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寿兵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盆地
  • 3篇前陆
  • 3篇前陆盆地
  • 3篇陆盆
  • 2篇地质
  • 2篇断层
  • 2篇油气
  • 2篇三维地震
  • 2篇四川盆地
  • 2篇勘探
  • 2篇储层
  • 1篇单井
  • 1篇地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资料
  • 1篇地质学
  • 1篇断层相关褶皱
  • 1篇盐岩
  • 1篇油气富集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作者

  • 9篇罗寿兵
  • 5篇曾庆
  • 4篇宋明玮
  • 2篇于佳男
  • 2篇唐大海
  • 2篇涂涛
  • 2篇徐世琦
  • 2篇陈康
  • 2篇冉崎
  • 2篇杨光
  • 2篇梁瀚
  • 1篇丁孔芸
  • 1篇何颋婷
  • 1篇杨光
  • 1篇文龙
  • 1篇李国辉
  • 1篇王科
  • 1篇谢继容
  • 1篇马波
  • 1篇洪余刚

传媒

  • 3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天然气工业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判断古构造变形属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判断古构造变形属性的方法,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二维地震剖面地层厚度变化和构造恢复,确定古构造的变形属性;然后,通过三维构造模型的恢复,建立三维古构造形态;再返回二维地震数据,确定三维古...
梁瀚许翔文龙冉崎陈康罗寿兵郗诚狄贵东张晨
龙泉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扭动形迹成因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龙泉山构造带位于川西前陆盆地凹陷带与前陆斜坡带之间,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块。通过地表地层陡带、断层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钻井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建立了龙泉山构造带的构造模型,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认为其构造特征在剖面上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在平面上可分为南、中、北三段。针对龙泉山背斜扭动形迹的成因,从南北段构造样式差异、构造应力、构造运动期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于佳男李忠权曾庆李洪奎罗寿兵
一种井震联合描述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震联合描述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要针对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在平面上非均质强、横向变化快,难以落实有利相带分布的情况,提出了利用测井数据与地震正演模拟数据联合建立储层的...
梁瀚冉崎梅花浪雪陈康许翔罗寿兵代瑞雪
黑墩目标区的构造几何学分析
2005年
黑墩目标区是新疆三塘湖盆地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在燕山晚期—喜山期遭受强烈挤压作用,地层变形强烈,构造复杂。搞清楚目标区的构造特征成为寻找油气的首要任务。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及可视化计算机技术对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解释,客观地认识到断层转折褶皱、生长断层转折褶皱及复合型三角构造楔是黑墩目标区的主要构造样式。
罗寿兵陈伟王洪峰洪余刚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构造几何学断层平衡剖面
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四川复合前陆盆地初析被引量:8
2012年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对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2008—2010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研究的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和大巴山前陆盆地合二为一,通称为四川前陆盆地,并给出了支持这一观点的4点主要证据,即: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形成机制对前陆盆地的影响、"形"与"质"两方面的统一性、共同拥有同一个前陆隆起带。重点分析了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过程、原型盆地与主控造山带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前陆盆地经历了不同时期由不同造山带控制、沉积范围变化大、沉积中心频繁迁移的复杂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盆地的垂向叠置,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横向叠加,构成了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复合型前陆盆地。最后,对盆地构造区带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造山带后缘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前缘出露前锋逆掩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山前隐伏前锋构造带、前陆盆地中央坳陷带、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区等6个一级构造带以及15个次级构造带。
曾庆杨光罗寿兵周建文徐世琦唐大海宋明玮
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单井埋藏史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分析地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基础,是盆地构造分析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期次、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和岩性资料的分析,利用地层分段回剥技术,编制了33口探井单井埋藏史图件。研究结果表明:①埋藏史曲线可划分出5种沉降类型,不同类型沉降曲线代表了不同的地质意义;②前陆盆地靠造山带一侧的沉降较靠稳定陆块一侧的沉降大,但也有例外;③从沉降量来看,自晚三叠世以来,川西中部都江堰附近的沉降量达9 500m,川北通江附近则为7 200m,分析认为这是造山带载荷与沉积载荷不同所致;④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应是挠曲负载。
罗寿兵杨光曾庆于佳男宋明玮
关键词:四川盆地埋藏史地层剥蚀厚度沉降量
四川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目标优选
杨光曾庆陈更生涂涛宋明玮罗寿兵徐世琦谢继容李国辉赵献文马波唐大海王坛
《四川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目标优选》是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下属课题《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目标优选》的专题之一,该专题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
关键词:
关键词:前陆盆地勘探目标油气富集
应用三维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精细预测双家坝区块飞仙关组鲕滩储集体被引量:1
2013年
以往的研究认为川东地区双家坝七里8井以南区块处于台缘相带,是飞仙关组鲕滩发育的有利地区。将三维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及新钻井资料相结合,分析认为双家坝区块七里8井以南是靠台内或台缘内的相带,而台缘相带分布在双家坝区块北部,即七里8—七里22井之间,是鲕滩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识别出鲕滩储层的分布,进一步深化了该区块飞仙关组鲕滩储集体认识,对拓展该区块的勘探领域,具有技术支撑作用。
刘微王科罗寿兵魏小薇丁孔芸
关键词:三维地震
四川盆地米仓山东端—大巴山西段前缘构造建模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被引量:11
2007年
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为指导,在分析构造样式、滑脱层系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钻井资料建立了构造模型,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分析了构造的三维展布特征。认为:工区受力环境符合推土机模型,为递进挤压渐弱模式,构造以逆冲推覆为主;剖面上,中、下三叠统地层增厚现象是断层导致地层重复引起的,特别是三叠系嘉陵江组膏岩层是区域滑脱层,深部断层、浅部断层及其内部断层都使其地层重复增厚;以嘉四段、志留系为界,构造在纵向上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
罗寿兵曾庆涂涛宋明玮何颋婷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前陆盆地构造样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