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凌锋

作品数:13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6篇偏瘫
  • 6篇偏瘫患者
  • 6篇脑卒中偏瘫
  • 6篇脑卒中偏瘫患...
  • 3篇关节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生物反馈训练
  • 2篇松动术
  • 2篇体感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康复
  • 2篇康复治疗
  • 2篇肩关节
  • 2篇关节松动
  • 2篇关节松动术
  • 2篇本体感觉
  • 1篇弹奏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医学大学

作者

  • 13篇谢凌锋
  • 6篇黄晓琳
  • 4篇韩肖华
  • 3篇肖少华
  • 3篇黄杰
  • 2篇黄杰
  • 2篇岳翔
  • 2篇肖锋
  • 2篇许涛
  • 1篇黄杰
  • 1篇方征宇
  • 1篇程群
  • 1篇汤智伟
  • 1篇王盛强
  • 1篇尤春景
  • 1篇夏楠
  • 1篇徐群
  • 1篇周志忠
  • 1篇程群
  • 1篇闫勃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康复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本体感觉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Tecnobody本体感觉系统评估、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BI)分别评估其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本体感觉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本体感觉能力较治疗前末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谢凌锋黄晓琳黄杰肖少华韩肖华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下的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下的站立平衡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动态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及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Berg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足并拢站立状态下实验组重心前后(AP)及左右(LR)偏移角度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足前后(tandem stance,TS)站立下,试验组重心左右偏移角度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重心前后偏移角度差值未获得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Tencnobody本体感觉训练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辅助下的生物反馈平衡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且其训练效果优于常规训练。
谢凌锋林志峰黄杰夏楠黄寒冰王盛强
关键词:生物反馈训练脑卒中
Valpar系统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Valpar系统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早期V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和计算机辅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alpar系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8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ADL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OTCA评分和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定向能力[(3.50±0.89)分]、视知觉[(13.50±1.43)分]、空间知觉[(2.40±0.50)分]、视运动组织[(24.00±1.17)分]及注意力评分[(2.30±0.87)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MBI评分均较为优异(P〈0.05)。结论Valpar系统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能显著改善早期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房辉谢凌锋贾澄杰张秀花苏彬任志恒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计算机辅助技术
电子琴单手弹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人类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发病年龄越来越小[1]。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约80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危及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等[2]。
谢凌锋牟谷鄂许涛黄晓琳肖少华肖露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电子琴发病年龄
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踝关节扭伤后本体感觉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观察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踝关节扭伤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31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成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接受超短波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移动式平板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采用Tecnobody PK254P康复系统对患者本体感觉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患侧踝关节的平均轨迹误差为26.31%±4.12%,平均负重力量差为(1.56±0.23)kg,均较健侧增加[18.51%±3.42%;(0.65±0.16)k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过移动式平板训练后,治疗组患侧踝关节的平均轨迹误差和平均负重力量差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45)。多重比较发现: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3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移动式平板训练能改善踝关节扭伤后受损的本体感觉。
韩肖华谢凌锋黄晓琳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本体感觉
不同策略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策略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时反馈(KP)组、结果反馈(KR)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KP组及KR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每天30rain的自主平衡训练、视听实时反馈训练或阶段性运动结果反馈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便携式反馈设备评测各组患者静态平衡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KP组患者Berg量表总分提高幅度[(3.08±1.08)分]显著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而KR组Berg量表总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患者闭眼无支撑站立、双足前后站立评分的改善程幅度[分别为(0.92±0.79)分和(0.83±0.39)分]亦明显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KP组双足并拢站立和双足前后站立时其重心偏移角度[前向分别为(2.83±0.93)。和(6.15±1.85)°、后向为(2.56±0-88)。和(5.97±1.74)°、左向为(2.86±1.16)°和(6.49±2.42)°、右向为(2.68±1.43)°和(5.98±2.05)°]均较KR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KR组Berg量表其他指标评分及不同站立姿势下重心偏移角度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生物反馈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及结果反馈式训练,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谢凌锋黄晓琳黄杰程群周志忠闫勃
关键词:生物反馈训练脑卒中
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Ten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定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监测辅助下的坐-站转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黄杰谢凌锋肖锋程群尤春景
关键词:脑卒中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的脊柱和躯干扭转异常,包括在冠状面上的侧方弯曲,水平面上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改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为2%~3%,最新调查显示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5.2%。
王莉黄晓琳谢凌锋徐群
关键词:脊柱侧凸康复治疗
智能脉冲枪联合肩关节松动术和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枪(impulse iQ)联合肩关节松动术、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肩关节痛点处行智能脉冲枪治疗,联合关节松动技术及超短波治疗,1次/d,共21 d;对照组肩部接受关节松动术及超短波治疗,1次/d,共21 d。治疗前及治疗1、7、14、21 d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CMS)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及其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在康复治疗7、14、21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CMS评分显著提高(P<0.05);康复治疗14、21 d后,观察组的VAS、C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脉冲枪联合关节松动术及超短波治疗能缩短治疗周期,缓解肩周炎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方征宇岳翔谢凌锋汤智伟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3
2015年
目的:观察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肩周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三组患者均给予牵伸疗法,A组同时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B组同时给予关节松动术。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OM)评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指数(SPADI)评估对患者受累肩关节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三组患者的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组间比较发现,A组肩关节ROM改善优于B组、C组(P<0.05);A组及B组SPAD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但C组SPAD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发现,A组SPADI的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减轻肩关节的疼痛程度及提高其功能状况。
谢凌锋黄晓琳岳翔肖锋韩肖华
关键词:肩周炎关节松动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