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永进
作品数:
14
被引量:51
H指数:5
供职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合作作者
傅庆林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陈喜靖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蒋彭炎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王国法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3篇
农业科学
1篇
经济管理
主题
12篇
红壤
9篇
低丘
8篇
低丘红壤
4篇
生态
3篇
低丘红壤地区
3篇
红壤地区
2篇
低丘红壤区
2篇
植被
2篇
生态效益
2篇
人工林
2篇
人工植被
2篇
护林
2篇
旱地
2篇
防护林
1篇
地形
1篇
冻害
1篇
演替
1篇
养分
1篇
养分归还
1篇
养分循环
机构
13篇
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14篇
罗永进
11篇
傅庆林
4篇
陈喜靖
1篇
王国法
1篇
蒋彭炎
传媒
11篇
浙江农业学报
2篇
浙江农业科学
1篇
生态学杂志
年份
12篇
1995
1篇
1991
1篇
1990
共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两种地形上的防护林对柑桔冻害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
1991年
随着丘陵红壤荒地的开发利用,桔园面积不断增加。为了防冻,许多桔园周围都配置了防护林带。目前营造的防护林,大多是按地块分布状况沿路而造的。
陈喜靖
罗永进
柴锡周
钟哲科
童正坤
关键词:
柑桔
冻害
防护林
论浙西低丘红壤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995年
研究分析了浙江低丘红壤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上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低丘红壤连绵分布而地力不足;作物多样化而种植制单一,产量和效益不高。综合1978~1994年国家投资开展区域治理系列研究,特别在浙西开展的红壤综合试验区所进行的多元复合种植中的高产配套技术;红壤园地经济果木优质丰产技术;红壤改良培肥及防旱、避旱种植效应;食草家畜(湖羊)的优化杂交组合和高效舍饲效应;红壤水土保持及优化生态模式的动态监测,以及发展红壤农区森林适生、快育树种筛选等专题研究成果和成就,论述了该区今后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导向和发展前景。
罗永进
王国法
蒋彭炎
关键词:
低丘红壤区
农业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及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995年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演替和恢复可分草本植物为主的初级阶段、灌木植物为主的次级阶段和乔木植物为主的顶极阶段。植被恢复进程,人工植被8~9年后就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自然植被8~9年仍处于次级阶段。人工植被显著比自然植被恢复快。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降低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傅庆林
罗永进
关键词:
植被演替
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
生态效应
红壤
低丘红壤人工杉木林养分循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95年
在低丘红壤9年生人工杉木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流量和库存量均为Ca最大,P最小。系统N、P、K、Ca和Mg的输入与输出平衡都表现有盈余,其盈余量大小顺序为N>Ca>K>P>Mg。在系统的林分中养分循环速率P最高,N最低,分别为10.3%和2.6%,因而P的周转期最短,N的周转期最长,分别为9.7年和38.5年;而土壤库中养分循环速率最高是N(3.1%),最低是Mg(0.6%),相应的周转期分别为32.3年和166.7年。
傅庆林
罗永进
柴锡周
关键词:
杉木
养分循环
人工林
红壤
低丘红壤坡地人工林的经济生态效益
被引量:5
1995年
在低丘红壤上,自然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粘重板结,伏秋高温干旱,恢复植被困难.采用50×50cm的沟状整地,可加深活土层的厚度,提高土壤的蓄水、透气和抗旱能力,防止容器效应,使造林成活率从过去的40%提高到97.3%,生长量大幅度地提高.9年生的林木,平均每ha蓄积量75m3;用良种苗造林,平均蓄积量达105m3,经济效益显著,经定位观测表明,低丘红壤上的人工林对小气候的调节、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养分的积累等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柴锡周
傅庆林
罗永进
关键词:
低丘
红壤
人工林
生态效益
兰溪红壤区食用笋的研究
1995年
在兰溪市低丘红壤实验区,引种了十多个食用笋品种,经多年试验研究,初步明确了在本试区适生的食用笋品种——黄甜竹、红竹、角竹、雷竹,这几个品种用普通的造林抚育管理措施:3~4年即郁闭成林,比当地适生的毛竹(笋竹两用林)提前2~3年郁闭投产;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以销售母竹计算,平均产投比为8.57∶1;以经营食用笋计算,产投比为8.0∶1;这均高于当地其他种植业.发展食用笋,一旦成林就可永续利用.3年生的食用笋竹林,地表径流系数比无林地减少50.7%,土壤侵蚀模数降为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柴锡周
傅庆林
罗永进
赵禄祥
关键词:
红壤
低丘红壤
食用笋
生态效益
丘陵红壤果—农复合种植的效益研究
1995年
罗永进
陈喜靖
傅庆林
童正坤
关键词:
丘陵红壤
果树
作物
间作
粮(草)、猪、鱼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995年
粮(草)、猪、鱼系统是近年来红壤地区发展较快的农牧渔结合的生产系统,农田种粮、草,牧草、饲料喂猪,猪粪、牧草喂鱼,形成粮(草)—猪—鱼食物链体系。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1,2,4〕。但是对粮(草)—猪—鱼食物链体系的系统...
傅庆林
罗永进
关键词:
转化率
生态系统
红壤旱地分带复种制的生态功能研究
1995年
红壤旱地分带复种制Ⅰ(A带小麦-甘薯、B带马铃薯/春玉米/绿豆)和Ⅱ(A带小麦-甘薯、B带黑麦草/春玉米/绿豆)比对照Ⅲ(小麦-甘薯)增加产量47%~65%;能量产投比高0.37~0.59,劳动生产率提高2.5~5倍;分带复种制生态系统N、P、K均有盈余,对照Ⅲ的小麦-甘薯生态系统P、K表现亏缺,N有盈余。但是,分带复种制磷的利用率(O/I)较低,约28%~41%。
傅庆林
罗永进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生态功能
低丘红壤区生态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995年
经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在低丘红壤区建立起的生态模式有林业型、食用笋型、林果型、林茶型、旱地作物型、粮草渔畜型。在这几种模式中,以食用笋型经济效益为最高,旱地作物型次之,林业型为最低;而产投比则以林业型为最高,食用笋型次之,林茶型为最低。
柴锡周
傅庆林
罗永进
关键词:
低丘
红壤
生态模式
产投比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