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亚洲

作品数:2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电子电信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天线
  • 7篇电站
  • 7篇整流
  • 7篇太阳能
  • 7篇太阳能电站
  • 7篇空间太阳能
  • 7篇空间太阳能电...
  • 5篇微波
  • 4篇整流天线
  • 3篇微波无线
  • 3篇无线
  • 3篇功率放大
  • 3篇功率放大器
  • 3篇放大器
  • 3篇波束
  • 2篇天线技术
  • 2篇自适
  • 2篇自适应
  • 2篇微波源
  • 2篇相位

机构

  • 23篇中国空间技术...
  • 3篇东南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6篇董亚洲
  • 23篇董士伟
  • 10篇王颖
  • 9篇李小军
  • 9篇王颖
  • 8篇付文丽
  • 5篇李正军
  • 3篇李小军
  • 2篇韦高
  • 2篇朱忠博
  • 1篇龚利鸣
  • 1篇陆陶
  • 1篇王立
  • 1篇高式昌
  • 1篇冉立新
  • 1篇洪伟
  • 1篇苏秀琴
  • 1篇高峰
  • 1篇张兴华
  • 1篇杨露

传媒

  • 15篇空间电子技术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2010国防...
  • 1篇中国宇航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5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能量传输系统设计及试验被引量:3
2017年
面向空间太阳能电站应用,进行了固态体制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研究。针对能量传输波束扩散导致收集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人工媒质理论设计的完美匹配层的能量接收整流表面,通过调节人工媒质单元的结构参数实现天线输出阻抗与整流电路输入阻抗的共轭匹配,同时抑制整流电路高次谐波,省去原有匹配及低通滤波器,简化电路结构、实现高效微波能量吸收与转换。以空间太阳能电站规定的波束中心传输微波功率密度限制作为能量接收整流表面设计的约束条件,设计能量接收整流表面,结合固态体制微波能量发射端,搭建5.8GHz小规模微波能量传输系统开展了地面试验验证,实测结果显示整流表面能量转换效率最高为57.7%。此次试验验证了先进的固态能量传输试验系统,为空间太阳能地面缩比试验及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颖王颖韦高董亚洲董士伟付文丽李小军
关键词:空间太阳能电站天线整流功率密度
新型大尺度空间微波功率发射阵列的考虑被引量:1
2023年
以空间太阳能电站为应用代表的微波功率传输系统中,微波功率发射阵列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保证特定传输距离限制下的波束收集效率,目前国际上多种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中收发天线口径都达到了km级以上。在空间构建大尺度的微波功率发射有源相控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发射阵列电性能的高要求、发射阵列折叠状态的总体积限制、大功率发射阵列的热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新型大尺度空间微波功率发射阵列的一些研究及设计考虑,主要包括大尺度阵列同源分发倍频的频率分配方案;高效率高集成功率发射组件技术;大尺度阵列相位同步与误差自校正技术;低剖面天线结构及型面误差补偿技术;大型天线3D打印在轨建造方案设想以及空间微波功率发射阵列热控新思路等。文章提出了新型大尺度空间微波功率发射阵列3个方面的6个主要问题,可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提供可优化、开放性的设计与发展思路。
李正军董亚洲董士伟李小军
关键词: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能量传输理论与天线设计
在净零排放的国际发展背景下,新一轮全球能源革命正在发生,我国的"双碳"目标正是在这样情况下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太阳能是全球主流清洁能源之一,目前我国的光伏发电规模已经居世界首位。科技赋能是碳中和下光伏革命的主旋律,空间太...
董士伟董亚洲
微波能量传输垂直验证系统设计及波束收集效率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给出了基于浮空气球的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工作模式、功能和效率的垂直验证系统,该系统还可用于验证临近空间浮空平台微波输能相关关键技术。系统中发射天线为近似高斯分布的平面微带天线阵列。利用理论传输公式和辐射场积分方法分别计算了波束收集效率,本系统的波束收集效率可达94%。与均匀分布的计算结果相比,本系统的波束收集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董亚洲董士伟王颖付文丽李小军
关键词:空间太阳能电站
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验证方案设计被引量:14
2017年
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均集中在各单项技术的突破和验证,缺乏针对SSPS系统特点的全面优化设计。文章根据SSPS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的验证系统方案设计,对收发天线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利用了幅度近似高斯分布的发射阵列场分布设计和低反射的接收整流阵列设计,以高精度来波方向测量和高精度移相控制为波束指向控制的技术途径。对验证系统的波束收集效率进行了分析,收集效率可达94.2%,比传统均匀分布系统高出17.6%。验证系统可从系统规模缩比、波束扫描范围、发射天线口径场分布、整流天线处功率密度、反向波束控制方法等方面模拟SSPS微波能量传输工作模式,推动SSPS系统技术的发展。
董亚洲董士伟王颖王颖付文丽李小军高式昌
关键词:空间太阳能电站场分布整流天线
毫米波高频段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及其空间应用研究初步设想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任务也越来越复杂,能源供给是航天器面临的首要共性问题,航天器间的无线能量传输也显得愈发重要。由于航天器在体积重量和功耗上的限制,为了保证有效的无线能量传输,需要采用毫米波高频段,同时还要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发射功率和发射天线口径情况下提高接收功率等技术难题。在回顾毫米波高频段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基于慢衰减电磁波产生和准无衍射波束形成的远距离时空聚焦微波能量传输理论与方法,并开展毫米波高频段整流器件建模研究和高效整流天线集成设计工作,建立航天器间毫米波无线能量传输缩比简化原理验证系统的研究设想,有望为航天器间无线能量传输效率提升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途径,也将推动无线能量传输在无人机无线输能、地面特殊场合供电等远距离无线输能应用系统的发展。
董亚洲董士伟王颖李小军
关键词:整流器件
星载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
本文论述了微波毫米波领域的功率合成技术最新进展,并重点关注其中可适用于空间应用的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高功率放大器是空间微波毫米波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在单个器件输出功率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采用功率合成技术是...
董士伟董亚洲
关键词:功率合成毫米波热设计
文献传递
空间微波能量传输发射天线自适应幅相校准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在微波能量传输等系统中,需要使发射天线波束精确对准接收单元,且收发两端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现有的幅相校准算法需要参考信道的信息或者需要控制各路器件的开关,均会占用正常工作时间,无法在正常工作时进行跟踪校准。为了对各路幅相误差进行跟踪校准且减小对系统正常工作时间的占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发射天线幅相校准方法,首先通过导引信号确定接收端位置,并使发射波束自适应的对准接收端,然后在目标位置处接收正交编码信号计算各路信号的幅度相位信息并与理论预设值比较得到校准因子反馈到合成输入端进行校准。
董亚洲董士伟王颖
关键词:正交编码
一种适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高效放大器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提高无线能量传输(WPT)系统中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文章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率逆F类功率放大器。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F类、逆F类功率放大器高效的原因在于谐波控制,而导通电阻的存在使得逆F类功率放大器效率高于F类放大器,然后阐述了逆F类功放的实现方法,最后采用GaN晶体管CGH40010F大信号模型仿真验证了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高效率特性。
龚利鸣董士伟董亚洲
关键词:谐波控制
多界面匹配高效微波整流天线设计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整流天线效率对远距离微波能量传输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针对传输系统接收整流端效率提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界面匹配高效微波整流天线的设计方法.首先对整流天线的效率给出了数学描述,并据此在能量波束入射界面、能量转移界面、能量转换界面、直流合成界面提出了匹配原理和方法.多界面匹配联合就形成了高效整流天线设计方法.最后,根据相关匹配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对波阻抗匹配和输入阻抗匹配的分析.
董士伟王颖董亚洲付文丽李小军
关键词:整流天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