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茹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统计分析
  • 3篇住院
  • 2篇血压
  • 2篇体质
  • 2篇中医辨证
  • 2篇中医体质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病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辨证
  • 2篇辨证分
  • 2篇辨证分型
  • 2篇病患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病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第八人...

作者

  • 10篇苏茹
  • 3篇杨晓琼
  • 3篇郑勇强
  • 3篇陈晓霞
  • 1篇宁方芹
  • 1篇李万瑶
  • 1篇佘丽君
  • 1篇陈亮
  • 1篇陈桂凤
  • 1篇吕成丽
  • 1篇钟焕霞
  • 1篇何韵妍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统计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校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病案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分布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体质量表,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虚,阴虚、痰湿体质转化分较其他5种体质高;女性气虚、阴虚体质转化分高于男性;年龄及遗传因素对3种体质转化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阴虚、痰湿体质为2型糖尿病人主要的体质类型,气虚、阴虚体质在女性患者的表现中更为突出。
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苏茹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
10802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构成统计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分析某院2009年-2014年10802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增长情况、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及疾病分类等特点,为医院临床研究及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SAS9.2为统计分析工具,对某院2009年-2014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例数明显增加,出院病例数量年平均增长为14.90%;男女比例为1.05:1,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以18岁~25岁年龄段最多,占25.67%,0岁~55岁人数累计占88.71%;疾病顺位前5位累计构成为73.42%,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病种,其次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童年孤独症、焦虑症。精神疾病构成比6年间相对稳定,但精神分裂症构成比下降,双相情感障碍构成比上升;2013年-2014年抑郁症、童年孤独症增长迅速。结论医院应根据近6年精神疾病的构成情况、性别及年龄差异、数量上呈稳定增长态势的特点,及时调整医疗专业结构,加强精神心理科、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特色重点科室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诊疗水平。
苏滔凤苏茹吕成丽
关键词:精神疾病统计分析
某院2007—2011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不同死因的分布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原则,利用Excel统计工具对某医院近5年出院病案首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和死因疾病分布。结果该院5年来收治病人168855人次,死亡78例,病死率为1.06%,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年龄构成以60岁以上的病死率居高。肿瘤居我院死亡病例死因首位,循环系统疾病及传染病、寄生虫病位居死因第2、3位。结论加强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控及研究工作,特别是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病死率,更好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陈晓霞苏茹陈亮
关键词:死亡病例死因统计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彭万年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遣方用药规律
2020年
目的:探索彭万年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0-201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治疗有效的糖尿病患者307人,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中药处方共计307张,设定支持度与置信度,使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得出用药规律。结果:炙甘草、白术、党参、茯苓、柴胡、熟附子、丹参、三七、山药、玉米须等为彭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中药,其中四逆散是常用方剂,熟附子常与丹参、山药、三七等健脾活血药相配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彭万年教授方药配伍规律进行剖析,使肉眼难以辨认的规律具体化,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郑勇强苏茹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医药防治用药规律
网络建设在医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2017年
目的探讨网络建设于医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对医学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交互式网络平台在医学档案录入管理中的运用以及网络建设在医学档案查询中的运用。结果在医学档案管理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结论运用网络建设能使医学档案管理更加优化。
苏茹黄晓铃
关键词:医院管理计算机通信网络
2007—2011年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统计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和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防治、医院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对我院2007--2011年住院病人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10位系统疾病依次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肿瘤疾病由第3位逐渐上升至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由第4位下降至第8位,其他疾病的位次变化不大,只是上下波动。结论医院应根据疾病构成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加强特色专科的建设以及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为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理论根据。
苏茹陈晓霞
关键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
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在高血压发病前以及在疾病过程中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影响,为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67例高血压病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四诊等信息,填写调查表,最后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心脑血管病与高血压病及中医证型构成规律。结果:心脑血管病无论发生在高血压病前或后,都使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趋向于瘀血阻络型。结论:心脑血管病对高血压病发病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皆有影响,能为提出高血压病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郑勇强杨晓琼苏茹钟焕霞李万瑶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辨证分型
PDCA循环方法在病历回归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监测我院出院病历回归及时率和缺陷率,提高病历回归管理水平。方法运用PDCA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循环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共20个月的出院病历回归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三个阶段20轮PDCA循环管理,在病历缺陷率控制不超过25%的条件下,出院病历3个工作日回归及时率从2012年9月的60%,提高到2013年11月的90%,并持续保持至今已半年。结论 PDCA循环方法,是病历回归管理持续改进的实用有效管理工具。
宁方芹苏茹陈瑞钿佘丽君陈晓霞詹少英
关键词:及时率PDCA循环
2型糖尿病遗传危险因素人群的中医体质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对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及其规律。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27例受试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平均转化分最高的4种体质分别为气虚、湿热、痰湿、阴虚体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4种体质的转化分有降低趋势;4种体质转化分在不同性别、不同糖尿病患病亲属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遗传因素为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遗传风险的人群体质倾向于气虚、湿热、痰湿、阴虚。
郑勇强杨晓琼苏茹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及中医病因探索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明确不同患者证型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67例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四诊等信息,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证型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6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不同证型患者性别构成、病程长短、体重指数、危险分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病发病早期,患者证型较集中地分布在痰湿壅盛型。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个体差异有一定规律可循,痰湿可能为东莞地区高血压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
郑勇强杨晓琼苏茹侯炽均
关键词:高血压病辨证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