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明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腔填塞法和缝合法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和缝合法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鼻中隔黏膜。对比观察舒适度评分、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脓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缝合组术后12 h、24 h疼痛VAS评分、鼻塞VAS评分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显著优于填塞组(P均<0.05);缝合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缝合组术后1周治愈率显著高于填塞组(P<0.05);2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代保强王洪芹刘卫卫许鹏苏小明
- 关键词:鼻中隔矫正术鼻腔填塞
- 沧州市中心医院2233例吸入性变应原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2年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患者的18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血清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流行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沧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进行变应原sIgE检测的22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变应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59.43%,前5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28.08%)、屋尘(23.20%)、屋尘螨(22.21%)、艾蒿(16.44%)和猫上皮(12.32%)。男性和女性患者各类变应原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1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除1~10岁组中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屋尘以外,其他年龄组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秋季就诊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沧州地区疑诊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sIgE阳性主要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屋尘螨、艾蒿和猫上皮。变应原sIgE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变应原sIgE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北沧州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 刘卫卫温博深苏小明黄艳申梦梦贾玉静王斌李建房
- 关键词:变应原免疫球蛋白E吸入性变应原
- 黏膜缝合法与负压引流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 目的:对比观察黏膜缝合法与负压引流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在河北沧州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选取住院的鼻中隔偏曲患者90例,将其分为负压引流组(FY)30例,黏膜缝合组(NM)30例,对照组(C)30例;对比观察...
- 张欣刘卫卫许鹏江雪苏小明金爱燕冯立春代保强
- 关键词:鼻中隔负压引流疗效
- 文献传递
- 儿童鼾症120例围术期的护理被引量:1
- 2008年
- 李红霞刘卫卫左文娜江雪苏小明
- 关键词:鼾症围术期护理儿童
- 胸透、胸部CT加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胸透、胸部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以来对197例患儿常规做胸透及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病例经术中证实胸透阳性率为84.2%,胸部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阳性率为96.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胸部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与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异物部位对比准确率(96.45%)。结论胸透简单、安全、经济,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初筛;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较胸透对异物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率高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是目前无创非侵入性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较理想方法。
- 刘卫卫王洪芹代保强江雪许鹏韩广怀李国丽李红霞董淑玲苏小明
-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异物胸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IL-10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RANTE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23、IL-17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成年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组、IL-10组、对照组。AR组和IL-10组大鼠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采用腹腔注射0. 3mg诱导白蛋白(OVA)和15 mg氢氧化铝[Al(OH) 3]进行建模,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模第21天时,AR组每天给大鼠滴鼻含50μg OVA的生理盐水20μl,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滴鼻,IL-10组在给予OVA的同时,腹腔注射40 pg/kg的IL-10 1 ml,连续7 d。观察三组大鼠鼻黏膜组织HE染色以及鼻涕、鼻痒及喷嚏评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Ig E、OVA s Ig E水平,以及三组鼻黏膜组织中STAT3、TGF-β、IL-23、IL-17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鼻黏膜无腺体增生、偶见嗜酸性粒细胞; AR组可见大鼠鼻黏膜腺体增生明显,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IL-10组可见大鼠鼻黏膜腺体增生较AR组显著减少,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R组大鼠的鼻涕、鼻痒及喷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组大鼠上述症状评分较AR组降低(P <0. 05)。AR组大鼠血清中Ig E、OVA s Ig 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鼻黏膜组织中STAT3、TGF-β、IL-23、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IL-10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AR组(P <0. 05)。结论外源性IL-10可上调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RANTES阈值的表达,从而影响AR大鼠的STAT3、TGF-β、IL-23、IL-17A的表达。
- 苏小明刘卫卫吕荣荣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L-10IL-23
- 白细胞介素-17A在AR患者鼻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5年
-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粘膜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AR患者40例(AR组)和非AR患者25例(对照组),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测定每个受试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和嗜酸性6粒细胞含量;取鼻粘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IL-17A的表达,ELI-SA检测IL-17A的含量,分析鼻粘膜组织IL-17A的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中Ig E含量及血液中酸性粒细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IL-17A主要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表达,组织中IL-17A的表达量与AR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2=0.815,P=0.001),与血清中Ig E含量不相关(R^2=0.06,P=0.11),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不相关(R^2=0.11,P=0.06)。结论在鼻腔黏膜上IL-17A的表达与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 刘卫卫王洪琴李健代保强江雪苏小明许鹏金爱燕左文娜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17A嗜酸性粒细胞
-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重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优势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重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重症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RQLQ评分和VAS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RQLQ评分和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RQLQ评分和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对照组和观察组的RQLQ评分和VAS评分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重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改善患者的RQLQ评分和VAS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李健王斌骆莹莹苏小明李娜卢娜王瑞培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VAS评分
- 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对变应性鼻炎大鼠STAT3蛋白活化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变应性鼻炎大鼠(AR)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活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AR组、IL-10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AR组和IL-10组采用常规卵白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致敏法建立AR大鼠模型,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于最后一次激发后48 h,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g E和鼻黏膜中IL-6、TGF-β和P-STAT3的含量变化,同时用Western-blot法检测鼻黏膜中IL-6、TGF-β和P-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AR组大鼠均表现出四处摩擦、涕流满面等重度AR的临床表现,IL-10组表现明显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Ig E和鼻黏膜中IL-6、TGF-β和P-STAT3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经IL-10干预后,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组和IL-10组大鼠鼻部组织中IL-6、TGF-β和P-STAT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组大鼠鼻部组织中各指标的表达水平低于AR组。结论用外源性IL-10的方法治疗AR,可明显缓解AR的临床表现,抑制STAT3活化免疫应答,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AR的目的。
- 苏小明李国丽金爱燕代保强王斌刘卫卫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10
- 外源性IL-10对变应性鼻炎大鼠Th细胞和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 IL-10)对变应性鼻炎大鼠( AR) Th细胞和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R模型组、IL-10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 AR组和IL-10组采用常规卵白蛋白( OVA)联合氢氧化铝致敏法建立AR大鼠模型,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IL-10组于激发21 d后,给予OVA的同时,腹腔注射40 pg/kg的IL-101 ml,连续7 d;各组于给药后30 min内观察各组大鼠临床表现,记录大鼠的行为学得分,并于最后一次激发后48 h,取血清检测IgE和OVA-sIgE含量,同时取大鼠双侧鼻腔呼吸区黏膜,用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IL-5、IL-17和TGF-β含量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 AR组大鼠均表现出四处摩擦、涕流满面等重度AR的临床表现,与其相比,IL-10组表现明显减轻(P<0.05);各组血清中IgE和OVA-sIgE含量及鼻黏膜中IFN-γ、IL-5、IL-17和TGF-β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经IL-10干预后,其含量明显降低,且与A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组和IL-10组大鼠鼻黏膜中IFN-γ、IL-5、IL-17和TGF-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10组大鼠鼻黏膜中IFN-γ、IL-5、IL-17和TGF-β表达水平低于AR组( P<0.05)。结论用外源性IL-10的方法治疗AR,并降低鼻黏膜中IFN-γ、IL-5、IL-17和TGF-β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AR的目的。
- 刘卫卫王洪琴李健代保强江雪苏小明许鹏金爱燕左文娜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