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华

作品数:54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胰腺
  • 17篇细胞
  • 14篇内镜
  • 11篇腺癌
  • 10篇胰腺癌
  • 9篇胆管
  • 7篇胆管造影
  • 7篇造影
  • 7篇逆行
  • 6篇胰胆管
  • 6篇胰胆管造影
  • 6篇逆行胰胆管
  • 6篇逆行胰胆管造...
  • 6篇缺氧
  • 5篇胰腺癌细胞
  • 5篇胰腺炎
  • 5篇十二指肠
  • 5篇肿瘤
  • 4篇胰腺肿瘤
  • 4篇增殖

机构

  • 48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枝江市人民医...
  • 1篇黄石市爱康医...

作者

  • 50篇覃华
  • 36篇赵秋
  • 19篇李德民
  • 15篇刘南植
  • 13篇田德安
  • 9篇李荣香
  • 8篇王波
  • 7篇廖家智
  • 7篇侯伟
  • 6篇庞慧芳
  • 6篇黎培员
  • 5篇王渝
  • 5篇赵慧贞
  • 4篇张志成
  • 4篇朱亮
  • 4篇谷华
  • 4篇高红宇
  • 4篇廖宇圣
  • 4篇许琮
  • 4篇张琼

传媒

  • 11篇世界华人消化...
  • 9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医学与社会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胰腺病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证医学模式下高等医学教育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
循证医学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医学教学模式。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单独采用一种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因此,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结合不...
覃华周丹马静丁英俊涂巍黎倪高红宇
关键词:循证医学高等医学教育多元化教学
胰腺癌组织中Midkine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Midkine(MK)蛋白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人胰腺癌组织标本49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MK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另取同期15例正常胰腺组织作对照。结果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现MK和Ki67阳性表达,细胞凋亡较少(0.63±0.21);77.1%(35/49)的胰腺癌组织中有MK阳性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49例胰腺癌组织中Ki67平均标记指数(LI)为(31.67±15.41),平均凋亡指数(AI)为(5.93±4.18);MK表达阳性组Ki67平均标记指数为(35.27±16.03),显著高于阴性组的(22.67±13.66)(P<0.05);MK表达阳性组凋亡指数为(5.13±2.69),显著低于阴性组的(7.93±6.65)(P<0.05)。结论MK蛋白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可能起到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MK基因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马松林赵秋王渝龚勇杨芳王颖覃华
关键词:胰腺癌MIDKINE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铁鳌合剂DFO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率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铁鳌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DFO用于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PANC-1细胞,分别以DFO200μmol/L、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10μmol/L、DFO200μmol/L+GEM10μmol/L作用于PANC-1细胞,24h后收获细胞用MTT试剂盒检测PANC-1细胞的增殖率;以GEM筛选GEM耐药PANC-1细胞,分别以DFO100μmol/L及200μmol/L处理24h后收获细胞,用MTT试剂盒检测GEM耐药PANC-1细胞的增殖率.结果:经DFO200μmol/L、GEM10μmol/L处理24h后,PANC-1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4.9%和97.3%,DFO及GEM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4.25%和2.28%,经DFO200μmol/L+GEM10μmol/L处理24h后,PANC-1细胞增殖率为91.9%,其对PANC-1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67%.DFO及GEM对PANC-1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二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GEM耐药PANC-1细胞经DFO100μmol/L和200μmol/L处理24h后其增殖率分别为40.0%和35.8%,DFO100μmol/L和200μmol/L对GEM耐药PANC-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5%和27.7%.DFO可明显抑制GEM耐药PANC-1细胞的增殖.结论:铁鳌合剂DFO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GEM具有协同作用;DFO对GEM耐药PANC-1细胞的增殖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赵慧贞庞慧芳赵秋覃华
关键词:铁螯合剂去铁胺胰腺癌增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肝移植后胆系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系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及供肝肝总管均狭窄2例,胆漏2例,多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样狭窄2例,移植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分离1例,分别行ERCP检查及治疗。结果4例吻合口狭窄者,放置胆管塑料支架,2例吻合口和供肝肝总管均狭窄者放置Wallstent金属支架,上述6例近期黄疸均消退;2例胆漏者中,1例放置胆道塑料内支架,另1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均于2周内胆漏愈合;2例移植肝多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样狭窄者,1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取出少量坏死胆管上皮样组织,另1例未行内镜治疗;1例移植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分离者再次手术行胆管吻合术。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用于肝移植术后的常见胆系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赵秋陈知水覃华李荣香曾凡军刘南植王天才
关键词:并发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移植肝肝移植术胆漏受者
CCK-8法检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的影响。方法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胰腺癌PANC-1细胞,外源性给予不同剂量的EGCG(10、20、40、60、80、100、160μg/mL)作用细胞不同时间(12、24、48 h),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GCG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其抑制率在药物浓度和时间上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关系;160μg/mL EGCG作用48 h后,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达(91.03±2.32)%。结论 EGCG对体外缺氧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朱珍妮刘志清李德民覃华王宝菊赵秋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CK-8胰腺癌缺氧
缺氧条件下YC-1对人胰腺癌细胞VEGF和GPI基因的抑制效应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3-(5’-hydroxymethyl-2’-furyl)-1-benzylindazole(YC-1)对人胰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胰腺癌PC-3细胞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常氧和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YC-1对PC-3细胞VEGF、GPI、HIF-1α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Western blot检测YC-1对PC-3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MTT法检测YC-1对缺氧PC-3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HIF-1α主要表达于PC-3细胞胞核内。随着YC-1浓度升高,VEGF和GPI mRNA表达、HIF-1α蛋白表达逐渐受抑,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实验组HIF- 1αmRNA均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不随YC-1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缺氧条件下,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增高,100μmol/L YC-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3.28%±2.01%。结论缺氧状态下,YC-1抑制人胰腺癌PC-3细胞VEGF和GPI基因转录与其抑制HIF-1α蛋白的表达有关,YC-1能够抑制PC-3细胞生长和增殖。
杜静赵秋谷华滕晓丽覃华刘南植
关键词:YC-1胰腺肿瘤
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诊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并随访胆漏愈合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ERCP证实为肝移植术后胆漏13例患者,其中T管漏6例、吻合口漏7例。行内置管引流术6例、鼻胆管引流术2例、鼻胆管联合内置管引流术3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例。部份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激素。结果10例完整随访者胆漏愈合时间10-35d,平均15.3d,随诊胆管造影证实出现吻合口狭窄4例、肝总管狭窄3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1例。胆漏愈合后有80%患者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胆管狭窄。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鼻胆管引流联合内置管引流除具有疗效确切、便于观察等优点外,理论上有防治鼻胆管意外脱落引起严重后果和预防后续胆管狭窄形成的作用,但其上述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赵秋覃华李荣香候伟廖家智黎培员刘南植王家
关键词:肝移植胆漏胆管狭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肝胆胰疾病MDT单中心开展七年经验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肝胆胰疾病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单中心开展的7年总体情况和效果,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胰疾病MDT病例的基本信息。对MDT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包括病人的地域分布、疾病归类、专家到场情况、讨论结果以及落实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开展188期,讨论病例数共689例次,按病种分类,肝脏原发疾病占31.2%,肝转移瘤占27.6%,胆道疾病占19.2%,胰腺疾病占16.3%,腹膜后肿瘤占5.8%;按疾病的性质分类,良性疾病占19.0%,恶性肿瘤占81.0%。专家到场参加MDT讨论的平均出场率为92.3%,首席专家及执行组长出场率为83.2%。单例讨论时间由最初的(26.4±11.7) min降至目前的(12.2±4.5) min。讨论结果的落实率为76.5%,反馈率为35.7%。结论稳定的组织框架和长效工作机制是保证MDT高效持续开展的重点。MDT开展过程中,讨论结果的落实以及病人持续性的反馈是工作的难点。
张斌豪李开艳邱红李震朱小华况东吴亮陈倩胡学梅程恒辉倪明邹思娟胡萍李勇丁则阳陈琳覃华刘梅张万广陈孝平张必翔
关键词:肝胆胰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整合式教学模块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5
2013年
课程整合是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从2004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开始实施了以器官系统为模块的整合式教学改革。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介绍学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临床实践及评价标准专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与体会。
高红宇覃华田德安姚颖吕永曼何晓峰舒涛史雯静万宝俊陈琢
关键词:课程整合消化系统疾病长学制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中LI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肺组织中表达的时相变化, 探讨LIF在SAP病程及肺损伤中的意义.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组,n=6)、假手术组(Sham组,n=6)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24).采用胰管逆行灌注50 g/L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LIF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LI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SAP组3 h后肺组织LI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灰度值:1.018± 0.065 vs 1.451±0.067,1.322±0.072,P<0,05), 并且6,12,24 h持续升高(0.853±0.058,0.635 ±0.064,0.582±0.089)(P<0.01).同样,SAP组 LIF蛋白表达在3和6 h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127.36±2.76,122.53±2.43 vs 159.46 ±2.78,156.35±3.12,P<0.05),并且12,24 h后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109.37±2.87,102.42± 2.27).结论:LIF作为促炎症因子参与了SAP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滕晓丽赵秋杜静谷华覃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白血病抑制因子肺损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