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贤健

作品数:99 被引量:986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自筹经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8篇经济管理
  • 18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土壤
  • 12篇土地利用
  • 11篇巨桉
  • 10篇分形
  • 9篇石流
  • 9篇泥石
  • 9篇泥石流
  • 9篇抗蚀性
  • 8篇地理信息
  • 8篇地理信息系统
  • 8篇信息系统
  • 8篇团聚体
  • 8篇人工林
  • 8篇维数
  • 8篇分形维数
  • 8篇城市
  • 7篇沱江流域
  • 7篇巨桉人工林
  • 7篇耕地
  • 5篇投影寻踪

机构

  • 87篇内江师范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西北大学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内江市气象局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四川省地质矿...
  • 2篇江油市国土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

  • 97篇谢贤健
  • 9篇兰代萍
  • 9篇韦方强
  • 7篇韩光中
  • 6篇黄安
  • 6篇张彬
  • 5篇胡学华
  • 5篇许斌
  • 5篇张继
  • 5篇周贵尧
  • 4篇张健
  • 4篇周丽
  • 4篇杨联安
  • 4篇李永飞
  • 3篇杜挺
  • 3篇于苏俊
  • 3篇冯茂松
  • 3篇曾茜
  • 3篇吴重阳
  • 3篇陈丽

传媒

  • 19篇内江师范学院...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土壤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化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农村科学实验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5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退化时间序列的构建及其在我国土壤退化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我国土壤退化发生广、发展快,后果严重,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大其研究力度势在必行。显而易见,人们对土壤特性与土壤退化过程了解得越详细,对土壤退化的评估与防治也会越好。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大量土壤退化时间序列来明确土壤退化过程中时间因素的作用并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土壤退化与人为作用之间的关系。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土壤退化时间序列的建立需包括起始土壤相似性判定与退化土壤绝对或相对年龄的验证两个重要过程。本文详细论述了土壤退化时间序列的构建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土壤时间序列在我国土壤退化研究中的意义,旨在为土壤退化时间序列的正确建立与应用提供较为详尽的参考。
韩光中王德彩谢贤健
关键词:土壤退化土壤年龄
云南丽江老君山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通过云南丽江老君山18个样点山地林下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83.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比值(AP/NAP)约为5,以常绿栎类、桦属(Betula)和冷杉属(Abies)为主;(2)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花粉组合基本能够反映母体植被特征,针叶林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3)主要花粉类型中冷杉属、柳属(Salix)和杜鹃花科(Ericaceae)花粉具低代表性;常绿栎类、松属(Pinus)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其花粉产量和散布范围为松属>常绿栎类>桦属;(4)通过花粉相对含量,D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该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李永飞贺杰李春海许斌谢贤健
关键词:表土花粉植物群落花粉组合
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被引量:42
2012年
选择3年生巨桉纯林、巨桉+粮食作物、巨桉+果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运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及分形理论,分析不同巨桉人工林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的变化顺序为农耕地>林粮>巨桉纯林>林果,农耕地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差异显著,农耕地在退耕成巨桉人工林后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3种林地模式与农耕地比较有效磷、容重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林地覆盖增强了土壤的紧实度;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为大团聚体的含量,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分形维数与<0.25mm团聚体含量、容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1~2mm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能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分形维数特征的研究可以定量揭示不同巨桉模式下土壤质量的特点。
谢贤健张继
关键词:巨桉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形维数
基于投影寻踪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客观、精准研究土壤综合养分及影响因素,可为农作物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陕西省旬邑县苹果种植区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为评价指标,将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运用到土壤养分评价中,根据最佳投影方向,计算土壤养分综合投影指数(comprehensive projection index,CPI),并依据经验等级对应投影值,从而评价土壤养分等级,基于普通克里格和GIS绘制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等级分布图,并利用随机森林的importance()函数分析影响因素对养分含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研究区CPI的变幅为0.653~1.516,平均值1.022,变异系数为14.746%,呈中等程度变异,同时CPI属于Ⅲ级和Ⅳ级;基于80%训练集和20%验证集的精度交叉验证,球面函数为最优理论模型;土壤综合养分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除土桥、职田和湫坡头镇东部的养分等级高,土壤养分等级从西部向东部递减,从高到低的面积比例为:14.415︰28.522︰35.450︰20.115︰1.498,土壤综合养分属于中等及偏下水平,且主要分布在东部;高程、气温和坡度等因子是影响区域土壤养分的主导因子,且每项影响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度差异大。研究结果与当地实际相吻合,可为当地果园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区域土壤养分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张彬杨联安杨粉莉王辉谢贤健陈卫军
关键词:土壤养分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投影寻踪
不同巨桉人工林土壤分形特征及抗蚀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为探讨耕地退耕成人工巨桉林后对土壤团粒结构及土壤抗蚀性能产生的影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选择4.5年生巨桉纯林、巨桉+果树、巨桉+粮食作物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巨桉人工林下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稳定性以及土壤抗蚀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模式土壤分形维数介于2.142~2.296;在0~15 cm土层分形维数表现为耕地〉林果〉林粮〉纯林,纯林和农耕地之间差异显著,其他3种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5~30 cm土层分形维数表现为耕地〉纯林〉林粮〉林果,4种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平均重量直径、水稳性指数有负相关趋势;与土壤体积质量、微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分形维数越小,土壤有机质、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水稳性指数越大,土壤体积质量、微团聚体含量越低,土壤结构越稳定,抗蚀力越强。因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能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分形维数特征的研究可以定量揭示不同巨桉模式下土壤抗侵蚀的能力。
谢贤健韩光中
关键词:巨桉土壤团聚体抗蚀性分形维数
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为弄清内江地区旱涝变化规律,为该地区干旱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采用Z指数分析方法,对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年来,内江地区以旱灾占优势,洪涝灾害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大气干旱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从不同季节看,春季旱灾严重,夏季多洪涝,秋季旱涝灾害较少,冬季旱灾极为严重;从月变化看,偏旱月多于偏涝月,在偏旱月和偏涝月中,重旱与重涝出现的几率均较大。
周丽谢贤健王芳刘术良范志华
关键词:干旱特征
植被恢复边坡土壤抗蚀性及其影响因子耦合协调分析
2024年
为了给边坡植被恢复设计等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基于内江市境内公路边坡经0、5、7、15、20 a植被恢复的样地野外调查资料,以土壤颗粒(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水稳性指数为土壤抗蚀性指标,以土壤粒径≥0.2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容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6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为土壤抗蚀性影响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耦合协调度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边坡土壤抗蚀性与其影响因子的耦合协调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土壤抗蚀性指标及其影响因子具有显著差异,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抗蚀性呈增强趋势;2)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大团聚体含量、容重是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影响因子;3)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中,化学指标(速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大于物理指标(大团聚体含量、容重)的影响,进行植被护坡设计时应当注重有机质和速效肥料的保持;4)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抗蚀性指标的耦合协调度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而提高,植被恢复15 a时二者的耦合协调类型仍属弱协调、植被恢复20 a时二者的耦合协调类型尚属中度协调,为了进一步改善边坡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稳定土壤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抗蚀性,还需更长时间的植被恢复。
谢贤健苟千陶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植被恢复边坡土壤理化性质
基于GIS和地积累指数法的内江市城市土壤镉含量及污染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为全面了解内江市城市土壤镉含量及污染状况,系统采集了406个土样,调查了内江市土壤中Cd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GIS技术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估了内江市土壤Cd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内江市城市表层土壤和下层土壤镉平均含量均大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限定值(0.3mg/kg),表层和下层土壤镉含量超出土壤环境标准质量值样点数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4.6%和88.2%,内江市城市土壤镉含量具有显著的积累趋势;内江市城市土壤镉的地积累指数的平均值表层为0.66,下层为0.30,处于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表层土壤镉污染水平强于下层;Kriging插值发现,内江市城市土壤镉污染程度的等级为无污染、轻度至中等污染、中等污染,表层和下层土壤轻度至中等污染级别以下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2.19%、96.26%,总体来说,内江市城市土壤镉污染水平较轻。
谢贤健
关键词:地积累指数土壤镉
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为保护四川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分析了200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占用过程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20年间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增加了3260.56 km^(2),增长率达到110.34%,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 900.34 km^(2)流转于耕地,耕地是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建设用地持续扩张不断蚕食城市周边耕地资源,进而有可能威胁到区域的粮食生产安全;四川省建设用地扩张在空间上具有集中分布的特征,各地市州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显著,扩张建设用地分布表现为以成都市为中心的高值区,然后向东部城市呈面状逐渐蔓延,而西部城市呈零星点状分布的特点;四川省建设用地扩张高度依赖对耕地的占用,近年来,虽然四川省积极推行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措施,持续实施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结论]总体上,四川省耕地面积的减少对粮食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不大,但建设用地扩张继续占用耕地加大的趋势假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对未来粮食生产安全仍会构成潜在的威胁。
谢贤健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张耕地占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粮食安全
基于AHP法的宜宾市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以宜宾市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4个方面构建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宜宾市10个区县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探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子和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在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中占有较大权重;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可分为县域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欠发展地区和县域城镇化水平落后地区3种类型。文章还对各类县域城镇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
杜挺谢贤健梁海艳黄安杨联安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