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月娟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247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放疗组患者158例(放疗组),PVP联合放疗组患者89例(联合组),主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行为状态以及情绪变化情况,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口服背景痛药物总量变化情况。使用SPSS 17.0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放疗组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12±1.45)分下降到(3.06±1.68)分(P〈0.05),而联合组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46±1.73)分下降到(2.45±1.47)分(P〈0.05);联合组起效时间为(1.63±0.81)天,放疗组为(8.56±2.87)天(P〈0.001);经过治疗,联合组爆发痛发生频率由之前(4.56±1.98)次/日降至(1.57±0.98)次/日(P〈0.05),放疗组由(4.73±2.24)次/日降至(3.56±1.56)次/日(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行为状态较放疗组明显改善(χ2=46.587,P〈0.001)。与放疗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更好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放疗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增加(P〈0.05),而联合组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减少(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PVP联合放疗可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成宪江邵月娟王昆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骨转移疼痛
- 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技术在癌性会阴痛治疗中的应用
- 邵月娟王昆
- 老年住院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的620例癌症患者,进行癌痛调查.轻、中、重度疼痛在218例老年(≥65岁)患者中,分别占29.8% (65/218)、36.2% (79/218)和34.0%(74/218),在402例中青年患者(<65岁)中,分别占28.4%(114/402)、34.8%(140/402)和36.8%(148/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癌痛患者有28.0%(61/218)未使用止痛药物,重度疼痛者只有71.6% (53/74)应用强阿片药物,5.4%(4/74)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青年组分别为26.1%(105/402)、73.0%(108/148)和4.7%(7/148)(均P>0.05).老年患者便秘、排尿困难及谵妄的发生率高(P<0.05).应加强老年患者镇痛药物合理应用及预防不良反应管理.
- 邵月娟郝建磊成宪江姬凯管冰清王昆
- 氟比洛芬酯治疗骨转移癌痛患者爆发痛的效果
-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骨转移癌痛患者爆发痛(BTP)治疗的效果.方法:骨转移癌痛患者并发爆发痛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吗啡组(M组,n=51)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6).M组给予速释吗啡,单次...
- 王昆邵月娟郝建磊成宪江
- 瘤体毁损技术减轻癌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评价瘤体毁损技术在减轻肿瘤压迫造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统一标准选择肿瘤压迫造成的神经痛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放疗或化疗但疼痛未减轻,同时存在不能耐受疼痛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采用CT引导下定位及瘤体穿刺,显示造影剂在肿瘤扩散范围后注入适当剂量的60%乙醇+0.5%亚甲蓝混合液。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变化,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药物量的改变情况。结果23例患者入组,手术后1周、2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周、2个月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分别为原来的74.52%±17.56%和86.91%±17.91%。结论瘤体毁损技术在减轻肿瘤压迫造成的神经痛方面相对安全有效。
- 郝建磊王昆邵月娟成宪江闫哲管冰清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肿瘤微创手术
- 氟比洛芬酯治疗骨转移癌痛患者爆发痛的效果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骨转移癌痛患者爆发痛(BTP)治疗的效果.方法 骨转移癌痛并发BTP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吗啡组(M组,n=51)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6).M组口服速释吗啡,单次挽救剂量为每日缓释剂量的10% ~ 15%,重复给药,直至控制BTP;F组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单次剂量50 mg,给药时间30 min,最大剂量150 mg.记录治疗BTP首次起效时间及随后1个月内BTP发生频率.记录患者口服治疗背景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F组治疗BTP首次起效时间缩短及便秘发生率降低(P<0.05),BTP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TP治疗前比较,治疗后M组背景痛治疗药物用量显著性增加(P<0.05),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速释吗啡相比,氟比洛芬酯用于骨转移痛患者BTP的治疗更安全有效,且对治疗背景癌痛药物的耐受性无明显影响.
- 王昆郝建磊邵月娟成宪江管冰清闫哲
- 关键词:氟比洛芬吗啡肿瘤骨转移
- 阿司匹林术前服用对冠脉搭桥手术凝血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利用Sonoclot分析仪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3天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1例(阿司匹林组) ,与同期术前两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9例(对照组) ,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Sonoclot指标ACT、CR、PF及常规凝血指标PLT、Fib、APTT、PT ,同时记录术后24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结果 :体外循环 (CPB)前两组Sonoclot和常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CPB后Sonoclot显示ACT延长 ,CR下降 ,PF降低(P<0.01) ;常规凝血显示PT、APTT延长 ,Fib水平降低 ,PLT数量减少(P<0.01)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术后24h胸引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输血量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增多 ,Sonoclot分析仪不能用于此类患者凝血异常的评估。
- 邵月娟
- 关键词: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凝血阿司匹林
- 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用于体外循环对凝血影响的临床研究
- 目的:体外循环(CPB)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CT)和常规凝血检验(RCT)观察CPB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了解CPB后真实的凝血状态,并分析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机制,以期为临床血制品和...
- 邵月娟
- 关键词:体外循环凝血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抑肽酶SONOCLOT分析仪
- 文献传递
- 椎旁神经根毁损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截瘫患者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在C形臂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毁损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截瘫患者顽固性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俯卧位,选择骨转移截瘫患者疼痛所累及脊神经椎间隙,在C形臂的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穿刺,先注入碘海醇3 ml,观察造影剂分布确定针尖邻近神经根,再给予0.5%罗哌卡因3~5 ml,观察15 min,如果疼痛缓解超过50%,给予95%乙醇2~4 ml。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天、7天、1个月、2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吗啡消耗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5例患者进行了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治疗后各时点患者VAS评分及吗啡日消耗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根毁损可以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截瘫患者的顽固性癌痛,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无效者的较佳选择。
- 邵月娟王昆成宪江闫哲管冰清郝建磊
- 关键词:骨转移截瘫顽固性癌痛
- 椎弓根、椎体射频热凝联合椎体成形术减轻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评价椎弓根、椎体射频热凝术(RFA)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转移患者常规治疗失败后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过常规治疗如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止痛药物等后仍有剧烈疼痛的椎体骨转移患者,给予椎弓根、椎体RFA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在影像学引导下,选择疼痛明显一侧椎弓根外侧缘为穿刺点给予射频热凝治疗,然后行转移椎体RFA联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应用VAS评分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变化及药物调整情况。结果:5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例患者于术后3月死于其他部位转移。术前全部患者的VAS评分为7.40±0.99,术后第1天、1周、1月、3月、6月时VAS评分分别为3.06±0.99,3.30±0.45,2.92±0.53,3.20±0.78,2.75±0.31(与术前相比,P值均小于0.01)。患者术后4周服用止痛药物减量。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骨转移患者常规治疗失败后可行椎弓根、椎体RFA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
- 王昆邵月娟郝建磊成宪江闫哲管冰清
- 关键词:射频热凝骨水泥椎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