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堂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椎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9例胸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稳定压缩骨折10例单纯保守治疗;不稳定压缩骨折15例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爆裂骨折10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骨折脱位3例及爆裂脱位1例采用前后联合人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未见内植物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胸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稳定性而定,治疗目的是达到脊柱持久无痛性稳定.
- 袁东堂左文山朱国太刘开祥侯铁胜
-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胸椎骨折
- 24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经验。方法1997年4月-2001年4月对24例成人CDH继发假臼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年,平均2.5年,依据Harris评分由术前32.5(12~50)升高至90(75~100)。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CDH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依赖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精心操作以及术后的科学康复锻炼。
- 孙海浪谢跃朱国太袁东堂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脱位先天性
- 游离髓核形成的神经根肿块2例
- 2000年
- 车坚袁东堂张鹏
- 关键词:游离髓核病理
- 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和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对DVT的预测作用,应用AMOS 23.0软件构建DVT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术前共28例(23.33%)患者发生DVT。单因素结果显示,2组患者年龄、BMI、是否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受伤距手术时间、D-二聚体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及受伤距手术时间>5 d均是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95%CI0.828~0.936)。结构方程模型中年龄、BMI、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及受伤距手术时间的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可决系数为0.32。结论年龄>60岁、BMI>25 kg/m^(2)、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及受伤距手术时间>5 d均是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独立危险因素对DVT进行预测价值更高。
- 张猛刘刚于广洋刘卫东袁东堂
-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深静脉血栓结构方程模型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35
- 2014年
- 目的探析不同的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分入两组,甲组52例,乙组48例,甲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乙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和预后等,评价疗效。结果甲组Harris优良率为94%显著高于乙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预后显著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容易操作,愈合较快,疗效确切,Harris得分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 袁东堂刘刚于广泽刘天祥
- 关键词: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股骨颈骨折
-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 刘刚袁东堂
- 特殊类型断肢再植的治疗体会
- 2001年
- 谢跃张爱国袁东堂孙进孙海浪
- 关键词:断肢再植术断指再植术显微外科术
- 局灶性胫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4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局灶性胫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病灶清除植骨加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局灶性胫骨骨纤维异样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3~36岁,平均25.4岁,其中发生病理性骨折1例;大多数患者主诉小腿不适、隐痛,局部肿胀,除1例病理性骨折外,患肢无明显活动受限,出现症状时间2 d~3年不等,经X线片、CT或MRI检查后发现并收住院,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加LCP内固定手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5个月;其中13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植骨边缘区模糊,髓腔内骨密度增高,有新骨形成,有1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未见复发。结论:局灶性胫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病灶清除植骨加LCP内固定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袁东堂刘开祥戴志唐谢跃
- 关键词:骨纤维异样增殖症胫骨内固定
- 掌侧入路T形锁定钢板治疗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8
- 2009年
- 笔者自2004年6月~2008年2月,收治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22例,均采用掌侧入路T形锁定钢板固足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朱国太孙海浪袁东堂谢跃
- 关键词:桡骨远端掌侧入路锁定钢板
-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比较
- 于广洋袁东堂王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