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胡萍

胡萍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诱变
  • 2篇诱变效应
  • 2篇质子
  • 2篇小麦
  • 1篇性状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太空
  • 1篇太空环境
  • 1篇突变
  • 1篇小豆
  • 1篇空间诱变
  • 1篇空间诱变育种
  • 1篇红小豆
  • 1篇DNA合成
  • 1篇DNA损伤
  • 1篇DNA损伤修...
  • 1篇抽穗
  • 1篇大粒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孙国庆
  • 3篇李桂英
  • 3篇施巾帼
  • 3篇胡萍
  • 2篇唐掌雄
  • 1篇王琳清
  • 1篇范庆霞
  • 1篇巩令华
  • 1篇王建勇
  • 1篇肖京城

传媒

  • 3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 Ⅰ.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被引量:13
2002年
用 2MeV~ 9MeV 7个能量 ,5C~ 1 60C 1 2个剂量的质子处理 5个品种 ,研究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M1代的生物损伤随剂量的提高而加重 ,在一定能量范围内 ( 6MeV以下 ) ,随能量的增加而加大 ,超过一定能量 ,生物损伤有所减轻 ;M1代较易出现γ辐照中少见的叶绿素条状缺失损伤。M2 代诱变效果显著 ,突变谱宽 ,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 ,较易诱发早抽穗性状变异 ;明确诱变小麦的适宜能量为4MeV ,适宜剂量为 1 4× 1 0 10 ~3 7× 1 0 10 P cm2 。
施巾帼孙国庆李桂英胡萍唐掌雄巩令华王建勇
关键词:质子小麦诱变效应
太空环境诱发红小豆大粒突变被引量:28
2000年
:1 994年将雄县红小豆 (Phasealusangulariswight)种子搭载“940 70 3”返回式卫星。试验结果表明 ,太空环境对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卫星搭载的种子发芽率仅为 1 5% ,现蕾、开花、结荚、成熟的生育时期较对照晚7d。在SP2 代群体 ,百粒重发生显著变异 ,单株籽粒明显增大 ,大粒突变频率为52 9% ,表明太空环境对红小豆大粒性状有较好的诱变作用。从SP2 检出的大粒突变株 ,在SP3 代的平均百粒重为 1 6 8~ 2 1 3 g ,较对照 1 1 5g明显增重 ,表明SP2 代的大粒性状为真正的基因突变 ,能够遗传给后代。从SP3 代群体中 ,已获得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的优异突变株 1 2个 ,且已进入SP4代 ,可望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大粒突变系 (品种 )。
施巾帼范庆霞王琳清胡萍孙国庆李桂英
关键词:红小豆太空环境空间诱变育种
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 Ⅱ质子处理对小麦种胚DNA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用3H TdR标记小麦种胚 ,研究了质子处理的种胚萌发早期DNA合成动态 ,并与γ射线辐照进行对比。表明质子处理能引起肿胚DNA损伤修复合成 ,即DNA非按期合成 ,京 41 1与原冬 977的修复复制峰期分别出现在正常的DNA合成峰期前 4h与 2h。以京 41 1为例 ,比较质子处理与γ射线辐照的种胚DNA损伤修复特点的差异 ,质子的DNA非按期合成峰期出现时间早于γ射线处理的 2h ,正常的DNA合成峰期晚于γ射线处理的 4h ,且在DNA非按期合成峰期后的DNA合成量明显低于γ射线。
施巾帼孙国庆胡萍肖京城李桂英唐掌雄
关键词:质子小麦诱变效应DNA合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