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彤

作品数:244 被引量:86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3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4篇细胞
  • 105篇淋巴
  • 86篇淋巴瘤
  • 60篇基因
  • 42篇病理
  • 37篇霍奇金
  • 35篇肿瘤
  • 31篇金淋巴瘤
  • 30篇免疫
  • 30篇霍奇金淋巴瘤
  • 28篇蛋白
  • 27篇细胞淋巴瘤
  • 21篇重排
  • 21篇基因重排
  • 21篇病理学
  • 17篇弥漫
  • 17篇肺癌
  • 15篇组织化学
  • 15篇免疫组织
  • 14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03篇中国人民解放...
  • 84篇南方医科大学...
  • 6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暨南大学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佛山科学技术...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莆田学院附属...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中山大学
  • 3篇福州总医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广东省口腔医...
  • 2篇南昌大学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清远市人民医...

作者

  • 244篇赵彤
  • 49篇朱梅刚
  • 34篇韩西群
  • 31篇蒋会勇
  • 23篇吴自勍
  • 19篇周新华
  • 19篇宋兰英
  • 19篇张素娟
  • 15篇齐宗利
  • 15篇刘芳
  • 14篇沈丽佳
  • 13篇黄学平
  • 13篇李慧灵
  • 12篇张三泉
  • 11篇丁彦青
  • 11篇周新华
  • 11篇黄作平
  • 10篇王志强
  • 10篇陆药丹
  • 9篇李锋

传媒

  • 20篇诊断病理学杂...
  • 19篇第一军医大学...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3篇中华血液学杂...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6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西北医学教育
  • 5篇实用癌症杂志
  • 5篇癌症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现代消化病及...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17篇2009
  • 18篇2008
  • 7篇2007
  • 17篇2006
  • 18篇2005
  • 19篇2004
  • 11篇2003
  • 10篇2002
  • 19篇2001
  • 6篇2000
  • 8篇1999
  • 12篇1998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与CD20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cell specificactivatorprotein ,BSAP)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6 3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 ,按WHO新分类方案进行淋巴瘤分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和CD2 0的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B淋巴细胞 ,34例B细胞性淋巴瘤的瘤细胞均表达BSAP和CD2 0 ,但BSAP的中等到强阳性表达率 (6 9 8% )高于CD2 0 (5 3 5 %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例霍奇金淋巴瘤H/RS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 83 2 % ;14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BSAP。结论 BSAP表达定位于B淋巴细胞的核内 ,清晰易见 ,在B细胞性淋巴瘤表达多呈强阳性 ,可用于淋巴瘤的分型与鉴别诊断 。
柳刚赵彤周新华朱梅刚
关键词: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CD20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瘤
后纵隔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髓外造血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髓外造血细胞可行性。方法对1例后纵隔髓外造血灶穿刺细胞涂片行Papanicolaou染色、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制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酰酶酸转移酶、CD3、CD2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CD34、CD235a、髓过氧化物酶、CD61、P53、CD30、S-100、CD1a、Ki-67表达;分析临床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BCR/ABL融合基因FISH检测。结果后纵隔病灶穿刺细胞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以红系细胞为主,可见不同阶段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和分叶状体积大的成熟巨核细胞;穿刺活检组织内红细胞多呈岛状分布;免疫组化红系细胞CD235a(+)、髓系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巨核细胞CD61(+),Ki67(+,约90%);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为增生性贫血改变,染色体未见克隆性结构和数目异常,未见BCR/ABL融合基因信号。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后纵隔这种少见部位髓外造血的病理诊断。
周洁赵彤邓敏
关键词:髓外造血后纵隔细针穿刺细胞病理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变型的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2006年
目的:探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变型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收集108例DLBCL,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6的表达。结果:中心母细胞型(CB)为89.8%,免疫母细胞型(IB)2.8%,间变性大B细胞型(ALCL)1.9%,富于T细胞的B细胞型(TCRBCL)1.9%,其它变型3.7%;23.1%见较多背景反应细胞,41.7%伴有纤维化基质,21.3%有浆细胞分化,14.8%血管丰富、含有成片印戒样细胞,8.3%见坏死,3.7%见嗜酸细胞、硬化带。CB中44.2%CD10、48.1%bcl-6阳性,2例ALCL均阳性,而3例IB均阴性。结论:各变型有B细胞淋巴瘤共有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又有其各自的病理特征;CD10/bCL-6表达在识别变型中有重要意义。
胡海宋兰英蒋会勇韩西群陈愉赵彤
关键词:DLBCL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D30、CD15表达差异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 HL )及其亚型的 R- S细胞 CD30、CD15蛋白表达的差异性。将 32例 c HL全部按 WHO新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进行 CD30和 CD15染色 ,观察每一病例及不同亚型 R- S细胞阳性表达率。 32例 c HL中 R- S细胞 CD30阳性表达率为 93.8% (30 / 32 ) ,CD15为 78.1% (2 5 / 32 ) ,各亚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CD30、 CD1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性 (P>0 .0 5 ) ,但 CD30的表达程度高于 CD15 (P<0 .0 0 1)。 CD15和 CD30可作为诊断 c HL的参考依据 ,在 R-
刘真喜赵彤吴自勍周新华贺海容
关键词: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D30CD15免疫组织化学
3株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鉴定与临床病理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鉴定OCI-Ly1、OCI-Ly8、OCI-Ly103株弥漫大B细胞(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并进行分子亚类分型及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方法采用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运用CD3、CD20、CD10、Bcl-6、MUM-1抗体进行免疫标记确定其分子亚类;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 OCI-Ly1和OCI-Ly8细胞形态以中心母细胞为主,OCI-Ly10以免疫母细胞为主。3株细胞CD20和CD10均弥漫阳性,CD3阴性。OCI-Ly1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阴性;OCI-Ly8细胞Bcl-6、MUM-1均阴性;OCI-Ly10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散在或簇状阳性,CD10和MUM-1的表达具有互补现象,在36例DLBCL临床病理标本中发现有7例(19%)CD10和MUM-1表达互补。OCI-Ly10增殖能力显著高于OCI-Ly1、OCI-Ly8(P<0.001)。结论 OCI-Ly1和OCI-Ly8属于GCB型,OCI-Ly10属于NC型(non-classfied);OCI-Ly10细胞系及组织标本CD10和MUM-1的表达互补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志强吴自勍黎相照杨建芳黄学平李锋周新华赵彤
关键词:细胞系细胞周期免疫表型
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表达对5-FU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亚单位(PI3K p85α)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即大肠正常肠粘膜、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表达后,对5-FU...
宋于刚杨慧赵彤
文献传递
口腔恶性肿瘤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后的病理学改变及意义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观察了7例口腔癌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经治疗后肿瘤组织明显缩小,溃疡减轻,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癌瘤组织结构不清,癌细胞明显减少,并出现核固缩、空泡变性和灶状凝固性坏死,癌巢崩解,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机化崩解的癌巢,其周围组织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消失,间隙增宽。术前采用此治疗方法,易于辩别正常组织与瘤体组织之间的界限,有利于保存组织,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肿瘤播散与转移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晚期肿瘤以及生长在重要部位的肿瘤,在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治愈率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李伟忠李锐球赵彤殷学民
关键词:口腔肿瘤动脉栓塞病理学
人类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法对 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鼻咽部正常粘膜和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血清VCA/IgA检测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鼻咽部正常粘膜和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2 0 %和 88.1%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35 ) ,临床晚期 (III、IV)端粒酶阳性率高于临床早期 (I、II) (P=0 .0 48) ,而端粒酶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A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粘膜正常者 (P <0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EB病毒抗体的检测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彭宏王希军杨光彩江肃萍赵彤
关键词:鼻咽肿瘤端粒端粒酶淋巴转移EB病毒
mic2/CD99基因克隆及在霍奇金淋巴瘤L428细胞株中表达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克隆mic2/CD99基因并表达于L428细胞株。方法通过PCR及双酶切方法,从Jurkat细胞基因组RNA中获得mic2/CD99全长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pcDNA3.1(+)质粒载体上,构建包含mic2/CD99全长基因载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c2/CD99全长基因载体转染至L428细胞系;并从分子水平验证其存在。结果RT-PCR方法扩增出大小为558bp片段,序列测定其编码序列正确,酶切鉴定亚克隆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mic2/CD99全长基因载体,并稳定转染于L428细胞株中。
黄作平何滢周新华韩西群吴自勍张艳温宗华赵彤
mCD99L2基因沉默对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究mCD99L2基因沉默对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CD99L2基因沉默前后干扰组A20-LV-mCD99L2和未干扰组A20细胞的增殖率和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测定两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采用裸鼠与BALB/c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比较两组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时间和成瘤率。结果MTT法显示干扰组A20-LV-mCD99L2增殖率为(0.61±0.12),低于未干扰组增殖率(0.7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扰组A20-LV-mCD99L2处于G2期的细胞比例为(10.58±4.97),高于未干扰组(3.3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Transwell法显示干扰组A20-LV-mCD99L2运动能力较未干扰组下降。裸鼠皮下成瘤时间干扰组(13.33±4.63)d长于未干扰组(9.50±2.90)d,成瘤率均为100%;BALB/c鼠皮下成瘤时间干扰组(10d)长于未干扰组(7.0±0.82)d,成瘤率干扰组为14.3%,显著低于未干扰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CD99L2基因沉默可抑制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降低其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和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其在BALB/c鼠体内的成瘤率。
陈小艳刘芳沈丽佳李慧灵张弓黄作平王辛赵彤
关键词:基因沉默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