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离子束溅射沉积作用下聚四氟乙烯膜的制备和结构分析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首先利用离子束溅射聚四氟乙烯靶材的方法制备了薄膜,进而研究了其结构。由XPS的结果可知,所得薄膜主要由CF2结构组成;由FTIR的结果可知,在1169cm-1和1083cm-1处出现了CF的最强吸收峰,在734cm-1,619cm-1和500cm-1处出现了聚四氟乙烯的特征吸收峰。XPS和FTIR的结果是一致的,所得薄膜呈现聚四氟乙烯的结构特征。
- 王立铎贺小明李文治王英华李恒德
- 关键词:离子束溅射沉积聚四氟乙烯
- 不同磨损载荷下类金刚石碳膜的抗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在GCr15钢基面上沉积类金刚石碳膜,并通过不同磨损载荷下的圆盘—圆销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证明:磨损载荷等于2N时,类金刚石膜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05,当磨损载荷不大于20N时,类金刚石碳膜呈现有高抗磨损指数和低的磨损系数;由于类金刚石碳膜在GCr15钢基面具有分布良好的碳原子成分过渡区,文中认为,类金钢石膜还具有与基面高的结合强度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 贺小明李文治
- 关键词:GCR15钢摩擦磨损性能离子束增强沉积过渡区抗磨损
- 全文增补中
- 类金刚石碳膜的结构特性与耐磨性能被引量:4
- 1994年
- 采用双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和离子束直接沉积(IBD)技术,在CHn+能量为200~550eV和3~25keV范围内沉积的类金刚石薄膜具有光滑平坦的表面和非晶结构。X光电子谱和Raman光谱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测量的结果表明,随着轰击离子能量的降低,薄膜的金刚石特性增强;在200~550eV能量范围内制备的DLC膜具有明显的sp3键特征和很高的显微硬度。沉积在GCr15钢上的DLC膜与GCr15钢的摩擦学对比实验表明,DLC膜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比磨损率和高的抗磨损指数,这证明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DLC膜具有优良的抗摩擦磨损性能。
- 贺小明李文治李恒德
- 关键词:类金刚石碳膜耐磨性覆层
- 轰击能量对离子束增强沉积Cr-N薄膜微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被引量:3
- 1996年
-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技术,在不同能量氮离子的辅助轰击下制备了Cr-N薄膜;通过SEM观察、XRD分析和显微硬度测定,发现离子轰击能量对Cr-N薄膜的表面形貌、相组成和硬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能量的升高,膜表面形貌由岛形颗粒状转变成蜂窝状;一定能量轰击下获得的Cr2N和CrN混相结构有最高的薄膜硬度;高达16keV的氮离子轰击可诱发非晶化的出现,并对膜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离子轰击能量对合成Cr-N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效应。
- 王兵赖祖武江崇滨李文治贺小明
- 关键词:离子束增强沉积氮化铬
- 美国秋季材料会议概况
- 1996年
- 1995年11月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秋季材料研讨会(MRS),按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34个专题会场)等形式发表论文5000余篇论文,其中的专题有:离子束—固体交互作用下材料改性与加工,材料的先进激光加工工艺基础和应用,薄膜外延生长组织和形态,多晶薄膜的组织、织构、性能和应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面/界面和应力效应,生物材料。
- 贺小明
- 关键词:工程材料学
- 离子束辅助沉积碳氮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2
- 1995年
- β-C_3N_4是人们根据理论计算而设计的一种目前在自然界尚未发现的新材料.β-C_3N_4具有类似于β-Si_3N_4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其中碳原子为SP^3杂化结构,而氮原子呈现SP^2键原子组态.根据理论模型计算分析,β-C_3N_4应该有比金刚石更大的弹性模量和更高的硬度.β-C_3N_4所具有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对它将来的开发应用进行预测表明,β-C_3N_4化合物薄膜可望形成优于金刚石的既硬又光滑的新型膜系材料,并且有可能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
- 贺小明李文治李恒德
- 关键词:碳氮薄膜离子束辅助沉积
- 离子束溅射作用下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 1998年
- 在多功能离子束辅助沉积装置上采用交替溅射和冷却聚四氟乙烯靶材的方法制备了薄膜。由XPS的结果可知,所得薄膜主要由CF2结构组成;FT-IR的结果表明,所得薄膜由C-F的最强吸收峰和聚四氟乙烯的特征吸收峰构成。所得薄膜的这些结构特征与聚四氟乙烯的结构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离子束溅射沉积方法可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薄膜。
- 王立铎何建立贺小明王英华李文治李恒德
-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离子束溅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