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阳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历史时期中国草原垦殖原因初探被引量:8
- 2008年
-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中国草原的开垦情况进行介绍,并将历史上垦殖草原的原因归纳为3点:1)为战争提供粮草或守卫边疆而进行的移民戍边,以秦代、汉代、明代为典型;2)为解决人口增长造成的粮食短缺而进行的垦殖,以唐代、清代为典型;3)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对草原进行开垦,以民国时期为典型。特别对秦、汉、唐、明、清、民国几个时期的草原垦殖情况进行论述,指出开垦对草原破坏严重,历史上这几次大规模的草原开垦,对草和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时至今日仍无法恢复。最后结合当代中国的草原现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原,科学地管理草原,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苗阳卢欣石
- 关键词:草原垦殖
-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垦殖动因探究
- 在我国,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草原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探究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北方草原被垦殖原因,既能对现代草原管理有所启迪,又有助于完善我国草原史的学科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本研究运用文...
- 苗阳
- 关键词:北方草原
- 论中国古代苜蓿的栽培与利用被引量:6
- 2010年
- 苜蓿是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史。笔者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苜蓿的栽培利用情况归纳出以下结论:第一,苜蓿在汉代由张骞引入我国,作为观赏植物和养马饲草在长安宫庭中栽植,随后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第二,我国古代已有一套完整的苜蓿栽培方法,并总结出苜蓿与粮食作物混作、林草间作、改良盐碱土壤等种植经验。第三,我国古代对苜蓿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苜蓿被广为应用于饲喂牲畜,古代已有将苜蓿研磨成粉以备无青草季节共牲畜食用的技术。②苜蓿作为古代一种重要的救荒植物,其叶、种子均为人所食用,且制作方法丰富。③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均可入药,对多种疾病有疗效。上述结论可为现代苜蓿产业发展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 苗阳郑钢卢欣石
- 关键词:苜蓿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