82)ng/mL]、白介素-6[(16.80±3.15)ng/L]、C反应蛋白[(13.83±2.68)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9、10.748、16.412,P<0.05)。手术后,观察组SF-36健康调查简表中生理职能[(84.59±4.20)分]、躯体疼痛[(89.52±3.52)分]、社会职能[(88.20±3.2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9.820、8.174,P<0.05)。结论 腹腔镜下肝圆韧带与大网膜修复术在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不仅可减少手术创伤,还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使患者的快速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蔡文宝黄淑芳郑炜
关键词: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
X染色体连锁锌指蛋白轴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锌指蛋白、轴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胃癌患者300例,将其胃癌组织300例及癌旁组织(与胃癌组织相距5.0cm以上)140例手术切取下来,统计分析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ZFX、Axin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ZFX、Axin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84.33%(253/300)高于癌旁组织17.14%(24/140),阴性率15.67%(47/300)低于癌旁组织82.86%(116/140)(P<0.05);Axin表达阳性率34.00%(102/300)低于癌旁组织84.29%(118/140),阴性率66.00%(198/300)高于癌旁组织15.71%(22/140)(P<0.05)。Duke分期Ⅰ~Ⅱ期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浸润深度黏膜外层、黏膜层、黏膜及其下层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Duke分期Ⅰ~Ⅱ期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浸润深度黏膜外层、黏膜层、黏膜及其下层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低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锌指蛋白表达阳性率提升,轴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均与临床病理因素中Duke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郑炜蔡文宝叶贤刚
关键词:胃癌组织
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中有26例(21.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5)、大体类型(P〈0.05)、组织类型(P〈0.01)、分化程度(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P〈0.05)与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直肠癌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0%(7/54)和27.9%(19/68)。结论对于局限于浅肌层的L期直肠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可考虑行经肛局部切除手术。
叶建新庄金福黄永建郑炜陈绍勤
关键词:外科手术淋巴结转移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近期疗效评价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患者(HCMW组)和50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央入路方式"患者(CW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HCMW和CW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21.3±8.12)个和(18.9±11.57)个,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W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少于CW组,且CW组术中输血病例更多(P<0.05);HCWM和CW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方式"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且手术方式易掌握,容易形成标准化。
朱广伟朱广伟郑炜华进黄永建庄金福华进华进杨树钢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入路近期疗效
拉克替醇术前清洁肠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照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拉克替醇在术前清洁肠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直肠癌手术标准和研究要求的220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连续3d拉克替醇20g每天1次,后连续2d拉克替醇40g每天2次。对照组术前2d番泻叶15g冲服,术前1d洗肠粉20g冲服。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术中肠道清洁程度,术中肠镜下肠道清洁程度,术中肠管的扩张情况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0例,两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管狭窄者术前肠道准备致腹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两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程度及术中肠镜下肠道清洁程度相当;研究组肠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6例,对照组9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克替醇术前清洁肠道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肠管狭窄患者。
庄金福叶建新黄永建郑炜杨树钢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6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TEM治疗64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病灶位于直肠后壁者21例、右侧壁者17例、前壁10例、左侧壁16例,肿瘤直径(2.16±0.84)cm(0.6~4.2cm),病灶距离肛缘(9.6±3.62)cm(4~18cm)。患者均采用TEM治疗,手术时间(82.24±39.08)min(28~190min),术中失血量(31.76±21.22)mL(5~80mL),术后病理检查为直肠腺瘤38例、直肠癌22例(Tis 9例,T1 9例,T2 4例)、直肠类癌4例。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对症处理治愈。64例患者随访平均13月(3~25月),其中1例患者局部复发。结论 TEM切除精确,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直肠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术前病例选择很重要。
黄永建叶建新庄金福陈绍勤郑炜杨树钢
关键词:肛管内窥镜检查直肠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肝脏假性脂肪瘤一例
2006年
病人,男性,55岁,因体检发现右肝肿物1周于2005年1月24日入院。既往于1982年患乙型肝炎,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后多次复查乙肝两对半均为小三阳,无手术、外伤、血吸虫等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正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怒张,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右肋下未触及肝脏,肝区无叩击痛,肝界正常,移动性浊音(-)。入院时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87U/L,谷草转氨酶(AST)112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396U/L,碱性磷酸酶(ALP)117U/L,均较正常值高。乙肝两对半:HBsAg(+)、Anti—HBc(+),AFP:〉1000μg/L。肝脏彩超提示:肝大小形态正常,表面欠光滑,右肝前叶近膈肌见一直径0.8cm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楚。肝脏螺旋CT扫描见肝右叶近膈顶见一点状钙化影,CT值为130Hu,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期及实质期其周围呈相对低密度改变,直径约1.1cm。余肝实质密度较均匀减低,低于同层脾脏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弥漫斑点状低密度影,界不清。CT印象:(1)肝右叶近膈面病变,小肝癌可能;(2)肝增强弥漫性低密度灶,考虑肝硬化结节可能。入院诊断:(1)肝Ⅷ段占位性病变小肝癌?(2)肝炎后肝硬化。入院后予以保肝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FP降至501.01μg/L。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05年2月25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腹盆腔未探及结节,腹腔内各脏器未见异常,腹腔血管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胆管无扩张,肝脏实质弥漫性肿大伴结节性硬化,色深红,于肝穹隆部见一直径约1cm、近圆形白色质硬结节,部分突出于肝膈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切除肿物及其�
黄家良叶建新郑炜许东坡
关键词:肝脏脂肪瘤Γ-谷氨酰转肽酶HBSAG(+)肝硬化结节乙肝两对半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结果40例中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部胀痛不适,经胃镜、胃肠钡透、CT及B超等检查发现,29例肿瘤位于贲门及胃底体部,11例位于胃窦部。40例均经手术切除,切除率为100%,14例(35.0%)行肿瘤单纯切除,11例(27.5%)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35.0%)行胃近端切除,1例(2.5%)行全胃切除及胰尾和脾切除术。本组均获随访,平均3.5年,7例复发(17.5%),再次行肿瘤单纯切除术或含大网膜的肿瘤切除;4例死亡(10%),均为恶性患者。结论胃间质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病理结果选择不同术式,切缘至少距肿瘤3cm以上,不需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证肿瘤的完整性十分重要。
杨春康李樟寿戴起宝张惠灏郑炜
关键词:胃肿瘤胃间质瘤外科手术GST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