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恩专
- 作品数:1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视唱练耳练习用的耳机
- 一种视唱练耳练习用的耳机,包括头箍、两个播放机构和线材,播放机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棉垫、走线盒与旋钮盒,两个棉垫的中心处各设置有一个播放器件,每个播放器件上各固定设置有一个橡胶耳塞;走线盒内固定设置有两个水平延伸的滑轨,...
- 刘科吴若芬荆彦超葛恩专刘昊佳戚化怡张锦杨钢李杰
- 文献传递
- 论南朝音乐家梁武帝对乐律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1
- 2012年
- 梁武帝是南朝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贡献表现在正乐、创造清商曲、创作佛曲音乐、发明四通十二笛及"八十四调"理论。梁武帝早年深受传统儒、道思想影响,晚年潜入佛门,其音乐创作及音乐思想受其行为观念影响,尤其在正乐及佛曲创作中,他将佛乐融入传统雅乐、燕乐中,为我国雅乐俗化做出巨大贡献。
- 葛恩专
- 关键词:梁武帝佛曲
- 《南诏奉圣乐》结构辨析——兼论性质与功能问题被引量:1
- 2017年
- 《南诏奉圣乐》是在南诏"夷中歌曲"基础上,经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按唐大曲形式重新编排,并呈献于唐宫廷的胡乐大曲。史料对南诏四部乐所用乐器及"殿前立奏、宫中坐奏"演奏形式的记载,为考证唐"太常四部乐"的构成,唐中、后期二部伎的转化提供参证,对认识唐宫廷宴飨乐的形态、内容及变迁诸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南诏奉圣乐》体现出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双向互动关系,为重构有唐一代音乐交流史提供新视角。
- 葛恩专
- 关键词:双向互动音乐交流
- 隋代音乐家郑译及其音乐思想被引量:2
- 2011年
- 郑译是开皇乐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苏祗婆"五旦七调"基础上,用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创立"八十四调"理论体系,虽然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其音乐理论未被采用,但对唐以后的燕乐调及俗乐调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乐律史上意义深远。
- 葛恩专
- 关键词:隋代音乐思想
- 唐代“太常四部乐”考释
- 2015年
- 太常四部乐作为中晚唐的一种重要音乐制度,在性质和内容上有着不同于九、十部伎和坐、立二部伎的特点。在时间和空间框架内将太常四部乐与南诏四部乐、宋教坊四部乐进行对比研究,试图阐明太常四部乐的性质、内容、变迁等一系列问题。对太常四部乐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明确其与南诏四部乐、宋教坊四部乐的关联性及继承上的规律性,也是唐代音乐制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
- 葛恩专
- 何妥与开皇乐议被引量:3
- 2010年
- 隋初开皇乐议历时十三载,最终被何妥"黄钟一宫"调结束。何妥不仅因为懂音乐才得到隋文帝的信任,更因为他懂政治,他用"黄钟一宫"调将政治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乐与政通;他利用音乐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维护隋朝的政治统治。"黄钟一宫"调在隋开皇期间的运用,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因此,何妥并非不懂音乐,他是一位深谙音乐与政治之关系的音乐家。
- 陈四海葛恩专
-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开皇乐议
- 唐代宫廷的南蛮系与印度系铜鼓被引量:2
- 2015年
- 由于文献舛误,致使在对同一名称而实为不同地域、不同形制的铜鼓问题认识上出现偏差及错误理解。鉴于此,在立足文献和图像学解读基础之上,从地域、形制、应用等诸方面对三种铜鼓进行分类对比,以明晰三种铜鼓在唐宫廷的并存及使用。
- 葛恩专
- 前后蜀教坊的性质及功能
- 2016年
- 本文从三个角度观照前后蜀教坊的发展及变化,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前后蜀教坊不同于盛唐教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坊权力的扩大和教坊乐人地位的提高。二是前后蜀教坊的变化实则反映出中唐至五代期间以雅乐与俗乐此消彼长为特点的博弈关系。三是前后蜀教坊的内容及性质变化是导致北宋教坊乐礼、俗兼备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 葛恩专
- 关键词:教坊雅乐俗乐
- 后现代视域下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理论反思
- 2024年
- 基于对音乐教育特性和内涵的探讨与分析,认为在后现代教育语境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应该实现对传统和主流的解构,应该从科学和理性中解放出来,实现音乐教育的生态化持续发展。最应该关注的有两点:一、实现知识“中心”向人文内涵“边缘”的位移,实现实证科学向“德性”“人性”培养的转向;二、音乐教育是充满生命意识而不是固化的实体,是多元并存而不是单线进化的,因而应该尊重知识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人文主义”具体化,实现音乐教育内涵的多元理解。
- 葛恩专
- 关键词:后现代德性人文内涵
- “五花爨弄”的传播及形态变迁考略
- 2022年
- “五花爨弄”是戏曲史、艺术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专业术语。本文在文献梳理和严密考证的基础上,对其来源、形态、发展变迁做了系统考察和深入论证。作为来源于西南爨人的幻戏,也作为中原戏曲中的重要术语形式,“五花爨弄”展现出早期幻戏形态和后期戏剧形态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多样性,是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区域类型发展进程的产物。它为考证戏曲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本,也为中原戏曲对西南爨戏的接纳和受容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就整个进程而言“,五花爨弄”映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艺术格局。
- 葛恩专
- 关键词:角色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