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桃枝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衰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因子
  • 1篇药物治疗
  • 1篇预后
  • 1篇早期干预

机构

  • 7篇洛阳轴承集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裴桃枝
  • 3篇肖红霞
  • 2篇裴利朋
  • 2篇焦玲
  • 1篇冯青俐
  • 1篇孙平
  • 1篇连建学
  • 1篇吴雅玲

传媒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陕西中医
  • 1篇洛阳医专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通心络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82例
2006年
裴桃枝连建学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通心络胶囊临床疗效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22例误诊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误诊原因。方法 对 3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误诊 2 2例 ,误诊率达 5 7.89%。经甲状腺片治疗 1~ 3个月后 ,治愈 17例 ,好转 5例。
焦玲裴桃枝吴雅玲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减退心脏病误诊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干预临床观察
2006年
目的评价早期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疗效。方法79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斯匹林基础上,观察组病例在发病24 h之内应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连用6个月,入院24 h及治疗后8周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TC、TG、HLD-C、LDL-C,同时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半年内心血管发生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对ACS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预后。
裴桃枝肖红霞焦玲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
β-受体阻滞剂结合常规药物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心衰的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瓣膜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症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患者心率、血压、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1周、2周,患者心室率明显下降(P<0.01),分别有41.9%和71.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而不伴有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的变化。结论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衰,正确掌握适应证及β-受体阻滞剂用药剂量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裴桃枝孙平肖红霞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
8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2005年
裴桃枝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8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根据病历资料统计2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的临床特点,心电图特征,各种药物,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与同期住院的28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对照组相比发病年龄轻、病程长、预后好,发作时常不伴严重症状与血流动力学紊乱,P〈0.05,对胺碘酮、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反应较好,发作时药物控制率40%~75%,同步直流电复率有效率85%,射频消融成功率100%。结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呈良性。经过针对性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裴桃枝裴利朋肖红霞
关键词:特发性室速预后
血管内皮因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VEGF)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15例,中度组12例,重度组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VEGF水平,与2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血清VEGF水平重度组(105.23±18.01)Pg/m l,中度组(85.37±16.29)Pg/m l,轻度组(72.21±15.31)Pg/m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31±15.46)Pg/m l,P<0.01。结论VEGF与冠状动脉狭窄及心绞痛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裴桃枝冯青俐裴利朋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