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渝国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移植
  • 2篇受体
  • 2篇膨体
  • 2篇膨体聚四氟乙...
  • 2篇外科
  • 2篇供体
  • 1篇心脏病
  • 1篇乙烯
  • 1篇造血
  • 1篇人造血
  • 1篇人造血管
  • 1篇受者
  • 1篇四氟乙烯
  • 1篇年龄
  • 1篇小儿
  • 1篇小儿外科
  • 1篇临床应用评价
  • 1篇聚四氟乙烯
  • 1篇活率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洪丰
  • 5篇翁渝国
  • 1篇梁红

传媒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00
  • 4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在小儿外科临床应用的评价被引量:1
1998年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SM)作为心包替代物在小儿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从597例应用实例中随机选出256例应用SM者与744例未应用SM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术时的危险。SM组在术后出血、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此种外科隔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并发症少的心包替代物。
洪丰翁渝国RolandHetzer
关键词:小儿外科
用人造血管作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传统的Blalock-Tausig分流术即将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在临床上较其它方式的分流术效果更优,但这种分流术对锁骨下动脉给同侧上肢供血极为不利。因此,利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作改良的Blalock-Taussig分流术,可保留锁骨下动脉,并...
洪丰翁渝国
关键词:人造血管分流术
放宽心脏移植的选择标准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分析
1998年
为了缓解心脏移植手术的供体严重短缺的矛盾,对原设定的有关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标准作了适当的放宽。通过对同一心脏中心的891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治疗效果的分析,发现52例接受供体年龄大于55岁的受心者实际生存率与839例供体年龄小于55岁的受心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49)。年龄大于60岁时107例受心者与年龄小于60岁的受心者实际生存率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别(P=010)。因此,在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标准方面放宽限制。
洪丰翁渝国
关键词:心脏移植供体受体心脏病
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1998年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从597例在小儿心脏外科的应用实例中选出256例与作为对照的74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术时的危险。使用了外科隔膜在术后出血、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洪丰翁渝国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儿童外科
放宽心脏移植供、受者年龄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临床上放宽心脏移植供、受者年龄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 989例心脏移植的临床资料 ,比较供、受者的年龄对术后受者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供者年龄 (大于 5 5岁和小于5 5岁比较 )对术后受者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 (P =0 .99) ,受者年龄 (大于 6 0岁和小于 6 0岁比较 )对术后其存活率的影响也不显著 (P =0 .10 ) ;另外 ,供心冷缺血时间也可适当延长。结论 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 ,可适当放宽心脏移植供、受者的年龄。
洪丰翁渝国梁红P.MiralemH.Roland
关键词:心脏移植存活率供体受体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