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淑娟

作品数:20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2篇护理
  • 10篇心理
  • 6篇心理护理
  • 6篇干预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抑郁症患者
  • 4篇神经症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地震
  • 3篇心理健康
  • 3篇伤员
  • 3篇神经症患者
  • 3篇睡眠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护理干预
  • 3篇焦虑
  • 3篇病人
  • 2篇地震伤

机构

  • 17篇深圳市康宁医...
  • 4篇深圳市精神卫...

作者

  • 20篇谢淑娟
  • 10篇李红
  • 6篇黎群
  • 4篇刘倩
  • 3篇朱映梅
  • 2篇朱咏娜
  • 2篇杨洪
  • 2篇程艳
  • 2篇刘敏
  • 1篇荣晗
  • 1篇陈艳
  • 1篇马雄英
  • 1篇赖玉瑛
  • 1篇张惠琼
  • 1篇李顺兰
  • 1篇位照国
  • 1篇洪玲玲
  • 1篇江帆
  • 1篇刘敬文
  • 1篇张燕芬

传媒

  • 4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护理研究(上...
  • 2篇全科护理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护理学报
  • 1篇全国精神科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及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报告四川地震后来深圳165例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及体会。对165例伤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建立关系,根据应激后心理反应过程给予心理干预,进行居丧干预,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协助建立伤员的支持系统,结果取得较好效果。
谢淑娟李红程艳杨洪
关键词:地震心理危机干预
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调查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期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人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相关知识问卷调查768例门诊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经调查门诊抑郁症患者PSQI总分(11.70±4.59)分,明显高于以往学者推荐的我国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PSQI≥8);64.7%的患者认为自己睡眠品质差,61.8%的患者采用服用药物来改善睡眠,66%的患者认为服用药物帮助睡眠最有效;80.5%的患者睡眠改善心情会随之改变。结论: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明显,患者改善睡眠的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针对性的睡眠护理干预,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
谢淑娟李红黎群李顺兰洪玲玲
关键词:抑郁症门诊睡眠质量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的效果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改善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27例门诊于q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健康宣教,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彳预,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肪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问功能、PSQI总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另为4.27,3.19,3.03,3.27,2.69,2.79,2.73,5.48;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谢淑娟黎群赖玉瑛马雄英汪的妹张惠琼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护理干预
165名汶川地震伤员心理健康调查和心理护理效果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SQ)对165名来深圳住院治疗的灾区伤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实施心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放松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深圳的灾区伤员入院时PH-SQ高于8分的59人,需重点心理干预的占35.8%,其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紧张或担忧(91.5%),其次是容易疲劳(76.3%)和感觉不快乐(74.6%),有自杀倾向(17.0%),男女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PHSQ复测,高于8分的5人,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6.52,P<0.05),PHSQ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1.46,P<0.05)。结论地震灾害给伤员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加强心理护理对伤员非常必要。
谢淑娟李红陈艳
关键词:地震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出院计划模式在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评价出院计划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精神分裂病人随机均分为研究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出院计划管理模式的护理。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评测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在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评测肇事肇祸风险、社会功能,并采用重复测量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病人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从出院第3个月、第6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肇事肇祸风险在出院第6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从出院第3个月、第6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的出院计划模式可有效地提升病人的自知力,明显降低肇事肇祸风险及社会功能缺陷等。
谢淑娟朱映梅程艳李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延续护理
情境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识别及应对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识别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深圳市康宁医院101名精神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49人)和对照组(52人)。研究组运用情境理论进行暴力风险识别及应用培训,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方法。对培训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护生在暴力知识技能、工作场所遭受暴力频度以及对各种暴力恐惧程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研究组在暴力知识与技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频次低于对照组;对各种暴力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授课方式得分(79.98±8.413)高于对照组(68.38±6.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境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精神科护理实习生暴力风险识别及应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效降低工作中的暴力伤害和对精神科暴力的恐惧程度,提高暴力培训质量,带教效果明显。
刘敬文谢淑娟彭小冬刘敏曾宪胜张菀凌陈晓慧
关键词:情境教学精神科暴力实习生
护理专业本科生对精神病患者歧视态度与暴力恐惧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对精神病患者歧视态度与暴力恐惧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恐惧量表和歧视精神病患者评估量表调查114名护理专业本科生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恐惧和歧视态度。结果护生精神病患者暴力恐惧量表得分为(22.61±6.16)分,男女生躯体攻击、言语性骚扰和躯体性骚扰恐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歧视精神病患者评估量表总分为(3.13±0.36)分,量表总分及隔离维度、危险维度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精神病患者暴力恐惧量表得分与歧视精神病患者评估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424,P<0.05)。结论护生精神病患者暴力恐惧程度越高,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越严重。
吴书超谢淑娟刘敏刘风兰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生精神病歧视
治疗性沟通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给予治疗性沟通,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绪、依从性、应对方式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抑郁情况、治疗依从性、积极应对方式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实施治疗性沟通,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应对方式。
谢淑娟江帆黎群
关键词:抑郁症治疗性沟通依从性
神经症患者程序化护理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住院神经症患者的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住院神经症患者分别给予4周的程序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测量并分析4周中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定量表、心理健康知识问卷、满意度问卷和心理需求问卷得分的变化。结果:4周中两组内各项评分均出现统计学意义的时间依从减分,其中TEST,SATI,NEED分数变化在两组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别。结论:程序化护理在改善住院神经症患者的满意度、心理知识的掌握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方面优于常规护理,而改善抑郁焦虑情绪的短期效果不弱于常规护理。
刘倩杨洪位照国李红谢淑娟朱咏娜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神经症满意度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需求
心理护理程序在神经症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在神经症病人心理护理中的效果,完善神经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模式。[方法]将85例神经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心理护理模式,干预组根据护理评估,采用程序化的心理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焦虑评分、护理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心理要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焦虑水平、护理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症病人经心理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谢淑娟李红刘倩
关键词:神经症心理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