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桥
-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气道狭窄治疗术中气道火灾一例
- 2023年
- 患者,男,17岁,55 kg。因“车祸伤3月余,呼吸困难2月余”入院。3月余前,患者因“车祸多发伤”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反复多次行气管插管,总带管时间20 d,治疗后康复出院。2月余前患者反复出现呼吸困难,近期症状加重,伴胸闷,不伴咳嗽咳痰,收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7℃,HR 98次/分,RR 20次/分,BP 115/98 mmhg。患者端坐喘息,可闻及喉鸣音,三凹征明显。心电图及血常规生化检查无异常。颈胸部CT示:T 1平面气管狭窄,形状不规则,双肺炎症,气管最狭窄处为3 mm(图1)。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上气道瘢痕形成,气道狭窄。入院诊断为:气道狭窄,肺部感染。拟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气道瘢痕组织切除术”。
- 胥明哲郑剑桥林静
- 关键词:气道狭窄气管狭窄既往病史瘢痕组织瘢痕形成上气道
- 快速流程在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麻醉医生不仅要保障术中患者安全,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术前、术后治疗工作,向围手术期医生转变,并在新兴的快速流程医疗模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快速流程实施过程中,
- 郑剑桥刘斌
- 关键词:麻醉医生手术条件术后治疗围手术期
-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混合溶液自控镇静镇痛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异丙酚混合溶液使用自控镇痛模式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从而探讨本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成人患者80例,随机分为自控镇痛/镇静(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nd sedation,PCAS)组和静脉复合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组,每组40例(n=40).PCAS组:接自控镇痛泵,负荷剂量设为3 mL,继之0.01 mL/(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的混合溶液,待负荷量输注完毕3 min后即可开始检查,术中患者根据自身感觉按压自控手柄,自控剂量为1 mL,锁定时间为1 min.TIVA组: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1μg/kg,咪唑安定0.02mg/kg,2 min后缓慢推注异丙酚0.8-1.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呼之不应即可开始检查,术中间断给予异丙酚以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30-40.结果: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在TIVA组的下降幅度与PCAS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PCAS组与TIVA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S组的患者从操作结束至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达5分的平均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操作结束至Aldrete评分达9分的平均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瑞芬太尼与异丙酚的混合溶液使用自控模式镇痛镇静能够比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提供更良好的循环系统稳定性,更迅速的麻醉后恢复,有可能成为结肠镜检查的镇静镇痛方式的一个理想的选择.
- 宋华勇李军祥刘娟郑剑桥王晓王春晖张光信
-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纤维结肠镜检查
-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用于术中单肺通气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用于术中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 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PCV-VG用于OLV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由两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14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PCV-VG能降低OLV时的气道峰压(Ppeak)[MD=-5.29,95%CI(-6.06,-4.53),P<0.00001],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 2)[MD=39.05,95%CI(16.90,61.20),P=0.0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PCV-VG不会影响OLV时的平均动脉压(MAP)[MD=0.98,95%CI(-0.86,2.83),P=0.30]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 2)[MD=-0.28,95%CI(-1.29,0.73),P=0.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CV-VG不能改善OLV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RR=0.85,95%CI(0.25,2.88),P=0.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VG用于术中OLV时,能降低Ppeak,提高PaO 2,不会影响MAP和PaCO 2。但PCV-VG不能降低OLV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 郑剑桥冉佳豪孙小惠吴朝萌刘斌
- 关键词:单肺通气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危重地震伤员术中容量治疗
- 2010年
- 目的分析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1日行手术治疗的汶川地震危重伤员(ASA3~5)的围术期容量治疗,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以后可能实施的大规模伤员手术救活中容量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所有危重地震伤员术中输液、输血记录及血液学检查指标,观察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我院共对危重伤员行手术治疗244台次,术中输注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制品行容量治疗,其中输血治疗167台次,共计用血液制品118500ml,其中RBC80200ml(67.68%),FFP38300ml(32.32%)。术后有55例次(32.8%)的伤员的Hb、Hot、Ph均较术前下降,Hb从78~142g/L降至56~108g/L,Het从25%~38%降至15%~25%、Pit从(186—256)×10^9/L降至(73—129)×10^9/L;有61.1%(102例)伤员术后Hb、Hct、Plt上升,Hb从47~97g/L升至88—145g/L,Hot从18%-29%升至26%-41%,Pit从(66~123)×10^9/L升至(118—263)×10^9/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输血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在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常使用晶体液、胶体液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后,再根据可靠的血液指标,输注血液制品(RBC、FFP以2:1的比例输注,按需输注血小板)。
- 杜丽赖巍郑剑桥罗朝志
- 关键词:汶川地震医疗救援
- 1996—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手术临床用血回顾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18310名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用血资料的回顾性调查,获得该病种临床用血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加强腹部肿瘤手术血液保护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199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18310名,根据输血日期和手术日期计算总体和不同年度的手术例数、输血例数、输血率、输血量和输血时间,输血时间分为术前(T0)、手术当日(T1)、手术后d2(T2)、d3及以后(T3),计算不同年度的肿瘤手术例数、输血例数、输血率、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结果腹部肿瘤手术患者RBC、FFP输入例数分别为7229、1609例,输入量分别为6288、1421L;腹部手术例数逐年递增,RBCs输入例数及输入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输入率在波动中呈现逐年下降的趋,从1996年的82.59%降至2007年的30.11%;2004年后FFP输入例数、输入量及输入率急剧上升,输入例数2007年较1996年提高16倍,输入量增加37倍,输入率提高9倍,明显高于RBCs的增加幅度。74.38%的RBCs集中在T1时间段输入,FFP主要在T1及T3时间段,分别占总用量的34.73%、47.64%,明显高于T1、T2时间段(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手术总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RBCs输入率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提示本院血液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FFP滥用的可能性值得关注。
- 吴文知郑剑桥熊鹰张蕾段泽艳熊亚琴张兰秦莉刘进
- 关键词:腹部肿瘤手术输血
-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计患者749例,PCV-VG组374例,对照组375例。术中机械通气时两组PaO_(2)(MD=5.32 mmHg,95%CI-0.55~11.18,P=0.08)、PaCO_(2)(MD=0.12 mmHg,95%CI-0.18~0.41,P=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CV-VG组术中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Ppeak)明显下降(MD=-3.40 cmH_(2)O,95%CI-4.69~-2.12,P<0.001),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升高(MD=3.85 ml/cmH_(2)O,95%CI 2.46~5.25,P<0.001)。术中机械通气时两组MAP(MD=-0.22 mmHg,95%CI-1.45~1.01,P=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时,可以降低老年患者Ppeak、提高Cdyn,但不影响PaO_(2)、PaCO_(2)和MAP。
- 郑剑桥蒋双蒋金秀冉佳豪陈果
- 关键词:老年机械通气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1例巨大丛状神经纤维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 2021年
-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良性周围神经疾病。NF以全身大面积的皮肤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样皮肤肿瘤以及神经纤维瘤为临床病变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麻醉科于2020年11月11日对1例臀部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实施了全麻手术,该患者纤维瘤体巨大,手术麻醉风险较高,术中可能发生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损伤周围神经、麻醉意外等风险。经手术团队密切配合,麻醉团队充分术前访视,制定麻醉方案与顺利实施,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已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 王恒徐小凤李梦思郑剑桥邓晓倩
- 关键词:巨大神经纤维瘤麻醉
- 1166例脊柱手术围术期临床红细胞和血浆输注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估各类脊柱手术围手术期用血情况,以了解本院血液保护工作取得的临床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1996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本院骨科1166名围术期曾输血的脊柱手术患者血库原始资料,分析采取血液保护措施后,不同手术种类与临床用血的变化趋势。结果10年来红细胞输注量随手术量的增加递增,但患者的平均输注量逐年降低,以术中减少为主;红细胞输注量的手术种类以脊柱肿瘤手术为主;新鲜冰冻血浆用量自2004年迅速增加,且以术中增加幅度最明显。结论血液保护工作对控制脊柱手术患者术中红细胞的输注量有一定的成效,但新鲜冰冻血浆用量的急剧增加是临床合理使用还是有滥用情况,尚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证实。
- 熊鹰李力郑剑桥秦莉张兰刘进
- 关键词:脊柱手术围术期临床用血血液保护
-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的麻醉管理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TAVI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AVI治疗的主动脉狭窄患者25例,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快速心室起搏期间、主动脉瓣置入前、主动脉瓣置入后、术后各阶段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氧饱和度等参数,记录TAVI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 d内病死率。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人工主动脉瓣,其中2例患者置入人工瓣膜后出现中度瓣周反流,遂再次置入第2枚人工瓣膜。所有患者均对全身麻醉耐受良好,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新发或原有传导阻滞加重19例,安置永久起搏器7例;围手术期出血2例;脑血管意外2例;死亡1例。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以安全地用于TAVI患者中。TAVI手术是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的富有挑战的治疗手段,麻醉医生可在TAVI术中评估和决策里担当更多领导的角色。
- 张斐郑剑桥刘斌
- 关键词:麻醉管理主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