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文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名老中医防治甲型H1N流感经验的数据挖掘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名老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经验及共识.方法:制定甲型H1N1流感调查问卷对名老中医及专家进行采访,对采访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 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在SPSS18.0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名老中...
- 张忠德周红李际强罗翌郑丹文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聚类分析名老中医
- 2010年广东省中医院大急诊科99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分析
- 目的: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指南模式原则评价心肺复苏影响因素与效果。方法: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指南设计心肺复苏登记表,应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院内心脏/呼吸骤停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影响因素与效...
- 徐慧聪陶兰亭周红郑丹文张春燕方志坚
- 关键词: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病理特征中医疗法
- 文献传递
- 三拗汤和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三拗汤和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据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拗汤和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判定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控显率为53.3%,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控显率为36.7%,总有效率为76.7%,2组控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拗汤和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能明显缓解AECOPD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 段艳锋刘荃乐郑丹文吴晓新
- 关键词:三拗汤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 翻转课堂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急诊医学课堂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急诊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要求。但是急诊医学的课堂教学仍相对滞后,急诊医学教学课程内容设置和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提高临床处理问题能力的主要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针对急诊医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探索了翻转课堂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急诊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急诊医学的课程特点,但也有其局限性,进一步扩大实践和优化,将有助于急诊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 郑丹文李燕周红
- 关键词:急诊医学课堂教学
- 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接收的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中男109例(74.7%),女37例(25.3%)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其他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居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他流感相似,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可为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 李际强郑丹文邓庆平罗翌李俊丁邦晗卢传坚
- 关键词:输入性发热患者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诊疗新冠肺炎的经络辨治思路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不同阶段中药处方用药的归经规律,归纳经络辨治思路,以期为今后中医药抗击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11月11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所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建立数据库,对所收集处方的中药归经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药物归经情况统计显示,新冠肺炎初期药物归经频率最高的经络为肺经,极期为心经,恢复期为肺经;(2)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初期核心归经为肺、脾、胃经,极期为心、肝、脾、胃、肺经,恢复期为肺、脾、胃经;(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初期药物归经可分为肺、脾、胃经和其他经,极期可分为心、脾经和其他经,恢复期可分为肺、脾、胃经和其他经。结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初期以肺、脾、胃经为主,治宜宣肺化痰止咳、化湿运脾和胃;极期以心、脾经为主,兼顾肺、胃、肝经,治宜开窍醒神、扶正固脱,兼化痰止咳平喘、行气通腑、平肝息风;恢复期以肺、脾、胃经为主,治宜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清肺透邪,兼顾心经以调心安神。
- 郑凯腾姚惠仪曾慧妍郑丹文奚小土
- 关键词:中医药诊疗中药归经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既往出血次数与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的关系:一项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3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既往出血史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AUGUR研究),收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2月10日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既往出血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0次,1~3次和≥4次),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既往的出血次数与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和再出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10.9%(117/1072)和11.8%(129/1072)。其中有712例(66.42%)患者既往无出血,有297例患者(27.71%)既往出血1~3次,有63例(5.88%)患者既往出血≥4次。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入院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既往肝硬化病史、以呕血起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消化道溃疡所致出血、入院后输注红细胞、入院后进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均是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次数≥4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死亡(OR=2.17,95%CI:1.04~4.57,P=0.040)及再出血(OR=2.32,95%CI:1.19~4.53,P=0.013)的风险更高。结论既往出血次数≥4次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霜张小明杨美霞柴亚歌黄睿郑丹文于学忠朱华栋
-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率
- 全国1430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灾害准备的情况,本研究对全国1430名一线护士进行调查,旨在为今后提高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全国1430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线护士,采用改良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准备度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30名一线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准备度得分217.92±29.52,总分的中位数为219,平均每个条目得分4.84±0.69。护士基础学历、医院等级、是否有传染病护理经历和传染病学习经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准备度水平总体中等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人员选择方面,男性、工龄长、职称高的护士没有明显优势,基础学历高、有传染病护理经历和传染病学习经历的护士可作为首选。
- 郭艳枫李荣满李荣满张晓春张晓春郑丹文詹杰邓秋迎
- 关键词:护士影响因素
- 基于六西格玛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理流程的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方法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理流程,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急救意识、“流程”知晓度、培训演练能力以及宣传和推广“流程”。方法:运用和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5步法,评估6家综合性中医院的6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2017年8月-2018年2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前)和2018年3-9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理预案流程知晓率。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理预案知晓率从预案实施前的61.67%提高到预案实施后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六西格玛方法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理预案危机处理流程,有效提高了综合性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理预案知晓率。
- 鲍丹艳李尊江周红董凤飞丁邦晗郑丹文曾瑞峰
- 关键词:六西格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 《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体系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11
- 2018年
- 为了规范和促进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疗质量的管理与提高,由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4位急诊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组成的编写组,制订了《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体系专家共识》。笔者从专家共识制订的背景、意义及指标选择等进行解读,以让读者更加全面理解并使用好本共识。
- 郑丹文丁邦晗李俊
- 关键词: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