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绝经
  • 3篇妇科
  • 2篇药物
  • 2篇绝经后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1篇性细胞
  • 1篇血栓
  • 1篇炎症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易患性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出血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机构

  • 11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胡萍
  • 2篇胡俊
  • 1篇代小红
  • 1篇杨娟
  • 1篇杨芬

传媒

  • 3篇中国处方药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抗感染药学

年份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选取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院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绝经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更年灵,1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勃龙治疗,1.25~2.5mg/d,连续服用半年(症状严重者每天2.5mg)。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43%(54/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4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2及绝经指数KM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能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症状。
胡萍凡玉铭
关键词:绝经后替勃龙更年期综合征
阿奇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对NGU伴盆腔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联用对NGU伴盆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诊治的NGU伴盆腔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前者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治疗方案对NGU伴盆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胡萍胡俊
关键词: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NGU盆腔感染
绝经后阴道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诊治的1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原因。结果 160例患者中,生殖器炎症89例(55.6%),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4例(21.2%),恶性肿瘤17例(10.6%),子宫肌瘤7例(4.4%),宫内节育器6例(3.8%),子宫内膜萎缩1例(0.6%),其他疾病6例(3.8%)。阴道出血时间间隔>15年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7.6%,显著高于≤15年患者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殖器炎症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及早找到出血的原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恶性病变的发生。
胡萍胡俊
关键词:生殖器炎症恶性肿瘤
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菌种、部位分布及药物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菌种、部位分布及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960例妇科肿瘤患者,取其中98例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菌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奈达铂+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再根据观察组患者具体感染情况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克霉唑阴道片进行治疗,观察肿瘤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分布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结果 960例病例中9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21%,获得菌种主要为G+球菌与G-杆菌、真菌。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粪肠球菌以及念珠菌,其中泌尿道、手术切口处分布的病菌最多,血液系统次之;G+球菌与G-杆菌布较多,真菌相对较少。观察组患者白带异常、阴部瘙痒、切口红肿、阴道黏膜充血等症状发生率为16.33%,低于对照组3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中病菌分布较多且结构复杂,联合抗菌药物进行适当杀菌抑菌处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胡萍凡玉铭
关键词:妇科肿瘤感染菌种抗菌药物
抗生素对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择期Ⅱ类手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抗生素用药类型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预防性用药,B组给予氧哌嗪青霉素预防性用药,记录两组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时间(≤37.2℃)、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最高体温为(37.03±0.28)℃,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97±2.14)h、(5.07±1.26)d,也明显短于B组;A组术后感染率为3.5%,也低于对照组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甲硝唑预防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优于氧哌嗪青霉素。
胡萍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感染抗生素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间入住孝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治疗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康复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栓塞;对照组患者共有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出现肺部栓塞,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同时治疗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胡萍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
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分离术后保促孕与非保促孕干预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分离术后保促孕与非保促孕干预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就诊的8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宫腔镜分离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戊酸雌二醇进行保促孕干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分析病历资料,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妊娠例次、顺产及早产胎儿例数多于对照组,发生胎盘粘连和流产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粘连患者年龄〈35岁、内膜厚度≥6 mm、粘连程度轻、刮宫次数少、月经正常的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其他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运用保促孕人工周期干预对改善术后妊娠结局有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妊娠结局可能受患者年龄、内膜厚度、黏连程度、术后月经状况及刮宫次数等多种因素影响。
胡萍李赬
关键词:宫腔粘连影响因素
卵巢无性细胞瘤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于我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条件的30例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年龄范围为10-61岁,中位年龄为31岁。56.67%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23.33%的患者为腹痛,16.67%为腹胀,6.67%为阴道流血,1.67%为先天性无子宫且仅具有一侧卵巢。20.00%的患者发病卵巢为左侧,36.67%为右侧,10.00%为双侧。16.67%的患者发生盆腹腔种植性转移,23.33%伴有腹水。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73.33%,10年生存率为63.33%;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均为100%,均显著高于Ⅱ期、Ⅲ期、Ⅳ期和复发患者(P〈0.05);Ⅱ期、Ⅲ期和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Ⅳ期患者(P〈0.05);Ⅱ期、Ⅲ期和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发病人群年龄分布较广,较常发生于右侧卵巢,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腹胀等,晚期较易发生腹腔种植性转移,且预后与就诊时临床分期具有密切关系。
胡萍
关键词:卵巢无性细胞瘤预后
妇科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高危因素研究
2016年
目的 调查分析妇科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妇科进行诊治的9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比较支原体属感染的患者不同年龄段、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孕产史、是否伴有淋病感染、不洁性史、性交次数过多等因素的发生率及构成比,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有320例患者为支原体属感染,发病率为33.68%。其中21~40岁年龄段、无职业、文化程度较低、孕产次数较多、伴有淋病感染、具有不洁性史及性交次数过多的患者较其他患者发病率普遍较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伴有淋病、不洁性史与性交次数过多为支原体属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文化程度及孕产史也与支原体属感染密切相关(P〈0.05)。而民族、职业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淋病、不洁性史、性交次数过多、年龄、文化程度及孕产史均为妇科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高危因素,可根据以上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支原体属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率。
胡萍
关键词:妇科支原体属感染高危因素泌尿生殖道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皮下注射长效GnRH-a制剂(抑那通),3.75mg,每4周1次,连用6月。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监测血常规、肝功能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监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继发贫血得以纠正。子宫体积由(332.64±40.46)cm3减小为(205.17±12.54)cm3,肌瘤体积由(61.31±1.30)cm3减小为(34.01±5.80)cm3,均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血清激素FSH、LH、E2及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以E2下降最为显著(P<0.01)。短期治疗副作用主要为低雌激素症状,但发生率低。结论:短期应用GnRH-a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副反应轻微,是目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胡萍
关键词:GNRH-A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