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倩 作品数:10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苏省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鞘内注射甘珀酸对腰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甘珀酸(CBX)对腰5脊神经切断(SNT)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SNT+NS组(NS组)、SNT+CBX(CBX组)。Sham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不切断,NS组和CBX组切断腰5脊神经。术后10d,Sham组和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CBX组鞘内注射甘珀酸5μg(10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0 d及给药后1、2、4、6 h随机取6只大鼠测损伤侧机械痛阈(MWT),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给药后2 h后损伤侧脊髓背角中GFAP表达的变化,ELISA测定损伤侧脊髓背角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3组大鼠术前1 d,MW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ham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损伤侧MW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Sham组相比,NS组和CBX组术后1、3、5、7、10 d痛阈明显下降(P<0.05);NS组术后10 d给药后1、2、4、6 h,MWT与给药前无差异(P>0.05),但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CBX组给药后1、2、4 h损伤侧MWT较给药前明显提高(P<0.05),6 h无差异(P>0.05),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N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次鞘内注射5μg CBX可改善脊神经切断大鼠损伤侧机械痛敏行为,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损伤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TNF-α、IL-1β的释放有关。 李雪飞 许倩 许佩龙 谢文强 王洪超 李伟伟 刘健 李伟彦关键词:甘珀酸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鞘内注射甘珀酸剂量依赖地缓解腰5脊神经切断大鼠的痛觉高敏 2016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腰5脊神经切断(L5 spinal nerve transaction,SNT)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12):Ⅰ.假手术组,Ⅱ.模型组,Ⅲ.SNT+CBX(0.05μg),Ⅳ.SNT+CBX(0.5μg),Ⅴ.SNT+CBX(5μg)。Ⅰ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Ⅱ至Ⅴ组行SNT。术后10 d,Ⅰ和Ⅱ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Ⅲ至Ⅴ组注射CBX 0.05μg(10μL)、0.5μg(10μL)和5μg(10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0 d各组注射生理盐水和CBX,前1 h和给药后1、2、4、6 h测双侧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s MWT),免疫组化及ELISA法观察给药后2h后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TNF-α、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Ⅱ至Ⅴ组双侧MWT明显降低;与给药前1 h相比,Ⅱ和Ⅲ组给药后1、2、4、6 h双侧MWT均无明显差异;Ⅳ组损伤侧给药后1、2、4 h MWT无明显差异,而对侧MWT明显提高,同时该侧GFAP和TNF-α、IL-1β的表达也降低;Ⅴ组给药后1、2、4 h双侧MWT明显提高,双侧GFAP和TNF-α、IL-1β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鞘内注射CBX可缓解SNT大鼠双侧MWT,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TNF-α和IL-1β释放减少有关。 李雪飞 许倩 王芬 郑曼 刘清珍 李伟彦关键词:甘珀酸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IL-1Β 鞘内西地那非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觉高敏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西地那非对腰5(L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及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Ⅰ组:假手术组;Ⅱ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Ⅲ~Ⅴ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分别鞘内注射3μg/20μl、10μg/20μl、30μg/20μl西地那非组。Ⅰ组仅暴露L5脊神经,Ⅱ~Ⅴ组均切断L5脊神经,术后d 7开始鞘内给药,Ⅰ、Ⅱ组注射20μl生理盐水,Ⅲ~Ⅴ组分别给予上述剂量西地那非,各组每天1次,连续5 d。测定各组大鼠术前1d,术后7、8、10、12 d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1 thresh-old,MWT),术后8、10、12 d取L5脊髓,测定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白细胞分化抗原11b(cluste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1b,CD11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术后7 d,与Ⅰ组相比,各组MWT明显下降(P<0.05),术后8、10、12 d与Ⅱ组相比,Ⅲ~Ⅴ剂量依赖地升高MWT(P<0.05)。②与Ⅰ组相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术后8、10、12 d TNF-α和IL-1β的水平及CD11b mRNA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与Ⅱ组相比较,Ⅲ~Ⅴ于术后8、10、12 d明显剂量依赖地抑制了TNF-α和IL-1β及CD11b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发展,该效应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性,减少TNF-α和IL-1β表达有关。 王洪超 李伟伟 李雪飞 许倩 刘清珍 刘健 李伟彦关键词:西地那非 磷酸二酯酶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七氟醚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的影响及海马GSK-3β在其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 评价七氟醚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 TSD)形成的影响及海马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 ~ 300 g,2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PTSD组(P组)、七氟醚组(S组)、氯化锂+七氟醚组(LS组).PTSD模型制备:第1天在A室接受15次电击处理,1 mA/次,持续1 s,间隔240 ~ 480 s;第2天在与A室环境完全不同的B室,适应192 s,然后给予1次电击处理,1mA,持续1 s,32 s后从B室移出;第3天在B室观察512 s.C组第1天在A室不给任何处理,其他各组第1天在A室给予15次电击,S组和LS组电击同时吸入0.8%七氟醚,LS组在进入A室前30 min腹腔注射氯化锂100 mg/kg,记录第2天和第3天B室木僵值.于第1天A室训练结束后2h处死4只大鼠,取海马,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总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及其磷酸化(p-GSK-3β)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P组和LS组第3天木僵值升高,海马p-GSK-3β表达上调(P<0.05),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第3天木僵值降低,海马p-GSK-3β表达下调(P<0.05),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LS组第3天木僵值升高,海马p-GSK-3β表达上调(P<0.05).4组第2天木僵值及海马总GSK-3β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可抑制大鼠PTSD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增强GSK-3β的活性有关. 陈春龙 许倩 周宁 张瑶 孙茜 刘健 李伟彦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海马 中西医治疗膝关节镜术后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0年 膝关节镜术后疼痛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常用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自控镇痛治疗、腔内注射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口服或腔内注射治疗、中药导入和熏敷、针灸治疗、穴位相关治疗技术治疗等。无论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单一镇痛模式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只有不断地在多中心、大样本、多模式理念的研究下,才可能发现一种镇痛时效长、不良反应少的最佳镇痛模式,以减少术后疼痛发生率,减轻术后不良反应,保持患者术后稳定的生命体征,促进术后康复。 詹伟芳 田伟千 许倩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 术后疼痛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镜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3年 镜像痛是躯体一侧组织或神经损伤后,不但损伤部位出现疼痛和痛敏,而且对侧相对应的部位也可出现疼痛和痛敏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临床和动物模型中均可出现。文中回顾镜像痛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中的镜像痛现象,探讨镜像痛可能的发生机制,并介绍临床镜像痛的治疗进展和前景。 李雪飞 许倩 刘建 李伟彦七氟醚预处理对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侧脑室置管组(T组,n=10),PTSD模型组(P组,n=22),七氟醚组(S组,n=22),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组,n=2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七氟醚组(IS组,n=22)。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案建立PTSD大鼠模型。T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P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SPS造模;S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后,吸入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I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5μl(0.4μg/μl)后,SPS造模;IS组侧脑室注射胰岛素生长因子-15μl(0.4μg/μl)后,吸入2%七氟醚2h,然后SPS造模。在造模成功后30min、1、2和4h,每组取4只大鼠处死提取海马组织,WesternBlot检测海马Akt、p-Akt、mTOR、p-mTOR表达量;造模后第7天,每组6只,分别行旷场实验和木僵率测试。结果与C组和T组比较,P组、S组、I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木僵率、造模后1h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P组和I组比较,S组和IS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直立次数明显增加、木僵率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S组造模后1h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I组和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IS组木僵率、造模后1hS组、IS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造模后30min比较,造模后1hP组的p-Akt/Akt和p-mTOR/mTOR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可以改善PTSD模型大鼠术后7d的焦虑水平和木僵行为,其效应可能与其抑制PTSD大鼠海马Akt和mTOR的磷酸化有关。 孙茜 张瑶 许倩 李永乐 朱运河 李伟彦关键词:七氟醚 创伤后应激障碍 电针疗法联合全麻诱导对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评估电针预处理对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或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全麻诱导前30 min于手术准备间予双侧内关、列缺、足三里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两组全麻诱导后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RPP),术后24 h的心血管不良事件、VAS评分、恢复质量(QoR40)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2、T3三个时间点的HR、MAP、RPP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以及术后QoR4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电针预处理内关、列缺、足三里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和心肌氧耗量,降低机体对围术期应激的反应,从而降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王蔚 许倩 胡虹钰 邹蓉 解珂关键词:老年 电针 血流动力学 右美托咪定预防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及其对海马ERK活性及AR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预防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效果及其对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及活动调节骨架蛋白(ARC)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8只,体重250-2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n=17):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0.3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3.0μg/kg组(D2组)和右美托咪定9.0μg/kg组(D,组)。于PTSD模型制备前30min,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D1、D2组和D3分别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0.3、3.0和9.0μg/kg。采用应激增强恐惧学习法制备PTSD模型。于模型制备第1天A室电击处理后15min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ERK、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水平;第1天A室电击处理后30rnin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AR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制备第2天比较,3组大鼠模型制备第3天木僵率升高(P〈0.05);与NS组比较,D2组和D2组模型制备第3天木僵率均下降,海马p-ERK和ARC表达降低(P〈0.05),D1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和D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海马ER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大鼠PTSD有一定预防作用,且与剂量有关,该作用机制与抑制海马ERK活性,下调ARC表达有关。 张瑶 孙茜 许倩 舒银银 李永乐 刘清珍 刘健 李伟彦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细胞支架蛋白质类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围术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围术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展期胃癌且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8岁,ASAⅡ~Ⅲ级。根据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将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N组,35例)和对照组(C组,39例)。N组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行胃癌根治术,两组患者麻醉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导管拔出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几个时间点(6、24、48、72 h)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补救性镇痛药使用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N组患者术后24、48、72 h NRS评分均增高,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延长,PACU停留时间延长,术后补救性镇痛药使用例数增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增加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的使用,延长气管导管拔出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但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崔耀梅 许倩 姚远 李莎 周玉弟 田伟千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进展期胃癌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