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志瑞

作品数:45 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辣椒
  • 8篇水稻
  • 5篇光合功能
  • 5篇光合功能衰退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植株
  • 4篇过氧化物
  • 4篇过氧化物酶
  • 3篇植株再生
  • 3篇同工酶
  • 3篇离体培养
  • 2篇氧化物歧化酶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稻
  • 2篇叶绿素含量
  • 2篇叶源量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杂交

机构

  • 36篇上海大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上海生物制品...
  • 1篇商丘教育学院
  • 1篇盐城生物工程...
  • 1篇上海丰汇医学...
  • 1篇中国干细胞集...

作者

  • 45篇邓志瑞
  • 24篇陈沁
  • 9篇刘文轩
  • 9篇张文举
  • 9篇张荣铣
  • 6篇陆巍
  • 4篇唐亮
  • 4篇唐运来
  • 4篇杨若林
  • 4篇曹树青
  • 3篇董兆龙
  • 3篇邓一飞
  • 2篇许晓明
  • 2篇关潇
  • 2篇崔西辰
  • 2篇张璐
  • 2篇张清
  • 2篇郭志华
  • 2篇陈国祥
  • 2篇翟虎渠

传媒

  • 12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植物检疫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心萝卜(Raphnus sativus cv.)块茎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研究了红心萝卜 (Raphnussativuscv .)块茎中色素的提取方法 ,并对它的光、热、酸、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纸层析的结果表明红心萝卜块茎中的水溶性色素有四种 ,光谱学研究表明主要种类为花青素苷类 ,其性质较稳定 ,提取工艺简单且材料来源丰富 ,是食品、化妆品等制品的理想添加剂。
王启明翟兴礼余瑞云邓志瑞
关键词:红心萝卜色素稳定性块茎
太湖沉积物中的可培养细菌:Ⅰ.细菌多样性初步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牛肉膏培养基培养,从不同深度的太湖沉积物中共分离得到603个菌落形态不同的菌株,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40个形态表征性状,以不加权平均连锁聚类(UPGMA)的方式进行簇群归类,在0.75水平上可分成4个聚类群和51个亚群.从51个亚群中各随机选取一个菌株,测定其16SrDNA部分序列(约540bp)并据此进行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Firmicutes、Actin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这三大类群,与数据库中已知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迪茨菌属(Dietz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中迪茨菌属在国内淡水湖泊沉积物中为首次报道.
周丽华陈士超邓志瑞陈沁郑乐平刘志学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苏丹草种子醇溶蛋白提取和电泳条件优化
2012年
以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子为材料,以蛋白质提取率和电泳图谱效果为标准,分析不同提取剂、种子粉末质量(g)与提取剂体积(mL)的比例、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DTT)的浓度对种子醇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上样量、不同胶浓度对SDS-PAGE检测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苏丹草的最佳提取剂为含有0.2%DTT的70%正丙醇,种子粉末质量与提取剂体积的最佳比例为1∶8.在上样量适当的情况下,12%分离胶电泳可以得到清晰的电泳图谱.以苏丹草种子为材料所建立的醇溶蛋白提取和电泳条件,也可应用于其他几种常见的禾本科种子醇溶蛋白的分析,并可得到较好的分辨率.
邓志瑞孙晶晶张文举陈沁
关键词:苏丹草SDS-PAGE
抗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全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表位探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制备全人单克隆抗体,对其亲和力、中和病毒活性及抗体所结合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所制备的全人抗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为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流式分选和单细胞RT-PCR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结合活性,进行表位分析;Hep G2-NTCP细胞用于病毒感染,KH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HBe Ag的指标。结果:获得三株具有中和活性,可以结合三种乙肝病毒亚型S蛋白的抗体,其中1F2、2A1两株抗体的结合依赖于抗原蛋白的天然构象,2H2抗体的结合依赖于连续的氨基酸序列;1F2、2H2抗体结合的位置位于S蛋白胞外区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结论:利用单细胞RT-PCR技术成功制备了针对乙肝病毒S蛋白的抗体,其具有中和作用。抗原表位位于S蛋白胞外区的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内。
佀传亚潘少坤凌志洋凌志洋邓志瑞伊春艳邓志瑞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和活性
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组辣椒的同工酶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以两组亲本以及它们子代的叶片作材料,分析了在高温和低温下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酶谱变化,比较了两组之间酶谱以及同一家族内亲本和子代之间酶谱的差别.发现正常温度下7种供试材料中至少存在5种淀粉酶同工酶,但每个供试材料都只有一条酶带.高温和低温处理对淀粉酶同工酶没有明显的影响;供试辣椒每种材料在常温条件下至少有4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而在高温或低温下有一些酶的相对活性或相对表达量会发生变化,同一种材料高温或低温对不同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影响也各不相同.发现在一组内存在一个与高温和低温都密切相关的酶(酶2),在另外一组存在仅与低温有关的酶(酶n).
张清李琦明崔西辰杨勇陈沁刘文轩邓志瑞
关键词:辣椒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同工酶
辣椒茎尖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被引量:28
2004年
以4个辣椒品种茎尖为外植体,在MS+4mg/LBA+1mg/LIAA+4mg/LAgNO3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分化,在MS+2mg/LBA+0.1mg/LIAA,MS+0.5mg/LBA+0.1mg/LIAA诱导不定芽茎伸长.结果,平均不定芽诱导率达85%,平均不定芽茎伸长率可达110%,再生植株频率达75%左右.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与子叶及下胚轴培养相比,茎尖培养具有成苗率高、基因型不敏感、再生周期短等优势,是解决辣椒组织培养不定芽茎伸长困难,提高再生植株诱导频率的有效途径.
唐亮陈沁邓志瑞汤湘雍董兆龙杨若林刘文轩
关键词:辣椒茎尖培养
辣椒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5个辣椒品种9个发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发育时期3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五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11条酶带,而在双叶期和四叶期,未检测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谱在二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9条酶带,而在双叶期酶带数最少,仅为3条;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六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6条酶带,在六叶期和二层花序期酶带数最少,只有1条.通过分析这3种同工酶的总酶谱,找到了区分5个辣椒品种的标志性酶带.
崔西辰张清邓志瑞
关键词:辣椒同工酶过氧化物酶酯酶发育阶段
自然条件下杂交水稻优129的光抑制及其恢复特性被引量:2
2003年
通过测定田间高产杂交籼稻 优 12 9与对照汕优 6 3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探讨了 优 12 9剑叶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特性及其对强光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田间自然条件下杂交水稻叶片发生光抑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热耗散的增加 ,尤其是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的增加 ,而不涉及光合机构的破坏。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 优 12 9比对照汕优 6 3耐光抑制 ,其原因主要是 优 12 9具有较高的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和叶黄素循环活力 ,遭受光抑制伤害后的恢复能力较强。
许晓明陆巍唐运来邓志瑞戴新宾张荣铣匡廷云
关键词:水稻光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发酵设备课程建设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这种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不断地出现在国外内高校的大学生教学管理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借助该网络教学手段建立发酵设备课程网络课程平台,进而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了探讨,教学实践表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酵设备的教学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是当前较为成功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本研究对于开展其他课程教学的网络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刘战民沈忠明邓志瑞华子义王锦华
关键词: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发酵设备
97-7未能发挥超高产潜力光合原因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以武育粳 3号 (广种高产中粳品种 )和 97- 7(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中粳选系 )为材料比较了两个品种剑叶光合功能衰退过程 ,初步找出 97- 7没有发挥超高产潜力的原因 .结果表明 ,尽管 97- 7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5 9.4)比武育粳 3号剑叶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42 .6 )高出很多 ,但对提高光合速率没有发挥作用 .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 ,97- 7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比武育粳 3号快 ,其剑叶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期 (RSP)比后者短 7d,前者为 37d,后者为 44 d.97- 7剑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和 Ru BPCase活性下降也都快于武育粳 3号的剑叶 .这些方面导致了 97- 7剑叶单位叶面积的叶源量略小于武育粳 3号 ,使它没能发挥超高产潜力 .
邓志瑞张荣铣
关键词:水稻叶绿素含量叶源量超高产潜力剑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