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娇红
作品数:
2
被引量:16
H指数:1
供职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郑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
马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
秦智伟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郭长虹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
郭东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1篇
生理
1篇
生理功能
1篇
污染
1篇
污染监测
1篇
胁迫
1篇
蓝藻
1篇
环境污染
1篇
环境污染监测
1篇
环境胁迫
1篇
分子
1篇
分子调控
1篇
ND
1篇
CET
机构
2篇
哈尔滨师范大...
1篇
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2篇
赵娇红
1篇
郭东林
1篇
郭长虹
1篇
秦智伟
1篇
马军
1篇
郑琳
传媒
1篇
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1篇
2014
1篇
2007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07年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该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赵娇红
郭东林
马军
郑琳
秦智伟
郭长虹
关键词:
环境污染
蓝藻NDH-CET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NADPH脱氢酶(NDH-1)介导的围绕光系统I的循环电子传递(NDH-CET)在蓝藻循环电子途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通常,在高光等胁迫条件下,NDH-CET能够大大增加和产生额外ATP,从而增强了蓝藻细胞应对胁迫环...
赵娇红
关键词:
蓝藻
生理功能
分子调控
环境胁迫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