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电离谱学的实验仪器与方法 1990年 共振电离谱仪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激光器,原子化器和质谱仪。用商品的脉冲YAG或EXCIMER激光器泵浦的染料激光器再加上倍频晶体,能产生从可见到紫外的所有频率(2300—8000A),已能满足一般实验要求。也有人使用CW,铜蒸气或半导体激光器。 我们使用的样品原子化方法有两大类:电热原子化和离子溅射,前者有较高的产额,用作痕量元素的高灵敏分析时有极大的优越性。对Au的检测限低达10ppt。 文克玲 陈瓞延 尚仁成 田加禾 许祥源 马万云 王世亮 惠泰 赵文正 安明关键词:倍频晶体 原子化 产额 痕量元素 检测限 用RIS方法分析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研究进展 1990年 共振电离谱学是七十年代发展的新的痕量探测技术,与成熟的质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完成固态样品中痕量金元素的直接测定,作者在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实验之后,建立了一台具有自动换样装置的电热原子化、激光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自动换样装置使谱仪在不破坏真空的条件下可以连续测量20个固态样品,不仅使每个样品的平均分析时间大大降低(仅需5~10分钟),而且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重现性。 惠泰 陈瓞延 牛佳耕 程远 赵文正 许祥源 文克玲 马万云 李良权关键词:地质样品 飞行时间质谱仪 金元素 RIS 原子化 Ru原子Rydberg态的能级结构 1990年 本文描述用激光共振激发-场电离方法测量Ru原子的4d^7(~4F)ns系列和4d^7(~4F)nd系列Rydberg态的能级结构, 对可能的多重态的相对谱线强度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由此可以确定出观测到的各谱线的光谱项。 唐建志 许祥源 黄雯 赵文正关键词:RU 原子 RYDBERG态 能级 用共振电离质谱法进行Ru的高灵敏分析 1990年 共振电离质谱学(简称RIMS-Resonanc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scopy)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光谱与质谱相结合的技术。它基于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共振激发和电离效应。利用激光技术,用一个或几个波长可调谐的激光,将某种待测原子一步或多步选择性地共振激发到某个激发态,再用激光(或电场)将其电离,然后通过质谱仪进一步进行质量分析。RIMS方法具有四个显著特点:1.高灵敏度,2.高选择性,3.高时空分辨率,4.广泛的适用性。 马万支 李良权 赵文正 陈瓞延关键词:RU 激光技术 质谱学 石墨炉 可调谐 金自电离态光电离研究 1990年 目前,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元素的痕量测量、光谱学研究以及其它领域。为了提高元素检测的灵敏度,首先需要对电离通道进行研究,以提高电离效率,降低多光子本底干扰。为了作到这一点,目前用的最多的是通过分立的自电离态进行光电离或通过里德伯态进行场电离。本文报道利用三台染料激光器,将金通过自电离态进行光电离的实验结果。 赵文正 许祥源 黄雯 马万云 惠泰 尚仁成 文克玲 陈瓞延关键词:自电离态 光电离 里德伯态 多光子 染料激光器 光谱学研究 原子分子测控的谱学基础性研究 陈瓞延 李丽 刘耀明 吴国桢 马万云 薛平 马辉 许祥源 高虹 文克玲 金雷 戴松涛 黄雯 黄海峰 惠秦 王世亮 赵文正 李良权 薛猛 该项目研究属于原子分子测控的谱学基础性研究,包括原子、分子高激发态结构及其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以及有关成果在生态环境与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了与原子、分子测控相关的谱学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三体量子体系及三重激发...关键词:关键词:高激发态结构 Ru原子荧光及其寿命的测量 1991年 本文设计了一个荧光探测系统,采用了电热原子化激光共振激发的方法,可方便地对难熔金属的原子荧光寿命进行测量,从而确定原子能级的寿命,实验中测得Ru原子\4d^05s(~6D)5pl^7P_4~0能级的寿命为70.4ns(±5%)。 黄雯 许祥源 赵文正 於江辰 陈瓞延关键词:RU 原子荧光 能级寿命 锌蒸汽中真空学外相干辐对的产生 赵文正Ru原子高Rydberg态研究 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描述用激光共振激发-场电离实验方法测定Ru原子的4d^7(~4F)ns(n=28—45)和4d^7(~4F)nd(n=26—48)系列Rydberg能级,并应用非线性拟合得到了Ru原子的第一电离阈值。采用相对论性自洽场方法对所得能级以及相应的量子亏损作了计算,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此外还将本文所得的第一电离阈值与已有数据作了比较。 许祥源 唐建志 李良权 黄雯 张连芳 文克玲 尚仁成 赵文正 陈瓞延关键词:RU 原子 RYDBERG态 RuⅠ高激发能级结构研究 1990年 采用激光两步共振激发——脉冲场电离方法研究Ru I的4d7 (4 F)ns(n=28-50)系列和4d7 (4 F)nd(n=24-64)系列的Ryd berg能级,测出ns系列为单重态结构,nd系列为双重态结构。Ru I的基组态为(Kr,4d7 (4 F)5s(5 F5 )),其内壳层是不闭合的。对开壳原子单电子跃迁的谱线强度作计算,即可获得满足跃迁选择定则的不同谱项的谱线强度。分析结果表明,谱线强度之比(或相对谱线强度)与单电子跃迁矩阵元无关。 许祥源 唐建志 黄雯 赵文正 陈瓞延关键词:谱线强度 RU 谱项 内壳层 RYD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