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光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元化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元化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3例接受微创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PCD)、ERCP、EST和(或)ENBD、腹腔镜等治疗,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1种微创技术治疗32例,2种微创技术治疗41例,3种微创技术治疗14例,4种微创技术治疗6例。69例患者施行超声引导下PCD;28例施行ERCP、EST和(或)ENBD;29例施行腹腔镜手术;19例施行分阶段处理;4例发生腹腔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施行介入治疗。本组患者平均腹痛缓解时间为(37±18)h;平均住院时间为(31±21)d;胰周感染发生率为62%(58/93);中转开腹率为4%(4/93);治愈率为91%(85/93);病死率为9%(8/93)。结论采用多种微创技术联合个体化治疗,可明显提高SAP的治愈率。
- 孙备贾光王刚李军谭宏涛刘杰武林枫姜洪池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创技术
- 暴发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被引量:9
- 2011年
- 暴发性胰腺炎(ful 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FAP)是指急性胰腺炎在发病72 h内,虽经充分的液体复苏,仍然迅速出现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者。FAP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一种特殊亚型,起病急骤,病程凶险,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对SAP的治疗,
- 孙备贾光
- 关键词:暴发性胰腺炎微创治疗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争议与共识被引量:32
- 2012年
-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因复杂,发展迅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其治疗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其总体治疗方案不断完善,目前形成“以微创为先导,多学科手段交织”的SAP综合治疗模式,使SAP的疗效有很大提高,但对于SAP的规范化治疗仍有较大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和笔者单位的临床实践对SAP治疗的争议与共识做一简要阐述。
- 孙备贾光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 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改进“一体位”治疗上尿路上皮癌7例报告
- 2023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改进“一体位”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科行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下单一体位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7例。患者完全健侧卧位,建立人工气腹,于腋后线右肋缘、腋中线髂嵴上3~4 cm、腋前线肋缘下6~8 cm和腋中线髂嵴上3~4 cm水平线靠近腹直肌外缘处分别置入trocar,先切除肾脏后,向下游离输尿管至髂血管处,再将机器人主关节180°扭转进行重新对接后,向下游离输尿管至膀胱壁处,夹闭导尿管,膀胱注入吲哚菁绿及蒸馏水混合液后打开膀胱,洗净膀胱内液体,观察对侧输尿管口,袖套状切除患侧输尿管,V-LOCK 2-0缝合线分两层缝合膀胱切口,腋后线右肋缘下与腋中线髂嵴上3~4 cm连线方向延长切口取出标本。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时间155~263 min,平均247.0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42.9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4~24 h,平均22.6 h。1例术后出现吸收热,2例术后中度贫血(1例术后肌间动脉破裂导致大量出血和手术区域血肿形成,出血量约1000 ml,导致失血性贫血;1例术前后均中度贫血),2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住院时间为8~16 d,平均11.6 d。7例病理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7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为6.2月,均无膀胱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改进“一体位”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行。
- 刘华贾光王久亮张国灵陶柏居王渤文孟乐祝相煜季旭然王春阳
-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后腹腔镜吲哚菁绿
- 一种尿道吻合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尿道吻合器,属于吻合器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
- 贾光吕丹
- 早期应用莫西沙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是否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析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纳入了黑龙江省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6个医学中心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所有病人距发病时间均在72h内。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即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莫西沙星400mg/d,1次/d,5~7d)。对照组45例,未早期应用抗生素。纳入病人的其他支持治疗方案相同。结果两组病人纳入时的各项评估指标(年龄、发病时间、病因、APACHE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人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推迟了外科手术时间。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莫西沙星)能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推迟外科手术时间,但并不改善存活率。
- 贾光孙备李军姜洪池赵鸣雁杨幼林崔云甫邰升许军刘昶徐力善禹宏徐东升黄大伟
- 关键词:抗生素莫西沙星重症急性胰腺炎
- 中老年肾结石患者侧卧位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侧卧位在中老年患者经皮肾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因肾结石接受治疗的130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患者均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取俯卧位;观察组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取侧卧位。对比不同体位手术下两组疗效、手术各项指标及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复苏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心肺功能影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老年肾结石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镜手术临床治疗时,应多取侧卧位,相较于俯卧位,该体位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同时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在建立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的同时,还能充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王兴源麻立贾光王春阳倪少滨
- 关键词:侧卧位俯卧位肾结石
- 小檗碱对高糖损伤的人肾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高糖诱导人肾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HK-2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高糖组:40 mmol/L高糖处理24 h;小檗碱低浓度组:1μmol/L小檗碱处理细胞24 h后,再用40 mmol/L高糖处理24 h;小檗碱高浓度组:10μmol/L小檗碱处理细胞24 h后,再用40 mmol/L高糖处理24 h。MTT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染色测定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及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蛋白变化。结果与高糖孵育的HK-2细胞相比,用小檗碱预处理24 h的HK-2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下降,细胞结构损伤减轻,小檗碱干预后Nrf2及keap1蛋白表达上调,与高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4;t=13.63,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免受高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
- 刘婷婷魏好丹贾光
- 关键词:小檗碱高糖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
- 胰腺癌术后综合治疗
- 2010年
- 孙备贾光程卓鑫
- 关键词:胰腺癌术后
- 核因子κB在缺氧微环境中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核因子(NF)KB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上皮标志物和间质标志物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blot法和电泳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BP65的蛋白表达和DNA结合活性,通过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通过cellcountingkit-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分别采用药物及siRNA法抑制缺氧细胞NF-κBP65表达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胰腺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培养48h后,细胞失去多边形,获得纺锤形态,细胞间黏附减少并出现伪足,迁移侵袭能力增强,对吉西他滨药物敏感性下降,上皮标志物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蛋白表达上调,NF-κBP65蛋白表达和DNA结合活性升高;阻断缺氧细胞NF-κBP65表达后可逆转上述现象。结论缺氧可能通过上调胰腺癌细胞NF-κBP65活性,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增强其迁移侵袭能力,降低对吉西他滨的药物敏感性。
- 程卓鑫孙备王双佳周昊昕贾光孔瑞王刚姜洪池
- 关键词:胰腺肿瘤缺氧NF-ΚB上皮-间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