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学武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物探技术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油气
  • 4篇油气勘探
  • 4篇勘探
  • 3篇盆地
  • 2篇地震资料
  • 2篇地震资料解释
  • 2篇岩性
  • 2篇油气藏
  • 2篇油气预测
  • 2篇识别技术
  • 2篇四川盆地
  • 2篇频率域
  • 2篇气藏
  • 2篇前陆
  • 2篇曲率
  • 2篇离散傅里叶变...
  • 2篇含油
  • 2篇含油气
  • 2篇含油气性
  • 2篇傅里叶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9篇纪学武
  • 2篇李明杰
  • 1篇赵忠臣
  • 1篇康南昌

传媒

  • 6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属性微断裂解释技术被引量:15
2011年
四川盆地九龙山地区侏罗系珍珠冲组砾岩段气藏为构造—岩性气藏,受构造、储层、裂缝等多因素控制,并受地震资料品质和解释思路的影响,应用地震剖面、常规相干体切片不能对微断裂进行精细刻画。文中在构造导向滤波的基础上联合运用谱分解、新一代相干体切片和体曲率技术,精细刻画了微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说明多属性微断裂识别技术是可靠的断裂识别手段,其中体曲率属性对断层及微断裂的刻画更为清晰。野外地质考察及最新钻、测井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珍珠冲组砾岩段微断裂十分发育,以北东、北西向为主。
纪学武彭忻臧殿光张延庆聂刚徐宝亮黄川丽
关键词:四川盆地相干谱分解
新领域重点研究成果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2006年
油气勘探新领域综合研究在2005年取得了丰富成果。在冀东滩海南堡1~2号构造带、松辽深层天然气、鄂尔多斯中生界岩性油藏、塔中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等地区与领域的勘探获得四项重大突破;在鄂尔多斯西峰两侧及白豹地区、渤海湾盆地岐口凹陷的岩性地层油气蔽、酒泉盆地青西凹陷深层及连片等勘探研究中获得重要发现;在营尔等凹陷的勘探研究中获得六项有价值的发现。总结新领域研究成果发现,富油凹陷、前陆冲断带、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和外围重点盆地是油气发现主要领域;重视基础和精细研究,强化主导技术是新领域不断发现的关键。
纪学武徐礼贵张振生李明杰张延庆李秀芬刘东琴
关键词:油气勘探
一种基于频谱形状的油气预测方法
本发明是建立在频谱形状分析技术上的一种油气预测方法。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的层位标定技术进行储层标定,根据储层厚度差别,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或小波变换把储层段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储层段频率域数据体,通过频谱形...
纪学武臧殿光张延庆
文献传递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2
2005年
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中国前陆盆地虽然各具特点,但总体上具有多期叠合特点,既富油也富气。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沉积、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等特征分析,认为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控制,位于深凹及周缘的多排冲断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未来油气储量增长的重点领域。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近期勘探有望突破的重点区带及勘探研究工作建议。
纪学武徐礼贵李明杰郑良合刘万辉李秀芬
关键词: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勘探建议
四川盆地剑阁地区多层系储层叠前描述被引量:6
2011年
近期龙岗62井长兴组及剑门102井须家河组须三段获得重大突破,证实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及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均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对研究区资料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在攻关中采用了纵横波阻抗叠前同时反演、体曲率属性、瞬时振幅属性等针对性技术,准确地刻画了生物礁台缘发育相带,预测了碎屑岩裂缝发育和油气有利聚集区,为研究区下一步井位部署提供了准确的资料基础,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技术流程。
纪学武张延庆臧殿光聂刚彭忻司国帅徐宝亮
关键词:四川盆地
四川龙岗西区碳酸盐岩礁、滩体识别技术被引量:18
2012年
近年来先后在普光、龙岗地区礁、滩体油气勘探中获得的重大发现,揭示开江—梁平海槽区礁、滩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基于叠前偏移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勘探成果数据,在沉积、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拉平、体曲率、层序地层学解释及叠前反演等技术,在龙岗西区开展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和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预测和描述,取得了较好成效,并初步形成一套礁、滩体识别的系列技术及配套流程。
纪学武张延庆臧殿光沈平冯许魁徐宝亮
关键词:储层预测碳酸盐岩生物礁
岩性地层圈闭识别工作步骤及配套技术被引量:14
2008年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储量增长最有潜力的领域。最近几年在我国所发现的油气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储量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高分辨地震资料解释中,层序地层学、储层描述、三维可视化等已成为岩性地层圈闭的主要识别技术。本文通过多个油气新领域项目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一套针对不同地区岩性地层圈闭识别的配套技术及其实现步骤。其做法的核心是找准最大洪泛面和层序边界,因为最大洪泛面和层序边界是控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纪学武夏义平康南昌李明杰李廷辉赵忠臣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勘探识别技术
新疆地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展望被引量:5
2007年
新疆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经过70年的勘探,新疆地区已在准噶尔、塔里木及吐哈三大盆地中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如今正面临向油气勘探新领域的转移。新领域包括前陆冲断带、岩性地层、深层及碳酸盐岩地层、新区带及外围盆地。笔者从现有的油气发现、资源潜力及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新领域是今后新疆地区油气发现的主要战场。
纪学武夏义平徐礼贵李明杰郑良合刘万辉李秀芬
关键词:油气勘探前陆冲断带岩性油气藏
一种基于频谱形状的油气预测方法
本发明是建立在频谱形状分析技术上的一种油气预测方法。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的层位标定技术进行储层标定,根据储层厚度差别,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或小波变换把储层段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储层段频率域数据体,通过频谱形...
纪学武臧殿光张延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