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允宁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耳前瘘管脓肿切开手术后换药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耳前瘘管脓肿切开手术后换药的装置,包括呈Y形的管、负压引流组件和封闭组件,其中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从主管的第一端向外延伸,负压引流组件和封闭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管...
- 谭允宁武兆磊
- 95例患儿的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耳聋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异常与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前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同时存在听力筛查异常的95例患儿进行常见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的20个突变位点检测。结果95例受检者中,发现耳聋基因突变者10例,其中GJB2基因突变占比为6.32%,SLC26A4基因突变占比为4.21%。具有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先天性耳聋家族史)的听力损失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9例,检出率最高(29.03%),与曾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有听力损失的其他疾病高危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2,P<0.05)。结论有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先天性耳聋家族史)的家庭,耳聋遗传与耳聋基因关系异常密切,通过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遗传性耳聋者及耳聋基因携带者。早检测、早干预,可为耳聋遗传咨询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减少相同基因携带者婚配,对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有深远意义。
- 余凤慈刘芸谭允宁邝雪芳何清泉
- 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和防护对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急诊护士面临的一种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由于各种注射、输液等基本操作均由护士完成,所以护士在在临床工作中极易发生针刺伤反感染经血传播疾病,为避免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意外。探讨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 谭允宁
- 关键词:注射室护士针刺伤
- 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长期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评估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儿童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完成治疗的98例5~13岁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开放性对照研究,根据免疫治疗的给药途径分为SCIT组和SLIT组,每组各49例患者完成治疗且档案资料完整。比较分析SCIT和SLIT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2、3年以及停药2年后的哮喘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DASS和NASS)、鼻炎症状总分(TNSS)、哮喘药物积分(TAMS)、鼻炎药物积分(TRMS)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与基线相比,在治疗1、2、3年和停药2年后,SCIT和SLIT两组患儿的DASS、NASS、TNSS、TAMS、TRMS和FEV1均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1年相比,SCIT组患儿的DASS、NASS和FEV1在治疗2年后得到持续改善(t分别为3.77、4.09、-4.61,P<0.05);与治疗2年相比,治疗3年后仅DASS进一步降低(t=3.93,P<0.05)。与治疗1年相比,SLIT组患儿在治疗2年后TNSS和FEV1得到持续改善(t分别为3.71、-4.79,P<0.05);与治疗2年相比,治疗3年后DASS进一步显著降低(t=4.12,P<0.05)。与治疗3年后相比,在停药2年后两组患儿的DASS、NASS、TNSS、TAMS、TRMS和FEV1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线时,两组患儿间的DASS、NASS、TNSS和TRMS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SLIT组患儿的TAMS和FEV1显著低于SCIT组(P<0.05);治疗1年后,SLIT组的DASS、TAMS和FEV1显著低于SCIT组,而SCIT组患儿的TNSS明显更低(P<0.05);在治疗2、3年和停药2年后,两组间的DASS、NASS、TNSS、TAMS、TRMS和FEV1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都能够有效地控制哮喘和鼻炎症状,减少抗过敏药物使用,显著改善肺功能,并在终止治疗2年后仍能保持显著的疗效。
- 胡斌谭允宁柯婧姝何清泉
- 关键词:皮下注射舌下含服鼻炎哮喘长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