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亚敏

作品数:32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篇双能量
  • 4篇动脉
  • 4篇直肠
  • 3篇血管
  • 3篇医学影像
  • 3篇造影
  • 3篇直肠癌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评估
  • 3篇颈部
  • 3篇肠癌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医学影像学
  • 2篇造影术
  • 2篇三维重建
  • 2篇双能量CT

机构

  • 16篇昆明医科大学
  • 8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25篇邓亚敏
  • 13篇韩丹
  • 6篇谢晓洁
  • 5篇赵卫
  • 4篇雷静
  • 3篇江杰
  • 3篇杨亚英
  • 3篇段慧
  • 2篇吴岩
  • 2篇宋光义
  • 2篇曾宪春
  • 2篇何茜
  • 2篇张正华
  • 2篇何波
  • 1篇宋怡
  • 1篇张桂敏
  • 1篇黄建强
  • 1篇沈剑
  • 1篇胡茂清
  • 1篇史聪翀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64层DE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直径≤3 m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DSA或手术证实,并在1周内行DECTA及DSA检查的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结果 DECTA检出34个,假阳性1个,漏诊4个,3D-DSA检出36个,假阳性0个,漏诊1个.以DSA为标准,DECTA检出微小动脉瘤(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6%、100%、91.9%.VE显示:动脉瘤清楚显示弓形隆起且内壁清晰者22个(含2个钙斑),可见弓形隆起并内壁不光滑者15个(含9个软斑,6个钙斑),规则的钙斑在VE上内壁显示可以是光滑的隆起,与无斑块者内壁区分欠佳,无斑块者和软斑者在VE上内壁显示和MIP的血管外壁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E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的检出率与DSA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之其无创性,故在临床服务中价值更高,VE显示动脉瘤内壁的膨出部分及破口受软斑和钙斑的影响很大,如果内壁光滑或规则钙斑,可以看到光滑的隆起膨出部分,如果内有纤维斑、脂肪斑及不规则钙斑,则可显示隆起内壁凹凸不平.
李滋聪邓亚敏黄建强韩丹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3D-DSA仿真内窥镜
双源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诊断脑膜瘤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在脑膜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患者的CT图像,包括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增强图像,经处理得到虚拟平扫(VNC)图和碘图;对比两组平扫病灶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形态及辐射剂量。应用双能去骨获得颅脑CTA图像,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肿瘤组织CNC平均CT值、SNR及评分均高于VNC(P均<0.05),VNC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平扫显示脑膜瘤的大小、形态、瘤内钙化、坏死及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NC显示脑膜瘤钙化不足;双能量CTA的辐射剂量较CNC加增强扫描降低约1.71mSv(61.07%)。结论通过一次增强扫描,DSCT双能量颅脑CTA可获得VNC图像、碘图及颅脑CTA图,是一种较好的脑膜瘤术前检查方法。
谢晓洁邓亚敏曾宪春康绍磊韩丹
关键词:脑膜瘤虚拟平扫血管造影术
SAFAIR联合双能量单能谱及非线性优化对比技术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3联合双能CT单能谱或优化对比技术在去除颈根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T双能量增强扫描颈根部有明显伪影的30例患者图像,均采用线性融合SAFAIR-3重建、获得A组图像(SAFAIR-3重建组),之后加行单能谱分析、获得B组图像(重建+单能谱组),或加行双能量非线性优化对比处理、获得C组图像(重建+优化对比组)。分别对A、B、C组图像SD、SNR、CNR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A、B、C组伪影区SD、SNR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伪影区SNR、CNR高于A组,噪声低于A组(P均<0.05)。B组与C组的SD、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分及以上的图像少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与C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AFIRE技术联合单能谱或非线性优化对比技术可减轻颈根部硬化伪影、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单能谱与优化对比技术在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方面无差异。
杨静韩丹刘超然赵雯金弋人蒋悦邓亚敏赵卫
关键词:颈部伪影
翻转课堂病例竞赛模式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病例竞赛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见习学生191名,将其分为教改组(n=96)和对照组(n=95)进行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教改组学生再以3/4名/组以病例竞赛模式进行授课及答疑;课后采用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检测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学生平均考试成绩(92.50±11.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5±2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学生的阅片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结合病例竞赛模式能够明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评价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雷立昌赵卫张丽芳韩丹谢晓洁邓亚敏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多元化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双能CT技术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直肠癌比较常见是胃肠道中恶性肿瘤之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环境变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至中晚期。近30年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发生了巨大改进,尤其对于中晚期肿瘤、术后复发病例,非手术治疗是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
雷静韩丹邓亚敏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不典型咽旁胸锁乳突肌肉内血管瘤一例
2012年
患者女,69岁。偶然发现颈部包块20余大。体检:左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触及一大小约3cm×3cm肿物,呈类圆形,活动度可,质稍韧,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轻压痛,无周同淋巴结肿大。
谢晓洁邓亚敏康绍磊韩丹
关键词:胸锁乳突肌肌肉内血管瘤咽旁周围组织粘连颈部包块
食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4
2008年
患者 男,37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咳嗽、咯痰2个月余,加重1周。体检:上纵隔处可闻及响亮的哮鸣音。
王林省宋光义韩丹邓亚敏沈剑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哮鸣音上纵隔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方法。方法对68例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进行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据此进行辅助诊断、术前计划及个体化测量以指导手术,并在术后评估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置入椎弓根钉366枚,包括颈椎168枚,胸椎52枚,腰椎146枚。术后复查CT,20枚(5.46%)钉发生超过"安全区域"范围的椎弓根穿破,其中颈椎11枚(11/168)发生1~2mm的穿破,1枚(1/168)穿破外侧壁2.2mm,但未出现临床症状,胸椎1枚(1/52)、腰椎7枚(7/146)存在2~4mm的穿破。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脊髓、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辅助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可以量化、个体化确定手术参考指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何飞何波邓亚敏黄河赵学凌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重建
桡动脉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桡动脉(RA)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3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桡动脉的获取标准采用改良Allen's实验、量化Allen's实验、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Allen's实验判定桡动脉功能及尺动脉代偿功能;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获取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序贯及"Y桥"吻合,共搭桥63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甘油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3月~1a,手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无心绞痛复发.结论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作为第2选动脉桥血管具有明显优势.
孙毅张桂敏马润伟宋怡王钰邓亚敏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
肾病综合征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以癫间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的PRES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和头颅MRI影像学表现、疗效,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33岁。因“头痛、咳嗽、呕吐10 d余,加重伴反复抽搐1 d”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急诊科就诊,表现为突发呼之不应、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持续1~2 min。1年前因肾病综合征曾行肾活检诊断为IgA肾小球肾炎,使用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入院头颅MRI显示双侧顶枕额叶为主,皮质下白质较对称片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ADC等信号或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考虑PRES。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合并癫间持续状态、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严重脓毒血症、消化道出血。入院后予镇静、镇痛、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泵入丙戊酸钠抗癫间、控制血压、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3天抽搐停止,逐渐清醒。入院第22天复查头颅MRI提示双侧顶枕叶为主白质水肿消失。头痛和抽搐未再发作,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后给予继续抗癫间、控制血压、规律腹膜透析治疗。随访3年未再抽搐。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PRES可表现为癫间持续状态,病情进展迅速且十分危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头颅MRI检查,早期正确识别并给予积极治疗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曹凤孙海梅邓亚敏董亚婕李宏钰陈惠斌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