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爱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Ⅰb/Ⅸ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结果表明:MDS组总阳性率为16.67%(5/30),ITP组总阳性率为46.67%(14/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MDS患者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为阳性,这表明部分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因素有关;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所致的血小板破坏在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这为MDS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 王涓冬潘祥林尹哲孙俊华孔桂香陈颖洁姜翠英窦爱霞王志仑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糖蛋白
- 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AA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Ib/IX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结果AA组总阳性率为20.00%(6/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总阳性率为46.67%(14/3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0。总阳性率的比较:AA组与ITP组,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部分AA患者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为阳性,这表明部分AA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因素有关,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所致的血小板破坏在AA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这为AA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 王涓冬潘祥林李晓燕尹哲陈颖洁姜翠英窦爱霞王志仑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抗体糖蛋白特异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MSCs,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加以鉴定。将不同数量的MSCs(5×103、1×104、5×104个细胞/孔)分别与PHA激活的T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共培养,并将不同浓度(25%、50%、75%)的MSCs培养上清和MLR体系共培养。应用ELISA分别检测各培养上清液中T细胞分泌IL-2、IL-4的水平。结果:骨髓MSCs能抑制PHA作用下的T细胞分泌IL-2、IL-4(P<0.05),并呈MSCs数量相关性(P<0.05),且对IL-2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也可抑制MLC体系中T细胞分泌IL-2、IL-4(P<0.05),但各数量组的MSCs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均可抑制MLC体系中T细胞分泌IL-2、IL-4(P<0.05),但不同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组对IL-4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髓MSCs及其培养上清均可抑制PHA或异体抗原作用下的T细胞分泌IL-2、IL-4,提示MSCs可能是直接作用于T细胞或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调节Th1/Th2反应平衡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
- 赵霞贺韦东马秀明董巧凤窦爱霞赵敬杰郭成山
- 关键词:免疫调节
- 运用不同术式治疗椎体骨转移瘤效果的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探讨椎体骨转移瘤运用微创介入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50例椎体骨转移瘤患者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均为骨痛入院。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选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选择传统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两组疗效相当,椎体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疼痛缓解率比较,P<0.05。骨水泥微创介入疗法与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均可以有效治愈骨转移瘤骨痛,但骨水泥微创介入疗法具有微创,操作简单、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更适合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
- 刘建强段德臣段德臣李季孙广智窦爱霞
- 关键词:椎体骨转移瘤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 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AA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Ib/IX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
- 潘祥林王涓冬李晓燕尹哲陈颖洁姜翠英窦爱霞王志仑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抗体糖蛋白特异性
- 文献传递
- 一种血液内科消毒存放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内科消毒存放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使用控制面板控制温控系统的功率,调整腔体内的温度,从而使存放在腔体内的血液处于最适合存放的温度之下,尽量延长血液存放的时间,保证血液的利用率,腔体内的实时温...
- 窦爱霞
- 文献传递
- 复发套细胞淋巴瘤一例
- 目的 通过回顾总结一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发病、治疗、随访、复发后治疗,明确套细胞淋巴瘤复发后的治疗选择及机制。方法 男性70 岁患者,发病初期病灶位于左咽部,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套细胞淋巴瘤(Ⅱa期,MIPI 3 分...
- 窦爱霞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复发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自然杀伤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中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功能状态.方法 将扩增活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NKT细胞的培养体系分为2组:①加入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actosylceramide,α-Galcer)+rhIL-2;②加入α-Galcer+rhIL-2+rhGCSF.以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再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BMMNC中TCRVα24+Vβ11+细胞(NKT细胞)扩增前后的比率,同时测定NKT细胞活化后胞内IFN-γ、IL-4的表达.结果 再障患者组BMMNC中NKT细胞的比率为(0.19±0.09)%,NKT细胞在①、②培养体系中扩增活化7 d后,扩增倍数分别为79.91±40.56和67.45±29.42(P<0.05);活化后NKT细胞胞内IFN-γ阳性的比率分别为(62.31±14.67)%和(37.45±7.89)%(P<0.01);IL-4阳性的比率分别为(27.03±9.88)%和(55.11±12.13)%(P<0.01).正常对照组BMMNC中NKT细胞的比率为(0.25±0.12)%,较再障患者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NKT细胞在相应的①、②培养体系中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再障患者组(P<0.05);活化后NKT细胞胞内IFN-γ的表达均低于再障患者组(P<0.05).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中NKT细胞较正常对照显著减少,扩增能力较正常对照降低,活化后IFN-γ的表达较正常对照升高.在rhG-CSF作用下,再障患者骨髓中NKT细胞经α-Galcer刺激后的扩增能力下降,表达IL-4的NKT2型细胞优势扩增,IL-4表达及分泌增加.
- 王迎雪徐从高冉俊丽吴新春孙俊华王涓冬郭成山刘军莉孔德晓窦爱霞
- 关键词:自然杀伤T细胞细胞因子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脏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CCR5的表达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CCR5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ITP患者(ITP组)为研究对象,并以8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脾切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组织CXCR3、CCR5阳性表达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CXCR3和CCR5的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XCR3和CCR5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TP患者脾脏组织CXCR3、CCR5阳性表达率(90%、100%)均高于对照组(75%、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脾脏组织CXCR3蛋白、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0倍、3.5倍;CCR5蛋白、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倍、1.7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3及CCR5的高表达可能在ITP患者脾脏免疫紊乱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周淑芬马骥贺韦东曲惠廷刘宗堂王涓冬窦爱霞张妮郭成山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XC趋化因子受体3脾脏
- 升血小板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作用及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胶囊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用抗血小板抗体于小鼠腹腔内注射,诱导持续性血小板减少成功建立ITP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强的松组、胶囊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强的松溶液、升血小板胶囊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8 d。模型维持4周处死动物,计数小鼠外周血小板、骨髓涂片产板巨核细胞,检测小鼠脾脏Tregs细胞构成比、Tregs/CD4值以及小鼠脾脏Tregs细胞Foxp3mRNA表达、Teff细胞IL-2 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胶囊组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00.35±145.39)、(123.33±16.24)、(327.66±73.20)、(577.35±76.94)×10^(9)/L,骨髓产板巨核细胞计数分别为(55.05±5.83)、(26.90±2.49)、(66.27±3.58)、(63.45±3.44)个;与模型组比较,胶囊组、强的松组ITP小鼠外周血小板水平升高、产板巨核细胞数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胶囊组、强的松组ITP小鼠脾脏Tregs细胞构成比、Tregs/CD4值、Tregs细胞Foxp3mRNA表达量升高,Teff细胞IL-2 mRNA表达量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可以提升ITP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脾脏Tregs细胞构成比例、改善机体免疫监视状态有关。
- 刘建强侯圣贵李晓燕窦爱霞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升血小板胶囊调节T细胞效应T细胞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