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越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3篇抑郁
  • 3篇卒中后
  • 3篇基因
  • 3篇病毒
  • 2篇性疾病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性
  • 2篇质量量表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生存质量量表
  • 2篇肿瘤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出血热
  • 2篇量表
  • 2篇脑卒中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增殖
  • 2篇骨髓增殖性肿...

机构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白山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赵越
  • 4篇潘永惠
  • 3篇王晓羽
  • 2篇兰英华
  • 2篇苏雁华
  • 2篇高玉娟
  • 1篇马瑛娜
  • 1篇姜立胜
  • 1篇盛欣
  • 1篇马宁
  • 1篇张威
  • 1篇丛丽丹
  • 1篇李用国
  • 1篇刘岚
  • 1篇高维奇
  • 1篇田振楠
  • 1篇吴耀华
  • 1篇许明妍
  • 1篇陈淑红
  • 1篇王春燕

传媒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具有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导致患者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关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较多,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基因突变、血细胞相关参数、凝血相关因素、生化指标以及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等均可能是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放血疗法、抗血小板治疗、细胞减少性治疗、Janus激酶2抑制剂及抗凝治疗等是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未来希望通过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治疗研究的深入,可进一步降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的血栓发生率。
许鑫赵越高玉娟苏雁华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血细胞计数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诊断卒中后抑郁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当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PSD的发病机制、病理定位、诊断标准等尚不明确,PSD患者极易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MRI技术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像技术,它们可以从血流灌注、生理结构、生物代谢等方面反映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并且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时间空间分辨率高、脑功能区定位准确等特点,在PSD的发病机制、病理定位、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王晓羽赵越潘永惠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卒中抑郁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被引量:11
2013年
脑卒中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躯体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将目光转向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生存质量量表作为一种间接反映患者生活状况的测量工具受到研究人员重视。脑卒中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可分为普适性量表和脑卒中疾病专病量表。普适量表涉及患者躯体、认知和心理及社会功能等的评估,应用广泛,但灵敏度差;专病量表更适于测定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水平及变化。文章对现常用脑卒中量表进行比较,方便研究人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量表。
赵越潘永惠
关键词:卒中量表
骨髓增殖性肿瘤非驱动基因突变对疾病表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驱动突变包括JAK2、CALR和MPL,三种突变基因与临床的相关性已被广泛研究,而近几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使人们对MPN相关受累基因突变有了更深的认识。DNA甲基化修饰剂、染色质修饰剂、剪接体复合物和肿瘤抑制因子等共存非驱动突变被认为是疾病进展和白血病转化的主要途径,如TET2突变之前获得JAK2突变的病人具有更严重的表型,并且患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DNMT3A功能丧失抑制红系增殖并引起骨髓内和肝内纤维化并浸润脾脏,还会导致异常的自我更新和炎症信号通路;ASXL1和IDH2突变与异体干细胞移植后预后不良相关。本文就几类较为常见的非驱动突变在MPN中与疾病的演变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赵越苏雁华高玉娟许鑫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基因突变白血病转化分子机制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EB病毒活动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EB病毒(EBV)活动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常规进行EBV血清学检测的确诊HFRS患者,根据其有无合并EBV感染分为2组,即EBV活动组和无EBV活动组。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两组间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188例HFRS患者,其中EBV活动组73例,无EBV活动组115例,HFRS患者EBV活动率为38.83%(73/188)。EBV活动组患者出现腰痛、腹痛、皮肤黏膜充血及球结膜水肿的比例[57.53%(42/73)、42.47%(31/73)、57.53%(42/73)、50.68%(37/73)]显著高于无EBV活动组[42.61%(49/115)、20.00%(23/115)、39.13%(45/115)、28.70%(33/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11.008、6.083、9.239,P均<0.05)。EBV活动组病程中发生急性肾损伤(AKI)1期、2期和3期者分别为10、7和43例,无EBV活动组分别为5、13和53例。EBV活动组AKI程度重于无EBV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5,P<0.05)。且EBV活动组肾功能恢复超过15 d者比例[23.29%(17/73)]、白细胞计数[11.26(3.39~54.23)×10^9个/L]显著高于无EBV活动组[6.96%(8/115)、10.03(2.91~66.99)×10^9个/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0,Z=-2.003,P均<0.05)。结论HFRS患者可能使体内潜伏EBV活动,使其临床特征复杂化,肾功损伤程度重且肾功恢复时间延长。
许明妍郑颖黄艳欣张凯丽刘兆宇马宁张威姜立胜盛欣田振楠赵越江巧悦刘岚兰英华李用国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EB病毒
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序列变化特点
2019年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序列特点,以期寻找近年来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点变化的原因。方法收集鼠肺标本110例及2005—2015年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临床诊断为轻型和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早期血标本121例,及部分典型出血热患者外周血标本100例,提取病毒核酸,进行序列扩增,电泳分析及基因测序,所得序列分型并与既往毒株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进行系统进化及同源性分析,结合核苷酸及氨基酸位点的变化,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点变化原因。结果轻型及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基因序列扩增成功26例,其中HTN型14例,SEO型12例。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标本扩增成功22例,其中HTN型19例,SEO型3例;黑龙江省人源与鼠源汉坦病毒与76-118株均存在变异,非典型病例标本、典型病例标本、鼠源汉坦病毒与标准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4.4%~89.2%、87.4%~90.3%、88.1%~88.5%;人源及鼠源汉坦病毒同源性为79.7~99.1%,其中人源的Hljh38、Hljh39与其他毒株差异较大,与既往Amur病毒株H5、H8205同源性高,可达94.9%~97.6%,为同一亚型。推导的氨基酸与标准毒株比较部分位点存在变异,但未见明显的变异规律。结论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较之前发生变化的原因与病毒型别的变化相关;同时也存在汉坦病毒变异,氨基酸位点变化,但具体变异规律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赵越沈颖朱可佳陈淑红盛欣兰英华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变异基因测序系统进化树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和随访,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卒中的严重程度,探究磁共振DWI上新发生的卒中病灶位置与卒中后抑郁(PSD)之间的关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预防PSD方面提供帮助,从根本上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5至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就诊且符合本试验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文化水平等进行登记,给予适当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的治疗,并完善磁共振DWI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院外要求继续相应的二级预防并对其进行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和随访(自入院起2周、1个月、3个月),观察并比较各时间点PSD的发病率及其与磁共振DWI上新病灶的关系。结果 DWI上具有新病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PSD发病率比较:多发脑梗死(75.00%)>额叶梗死(50.00%)>边缘系统梗死(21.43%)>基底节区梗死(12.50%),且各组患者间PSD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PSD发病率比较:多发脑梗死(50.00%)>额叶梗死(18.75%)>边缘系统梗死(7.14%)>基底节区梗死(0),且各组患者间PSD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上显示多发脑梗死的患者不同随访时间PSD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周时及3个月内PSD的发病率与DWI上新病灶之间有关,且DWI上显示多发脑梗死者PSD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脑区梗死者;DWI上显示多发脑梗死者PSD的发病率与随访时间有关;DWI上显示单个脑区(额叶、边缘系统、基底节区)梗死者PSD的发病率与随访时间无关;DWI检查对PSD具有提示性。
王晓羽王春燕赵越潘永惠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
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碘油TACE)和观察组(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TACE),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治疗3周、治疗6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72.50%)高,1年生存率(75.00%)较对照组患者(60.00%)高;治疗3周时观察组患者CEA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时观察组AFP、CEA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率(10.00%)、白细胞减少率(22.50%)、中性粒细胞减少率(22.50%)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TACE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
赵越吴耀华
关键词:奥沙利铂表柔比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
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青光眼是当今世界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的第二主要病因。青光眼的症状、以及治疗方式、不良反应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工作、社会活动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观察视功能的变化已不能够全面反映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生存质量作为一种较全面的体现新的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已被引入眼科领域,是对传统视功能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本文就国内外与青光眼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赵越马瑛娜欧阳珊李睿姝丛丽丹高维奇
关键词:青光眼量表调查问卷
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事件相关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抑郁心境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卒中患者的20%-50%。PSD不但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降低康复治疗效果,还可通过影响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死亡率高达非PSD患者的3~4倍。关于PSD的研究早已备受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为能更好地模拟临床患者,建立有效、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对以往PSD模型的建立及进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未来动物模型研究展望。
赵越王晓羽潘永惠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神经功能缺损障碍性疾病PSD抑郁心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