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才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2009年我国出台了征集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八项优惠政策,这不仅减缓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加快了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毕业生积极入伍。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政策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高职院校建立健全毕业生入伍的制度与机构,以及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这三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入伍工作有所推进。
- 肖世才
-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
- 电影《亲爱的》人文关怀探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电影《亲爱的》是一部由陈可辛执导,黄渤、赵薇、郝蕾等人主演的打拐题材影片,讲述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爱之上的坚韧、理解和善意的寻子故事。电影《亲爱的》不仅收获了3.4亿元的票房成绩,还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采用多角度的人物塑造手法,众多的个体悲剧隐藏着复杂的人性和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审美体验正是电影在深层上打动观众心灵的主要因素。抛开电影的商业运作,让我们从每个角色中感受导演对人情世态的理解。
- 肖世才
- 关键词:人文关怀电影
- 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评《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认知传播研究》
- 2024年
-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12月中国网民达10.92亿人。其中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互联网影响很大。高校要塑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打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在网络时空中,让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前进的旗帜,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 肖世才
- 关键词:育人氛围大学生成长成才文化引领网络时代
- 唐宋鹤诗词之我见
- 2014年
- 唐宋咏鹤诗词在内容和艺术上不仅继承了前时代的优秀成果,更在某些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创新,体现了时代审美特点和艺术精神的改变。
- 肖世才
- 关键词:唐宋诗词
- 党建引领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023年
-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现状的基础上,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1+4+N”模式为例,阐述了党建引领下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模式,可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肖世才
- 关键词:党建文化育人
- 解读谭盾的歌剧作品
- 2015年
- 谭盾每部歌剧的问世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他创作出了《秦始皇》《马可·波罗》《茶》《牡丹亭》《九歌》等多部优秀作品,这些歌剧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彰显出了谭盾所特有的文化情怀。本文分析了谭盾歌剧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并对谭盾作品的艺术价值加以探讨和研究。
- 肖世才
- 关键词:谭盾歌剧文化内涵
- 试析南宋蒋捷词的豪放特色被引量:1
- 2008年
- 蒋捷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宋元易代的社会动荡使蒋捷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特殊的时代和蒋捷特有的"抱节终身"的气节,使他不断用词记述了那段历史并表达自己的意志。蒋捷从学稼轩词开始创作豪放词,不断吸收、借鉴其他词人的创作技巧和风格,同时,又由于自身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点,逐渐形成了词的豪放特性,这一特性正是蒋捷词存在且具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 肖世才
- 关键词:豪放词
- 中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科学化实践
- 2015年
- 启发式教学方法倡导"自主、探究、发现"的学习模式,是与当前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主导"的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研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科学操作过程,分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自身规律和当前语文教学实际,探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化的实践措施,并据此提出了教师为熟练使用这种教学方法需做的几点准备工作,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开展铺平了道路。
- 肖世才
-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 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2025年
- 河南作为革命老区,见证了百年来党带领中原儿女进行的伟大斗争、取得的伟大成就。这片热土上生成的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将河南红色文化融入育人设计、校园文化、课程思政、社会实践,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 肖世才
-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 落魄文人的白日梦——《聊斋志异》女妖故事中的男性心理探析被引量:2
- 2009年
- 《聊斋志异》中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美艳绝伦的女妖形象,是男性视野中充满男权意识而又寄托着蒲松龄无限希望的文化载体。探析故事所表现的男性心情,旨在更准确地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和文化意蕴。
- 肖世才
-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妖男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