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恩桐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大庆市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神经
  • 2篇糖尿病神经病
  • 2篇糖尿病神经病...
  • 2篇普瑞巴林
  • 2篇老年
  • 2篇病变
  • 1篇地平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神经病变性疼...
  • 1篇神经传导阻滞
  • 1篇神经阻滞
  • 1篇神经阻滞疗法

机构

  • 4篇大庆市第四医...

作者

  • 4篇邢恩桐
  • 1篇班德军
  • 1篇米德文
  • 1篇赵加凤
  • 1篇张亚坤
  • 1篇付红波

传媒

  • 2篇双足与保健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疗法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糖尿病神经病变[1](diabeticneu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调查[2]显示约有14%~18%的DN患者在出诊时即出现神经传导异常,而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有50%以上会出现神经病变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调查[3]显示63.8%的DN患者主诉有疼痛感,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典型顽固性疼痛,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逐渐加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能够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选择性结合,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病理学疼痛的目的[4]。然而普瑞巴林的缺点在于对早期疼痛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对合并急性疼痛的DN患者尚需要联合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
米德文邢恩桐赵加凤付红波
关键词:普瑞巴林神经阻滞疗法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坐骨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全麻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5-80岁、体重40-80kg,随机分为三组(n=20):对照组(c组)、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组Ⅰ(N1组)和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组Ⅱ(N2组)、三组患者均采用全静脉麻醉方式完成手术。N1与N2组在术中静脉输注尼卡地平1~3μg/kg·min进行控制性降压,其中N1组术中控制平均动脉压(Map)于70-80mmHg,N2组控制于MAP50-60mmHg,两组控制性降压时间不超过60min,C组则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试方法调查患者术前和术后6h、24h、48h、72h、96h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三组与基础值比较.于术后48h内MMSE评分均降低:与C组比较,N1、N2组MMSE评分6、24、48、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1组比较,N2组24、48hMMSE评分降低(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其中以记忆力、计算力影响为甚。且降压程度越大,发生POCD的概率越大.
张亚坤班德军邢恩桐
关键词:老年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
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并收治的下肢骨折病患62例,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后SAS评分、术后DVT发生率、术后PT、APTT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治疗方式明显好于原有护理方式,在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显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宋绍华刘成芳邢恩桐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深静脉血栓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连续坐骨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疗效。方法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普瑞巴林组各6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组在口服普瑞巴林基础上联合0.2%罗哌卡因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疗程均为12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 h内睡眠时间、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以及其他口服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的24 h平均疼痛程度评分及最大疼痛程度评分相比,普瑞巴林组和联合组分别于治疗5 d后及1d后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各时间点的24 h平均疼痛程度评分及最大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普瑞巴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24 h内睡眠时间以及血清BN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普瑞巴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P<0.05),联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普瑞巴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均停止使用其他口服镇痛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普瑞巴林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宋绍华刘成芳邢恩桐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阻滞普瑞巴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