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思颖

作品数:56 被引量:659H指数:16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句法
  • 16篇粤语
  • 15篇汉语
  • 12篇助词
  • 9篇动词
  • 9篇方言
  • 8篇句末
  • 7篇句末助词
  • 6篇语法学
  • 6篇句法学
  • 6篇方言语法
  • 5篇短语
  • 5篇语法
  • 5篇语类
  • 5篇生成语法
  • 5篇生成语法学
  • 5篇句法分析
  • 5篇成语
  • 4篇语义
  • 4篇空语类

机构

  • 28篇香港中文大学
  • 27篇香港理工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澳门理工学院
  • 1篇岭南大学

作者

  • 54篇邓思颖
  • 6篇张和友
  • 2篇张庆文
  • 1篇吴东英
  • 1篇汤志祥
  • 1篇刘鸿勇
  • 1篇周荐
  • 1篇田小琳
  • 1篇林素娥
  • 1篇王宁

传媒

  • 9篇汉语学报
  • 7篇中国语文
  • 6篇当代语言学
  • 5篇语言教学与研...
  • 4篇现代外语
  • 4篇语言科学
  • 3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世界汉语教学
  • 1篇汉语学习
  • 1篇方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语言战略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语言学论丛
  • 1篇语言研究集刊
  • 1篇语言政策与规...
  • 1篇第八届国际粤...
  • 1篇第十届国际粤...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时间词谓语句的限制条件被引量:20
2002年
本文论证了汉语名词谓语实际上受制于指示限制:具有指示作用的时间词不能做谓语。除了解释时间词以外,本文还指出,凡是有定的成分都不能做谓语。从功能角度来考虑,谓语的无定要求跟句子的新旧信息分布有关。
邓思颖
关键词:汉语指示词语义
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被引量:43
2008年
本文首先提出汉语被动句"双重地位说"在分析上的一些问题。在"动词说"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作格化"理论。所谓"作格化",其实就是把不能指派受格的轻动词BECOME引入推导过程中。此外,短被动句内受事论元的移位是为了满足轻动词的要求;而长被动句内移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谓语化"的要求。
邓思颖
关键词:被动句处置句作格化轻动词
再谈"了2"的行、知、言三域--以粤语为例被引量:13
2013年
肖治野、沈家煊(2009)按照行、知、言三域理论,把普通话句末的"了2"分为三类。在这篇短文里,我们利用香港粤语的语料,按照三域理论分析粤语"了2"形式上的区别,并且探讨三域理论与句法结构的关系。
邓思颖
关键词:句末助词句法学粤语方言语法
助词的句法语音特点——以粤语“呢”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从句法-语音接口的理论角度研究中国香港粤语句末和句中“呢”的语言特点。本文认为,这两个“呢”相同的部分是音段层次,表示焦点意义;至于差异之处,在于超音段层次,分别由两种语调形成。句末“呢”带有较高音高的语调,此语调可分析为超音段句末助词,占有句法位置;而句中“呢”的音高较低,只显现短语的韵律边界特征,此语调并非超音段句末助词,不占有句法位置。
邓思颖张凌谭家明
关键词:助词粤语
全球华语词汇研究的参数分析——以“点算”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提出全球华语词汇研究的参数分析,从时代、地域、方言、语体四方面,为全球华语变体的描述,提供更准确的分类。文章以"点算"一词为例,结合这四项参数,以动态的方式,窥探全球华语变体的互动关系,并为建构全球华语研究的理论、描述和分析大华语的语言特点,提供一点参考。
邓思颖
关键词:全球华语词汇研究语料库语言学
汉语动词复数的语义特征及表现形式被引量:9
2013年
动词复数作为数范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主要用来表达复数事件。动词复数的语义特征可归结为累积性与分配性,表现为事件的重复、多个事件参与者以及对地点和时间的分配等;从形态句法上来讲,动词复数有时可通过形态标记来标示,有时则需要借助频度副词、量化副词、数量短语等外部手段来标示。通过对汉语动词复数问题的讨论,我们发现汉语在表达复数事件时,虽然在形态句法方面具有自己的个性,但在语义表现手段上仍遵循动词复数的固有特征。
张庆文刘鸿勇邓思颖
关键词:累积性
言域的句法分析——以粤语“先”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刘丹青(2008)参照沈家煊(2003)提出的"行、知、言"三域的框架,认为粤语的后置成分"先"具有跨域的用法。文章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粤语"先"的语法特点,并从句法学的角度,分析表示言域的"先"的句法地位。
邓思颖
关键词:祈使句粤语
汉语语气与言语行为层的关系
2025年
汉语语气词是无声成分,包含现实和非现实的特征,既通过句内其他成分来辨识,也需跟位于言语行为层的成分构成匹配关系。本文利用普通话和粤方言的句末助词和其他边缘成分,重点探讨语气词和言语行为层的关系。通过制图理论框架下的分析,本文期望能对语气和其他概念纠缠不清的关系作出系统的分析。
邓思颖
关键词:语气句末助词制图理论
方言语法研究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3
2013年
本文提出几个关于方言语法研究值得思考的课题,认为方言语法研究属于语法学研究的范畴,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方言语法研究。方言极具学术研究的价值,可以作为研究方言语法理论的窗口。方言语法应该是构成汉语语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邓思颖
关键词:方言方言语法句末助词香港粤语
“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生活”多人谈被引量:1
2020年
港澳中文教育中的自然母语与社会母语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已经分别经历了22、20个年头。港澳语言学学人在这20年的最大贡献,是不断把中文教育推向前沿。我是港澳中文教育的目击者和见证者。1986年,我到香港刚刚成立的“中华文化中心”做讲座,和我对谈的是台湾学者岑溢成老师。那时正是成立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时候,澳门大学的前身东亚大学尚在筹建的酝酿时期,香港的中华文化还非常弱小。我和岑老师在中华文化中心做“训诂学的研究和应用”讲座时,和我们交流的只有几位对字画古董有兴趣的人士,香港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过训诂学课。从1986年到港澳回归10余年间,我两次到港澳,一次是参加杨克平先生主办的章太炎黄季刚先生的纪念会,一次是参加启功先生在香港举办的书法作品展。那时候,香港高校的课程多半用英语讲授,中小学一律用粤语,只有少数台湾的学校是用“国语”的。
王宁田小琳邓思颖汤志祥周荐吴东英
关键词:香港高校英语讲授纪念会书法作品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