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角膜
  • 4篇手术
  • 3篇内障
  • 3篇白内障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术后
  • 2篇准分子
  • 2篇准分子激光
  • 2篇近视
  • 2篇激光
  • 2篇角膜地形图
  • 2篇分子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1篇多焦
  • 1篇多焦视觉诱发...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脑...
  • 1篇眼科

机构

  • 11篇常德市第一人...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袁平
  • 5篇胡丕清
  • 4篇朱学春
  • 2篇庄爱华
  • 2篇孙立新
  • 2篇刘双珍
  • 2篇谭浅
  • 2篇胡振娇
  • 2篇张键
  • 1篇尹兰琼
  • 1篇张倍电
  • 1篇易银武
  • 1篇向前
  • 1篇余德智
  • 1篇徐平
  • 1篇张英
  • 1篇梁先军
  • 1篇吴振凯
  • 1篇李环宇
  • 1篇陈晓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实用防盲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4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对慢性泪囊炎采用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 40 2例 (4 5 6眼 ) ,经近期随诊复查治愈 399例 (4 5 3眼 ) ,治愈率为 99.2 5 %。讨论了慢性泪囊炎成因 ,手术方法 ,认为该手术术式简单、省时、效果可靠 ,当上泪小管通畅且下泪小管完全阻塞者该手术仍有效。作者观察发现该手术除能解除泪溢等眼部疾患外 ,还能遏制和防治鼻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应扩大该手术适应症 。
胡丕清袁平朱学春张倍电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改良法外科手术
一种一次性角膜近视矫正手术洞巾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角膜近视矫正手术洞巾,包括手术洞巾本体,手术洞巾本体上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操作孔,在每个操作孔的外侧外端均连接有一集液袋;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操作孔外周的背侧连接有锁液胶圈,在...
罗玉蓉唐蕾袁平李环宇胡振娇
后囊破裂的人工晶体植入方法及处理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索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及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的方法.方法:对12例老年性白内障,2例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导致后囊破裂者,采用烛泪式推注粘弹剂压住裂口卷边,使裂口闭合或缩小,14例外伤性白内障外伤导致后囊破裂者则以压路机样推注粘弹剂,使前膨之玻璃体及前表面机化膜后退复位,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28例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全部成功,并随访3月~18个月,人工晶体位置固定良好,视力≥0.5者21例(75%),01~0.4者7例(25%).结论:对后囊破裂8mm以内或伴有晶体悬韧带断离<l个象限者均可不作缝线固定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
胡丕清袁平庄爱华朱学春梁先军
关键词:晶体囊人工晶体植入术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方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对101例123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79.68%;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87.00%,91.87%和95.12%。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常见的炎症反应主要与核的硬度,超声乳化的时间及能量的大小有关。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张英袁平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透明角膜切口
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斜视性弱视儿童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性变化,为临床治疗儿童斜视性弱视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斜视性弱视患者50例(内斜眼30眼,外斜眼20眼),并和正常人50名(50眼)相比较,采用多焦电生理仪器RETI分析,选用CRTCombs刺激图形,刺激方式为Pattern-LT。结果 (1)斜视性弱视组的N1-P1波振幅密度的平均取值和P1波潜伏期的平均值分别为颞侧>鼻侧、颞侧<鼻侧;正常组儿童2个波段的上述两值结果同斜视性弱视组。在P1波潜伏期平均值上弱视组和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2)弱视的程度和弱视患者波形的异常程度之间没有关联,波形异常程度上外斜性弱视小于内斜性弱视。(3)正常组儿童的N1-P1波振幅密度和P1波潜伏期的平均值均比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所升高,离心度降低此种现象呈上升趋势。视功能的评价依据为振幅密度,内斜视弱视眼的表现比外斜视弱视眼更差。结论斜视性弱视儿童的mfVEP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该现象表明弱视眼的发病机制包括视网膜和视皮层两方面的因素。
袁平尹兰琼陈晓
关键词:斜视性弱视儿童诱发电位
两种不同计算方法评价反眉型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手术性散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采用简单相减法和矢量分析法评价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手术性散光。方法对65例(72眼)行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定其角膜散光。分别使用简单相减法及矢量分析法计算其术后1周及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并对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进行统计。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1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9±0.75)D、(1.0±0.50)D和(0.85±0.25)D,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12,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638,P>0.05)。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发现术后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值均低于术后1周。用简单相减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46,P>0.05);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64,P<0.05)。且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为逆规性散光改变,而术后1个月为顺规性散光改变。裸眼视力≥0.5在术后1周占88.9%,1个月占91.7%。其中裸眼视力≥1.0者,在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18%及28.3%。结论矢量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计算手术性散光的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手术性散光小,回退快,视力恢复快;逆规性散光飘移在术后1月内消失。角膜地形图?
袁平刘双珍谭浅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散光角膜地形图
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二者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及术后反应。方法 对 4 1例复发性翼状胬肉采用随机自然分组分为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2 2例 ,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19例。结果 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仅 5例觉术眼有异物感或不适 ,无任何复发倾向。而羊膜移植术后有 9例术眼有异物感或不适 ,5例眼睑轻度水肿及结膜充血水肿 ,且 2例有复发倾向 ,1例睑球粘连。结论 复发性翼状胬肉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优于羊膜移植术 ,前者仍是行之有效的可靠方法。
胡丕清袁平张键朱学春庄爱华孙立新易银武
关键词:手术角膜缘干细胞羊膜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6例临床分析
2000年
徐平袁平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笔者收集2009年1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患者1000眼,按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组(A组)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后(组(B组),其中A组884眼,B组116眼,比较其发病率,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术后丝状角膜炎发病率分别为1.93%和4.0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唯地息凝胶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平均疗程(1.21±0.62)d,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唯地息凝胶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疗程短、效果显著。
袁平胡丕清吴振凯余德智胡振娇
关键词:丝状角膜炎LASIK疗效
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对白内障术前检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仪对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曲率检测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该院白内障术前患者58例(102眼)分别使用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中央曲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及散光轴位。结果:两种检测仪所测得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最小值、散光度数、平均膜曲率值及散光轴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对白内障术前中央角膜曲率测量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
袁平谭浅向前刘双珍
关键词:角膜曲率仪角膜地形图仪白内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