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永珍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光动力
  • 3篇电刀
  • 3篇动力疗法
  • 3篇酮戊酸
  • 3篇皮肤
  • 3篇肿瘤
  • 3篇疗法
  • 3篇光动力疗法
  • 3篇高频电
  • 3篇高频电刀
  • 3篇氨基酮戊酸
  • 2篇湿疣
  • 2篇皮肤恶性肿瘤
  • 2篇护理
  • 2篇回顾性分析
  • 2篇尖锐湿疣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氨基酮戊酸光...
  • 1篇大疱

机构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邹永珍
  • 6篇郝飞
  • 5篇邓军
  • 3篇尹锐
  • 3篇杨希川
  • 3篇阎衡
  • 3篇钟白玉
  • 3篇黄慧
  • 2篇施宗平
  • 2篇林琳
  • 2篇刘燕
  • 2篇肖艳
  • 2篇熊亚
  • 2篇顾洪芝
  • 1篇彭少文
  • 1篇黄义森
  • 1篇钟华
  • 1篇黄秀英
  • 1篇向明明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第五届川渝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电刀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优化疗效对策.方法 肛周尖锐湿疣患者23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8例,第一组为高频电刀治疗组,第二组为光动力治疗组,皮损区涂以20%ALA乳膏后4...
尹锐郝飞邓军邹永珍颐洪芝
高频电刀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优化疗效对策.方法 肛周尖锐湿疣患者23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8例,第一组为高频电刀治疗组,第二组为光动力治疗组,皮损区涂以20%ALA乳膏后4...
尹锐郝飞邓军邹永珍顾洪芝
关键词:尖锐湿疣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18例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1958年首次报道的一种严重的变应性药疹,病死率达50%,至1993年以后由于治疗手段的改进,病死率降至30%左右,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初期为麻疹样或多形性红斑样皮疹...
施宗平林琳肖艳邹永珍
手术结合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
目的 观察手术结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特殊部位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单纯手术较难治疗的特殊部位皮肤恶性肿瘤,采用手术结合光动力进行治疗,其中22例眼眶及鼻部基底细胞癌、5例唇部和鼻部鳞状细...
邓军黄慧邹永珍
高频电刀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联合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优化疗效对策。方法肛周尖锐湿疣患者23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8例。第一组为高频电刀治疗组,以高频电刀烧灼疣体。第二组为光动力疗法治疗组,皮损区涂以20%ALA乳膏后4h,以He-Ne激光照射,距离5~10cm,照射时间20min,光斑直径1~4cm,能量密度100~130J/cm2。间隔7~10d治疗1次,共治疗3次。第三组为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组,高频电刀祛除疣体后立即行光动力疗法治疗。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在治疗后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价复发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疣体均完全消失,黏膜恢复正常。第一组复发率为55.1%,平均复发时间为24.6d;第二组复发率为11.5%,平均复发天数为56.7d;第三组复发率为9.0%,平均复发天数为80.1d。结论5-ALA-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延长复发时间。
尹锐郝飞邓军邹永珍顾洪芝
关键词:尖锐湿疣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熊亚阎衡刘燕郝飞钟白玉邹永珍杨希川
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检测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组胺释放活性。方法通过分离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进行体外组胺释放实验,测定组胺释放率。将患者血清用MicroconYM-100超滤膜,分成Mr>100000部分和Mr<100000部分,以及56℃加热去补体等处理后,比较不同条件下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结果15例PACU患者全血清组的组胺释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r>100000组与全血清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Mr<100000组和去补体组与全血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ACU患者全血清组,有9例组胺释放率>15%,阳性率为60%;Mr>100000组有8例阳性,阳性率为53.33%;Mr<100000组无1例阳性;去补体组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6.67%。结论部分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组胺释放活性,这种活性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0,且依赖补体的参与。
彭少文郝飞钟白玉向明明钟华黄秀英黄慧邹永珍
关键词:寒冷性荨麻疹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
203例基底细胞癌发生部位的临床分析
邓军黄慧黄义森杨希川阎衡邹永珍
2例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护理被引量:55
2002年
施宗平肖艳林琳邹永珍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护理
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1991年~2010年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统计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6∶1,其中基底细胞癌454例(占34.06%)、鳞状细胞癌235例(占17.63%)、鲍恩病136例(占10.20%)、恶性黑素瘤133例(占9.98%)、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104例(占7.80%)。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4%,符合率最高的是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93.27%)。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颈部,鲍恩病多见于躯干部位,恶性黑素瘤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足跖。结论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研究资料,重庆地区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熊亚阎衡刘燕郝飞钟白玉邹永珍杨希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