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磨凯

作品数:18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药效
  • 6篇药效动力学
  • 6篇药效学
  • 5篇神经节
  • 5篇背根
  • 5篇背根神经节
  • 4篇肥胖
  • 4篇肥胖患者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手术
  • 3篇麻醉
  • 3篇静脉
  • 3篇肌松
  • 3篇给药
  • 3篇腹部
  • 3篇阿曲库铵
  • 3篇病理
  • 3篇病理性

机构

  • 18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磨凯
  • 14篇徐世元
  • 6篇刘中杰
  • 4篇梁启波
  • 3篇张庆国
  • 3篇邢祖民
  • 2篇李凤仙
  • 2篇周翠云
  • 2篇许睿
  • 2篇龚华磊
  • 2篇刘辉
  • 2篇徐华丽
  • 2篇陈汉文
  • 1篇雷洪伊
  • 1篇凌晨
  • 1篇刘世乐
  • 1篇尹良纯
  • 1篇李机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病理性痛小鼠背根神经节γ氨基丁酸受体亚型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评价神经病理性痛小鼠背根神经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亚型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一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4只,体重25~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NP组采用结扎双侧L4脊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分别于造模前1d和造模后7d时测定双侧后爪机械痛阈,然后处死小鼠,取双侧L4背根神经节进行转录组基因测序,分析GABA受体亚型基因的表达水平.实验二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4只,体重25~30 g,采用结扎左侧L4脊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分别于造模前1 d、造模后3、7和14 d时取6只小鼠,测定左侧后爪机械痛阈,然后处死取左侧L4背根神经节,采用RT-qPCR法检测实验一中GABA受体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一与Sham组比较,NP组造模后7 d时机械痛阈升高,背根神经节Gabra1、Gabra2、Gabrb3、Gabrg2、Gabbr1和Gabbr2表达下调,Gabrg1表达上调(P<0.05或0.01).实验二与造模前1 d时比较,造模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背根神经节Gabra1、Gabra2、Gabrb3、Gabrg2、Gabbr1和Gabbr2表达下调,Gabrg1表达上调(P<0.05或0.01),Gabrb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小鼠背根神经节GABA受体亚型Gabra1、Gabra2、Gabrb3、Gabrg2、Gabbr1和Gabbr2表达下调,Gabrg1表达上调.
磨凯郭雯静徐世元
关键词:神经痛GABA神经节
脑脓肿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的麻醉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9岁,因间断呕吐头痛1个月,右上肢乏力20余天于2010年12月13日入院,诊断为:(1)多发性脑脓肿;(2)蛛网膜下腔出血;(3)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拟行多发性脑脓肿钻孔引流术。术前访视患儿神清,诉头痛明显,以颞部为主,偶有咳嗽、
磨凯龚华磊梁启波徐世元
关键词:多发性脑脓肿法洛四联症麻醉钻孔引流术右上肢
肥胖患者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给药的恢复期药效学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肥胖患者罗库溴铵(ROC)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给药的药效学差异。方法择期颅脑外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体质指数(BMI)18~25 kg/m^2作为正常体重入组,BMI30~35 kg/m^2作为肥胖体重入组。根据体重和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正常体重组按实际体重给药组(NR组)、正常体重组按去脂肪体重给药组(NL组)、肥胖体重组按实际体重给药组(OR组)和肥胖体重组按去脂肪体重给药组(OL组),每组10例。采用TOF-Watch SX Monitor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全程肌松监测,全麻诱导ROC分别按2倍实际体重或去脂肪体重的ED_(95)静脉注射给药,当4个成串刺激第1个肌颤搐反应(T_1)达到最大抑制(T_1=0)进行气管插管,T_1恢复至5%时,间断追加0.5倍ED_(95)剂量,直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使其自然代谢恢复。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恢复时间。结果 NR组与NL组两组的药效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R组相比,OR组在平均加药间隔时间、注药结束到T_1=25%的时间和注药结束到TOF=0.9的时间上均明显延长(P<0.05);与OR组相比,OL组的起效时间延长,而平均加药间隔时间、注药结束到T_1=25%的时间和注药结束到TOF=0.9的时间上均缩短(P<0.05)。结论在长时间手术中,肥胖患者按去脂肪体重ED_(95)给药模式重复使用ROC,可以避免出现药物蓄积,对肌松拮抗药给药时机,降低肥胖患者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有临床指导作用。
张艳静邢祖民磨凯邵晓刚徐世元
关键词:肥胖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
维库溴铵按无脂肪体重给药ED_(95)的测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按无脂肪体重测定维库溴铵ED95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将1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实际体重组(RBW组)和无脂肪体重组(FFM组),每组80例,再各分成4个剂量亚组,每个剂量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采用单次剂量法测定两种不同体重维库溴铵ED95剂量。RBW组按实际体重计算维库溴铵给药剂量,分别注射维库溴铵10、20、30、40μg/kg;FFM组按无脂肪体重计算维库溴铵给药剂量,分别注射维库溴铵20、30、40、50μg/kg。给药后使用定量肌松监测仪(TOF)记录T1最大抑制百分率,将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单次剂量对数转换,用直线回归法分别建立维库溴铵剂量-反应曲线,并分别计算两组ED95值和组内男性与女性组的ED95值,记录维库溴铵起效时间。结果维库溴铵按实际体重给药ED95为42.86μg/kg,其中男性ED95=44.16μg/kg,女性ED95=41.10μg/kg;按无脂肪体重给药ED95为50.58μg/kg,其中男性ED95=50.90μg/kg,女性ED95=50.26μg/kg。各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251±30)s。结论国人按实际体重给药维库溴铵ED95为42.86μg/kg,按无脂肪体重给药维库溴铵ED95为50.58μg/kg。
磨凯刘中杰梁启波李凤仙许睿徐世元
关键词:肌肉松弛药维库溴铵量-效关系ED95
肥胖患者维库溴铵按无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给药药效学对比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kg/m2,而病态肥胖则其大于40kg/m2,或大于3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肥胖相关的病症。研究表明肥胖对新陈代谢...
磨凯
关键词:肥胖患者肌肉松弛药维库溴铵药效动力学
文献传递
肥胖患者静脉麻醉药应用进展
<正>背景肥胖患者麻醉药药代与药效动力学较体重正常人群个体差异更大,其心输出量与身体肌肉、脂肪等组织构成比的变化影响众多麻醉药物分布、消除规律,按总体重给药易致药物过量,按理想体重给药则可能剂量不足。目的本文阐述常用静脉...
徐世元磨凯
关键词:肥胖麻醉药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腹腔镜手术中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的药效学比较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辅助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插管,并在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 tetanic count,PTC)恢复至≥3时以初始速率0.2mg·kg-1·h-1开始泵注,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B组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管,并在每次PTC恢复至≥3时间断追加0.05mg/kg,术中维持肌松深度在PTC≤2。记录肌松药使用总量,肌松药使用时间(A组:诱导至泵注结束时间;B组:诱导到最后一次加药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开始0、1、2h及关腹时肌松满意度(0~10分),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TOFr比值恢复至0.7、0.9的时间,以及压舌板试验完成情况,低氧血症、肺不张、肺炎等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平均肌松药使用量明显增加(P〈0.05);在手术开始0、1、2h时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恢复指数、TOFr比值恢复至0.7的时间和TOFr比值恢复至0.9的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A组出现低氧血症2例(7.1%),B组出现低氧血症1例(4.2%);不能完成压舌板试验A组3例(10.7%),B组4例(1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出现肺不张、肺炎。结论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腹腔镜手术维持深度肌松安全有效。相较于间断静注给药,持续输注肌松药使用量较大,肌松满意度高,虽然停药后恢复时间稍长,但对术后肌松残余无明显影响。
李机张庆国刘中杰磨凯雷洪伊徐世元
关键词:顺式阿曲库铵
腹部手术全麻患者拔除气管内导管时的术后肌松残余作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确定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拔除气管内导管时肌松残余(RNMB)的发生率,分析可能影响RNMB的因素及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麻醉医师和复苏室护士对TOFr读数盲态设计,使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全程监测收集52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手术间和复苏室的TOFr数据,根据住院病史回顾性收集患者出复苏室后至出院出现肺部并发症等情况,按照拔管时TOFr不同分成3组(Ⅰ组:TOFr<0.7;Ⅱ组:0.7≤TOFr<0.9;Ⅲ组:TOFr≥0.9),记录3组患者可能影响RNMB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并记录拔管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拔除气管内导管时RNMB发生率为71.2%。与Ⅲ组比较,Ⅰ、Ⅱ组体质指数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Ⅲ两组比较,Ⅰ组上呼吸道阻塞、轻度缺氧、主诉呼吸吞咽讲话困难发生率较高,转出手术间时Aldrete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组比较,Ⅲ组麻醉医师巡视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全麻患者术后RNMB发生率较高,呼吸系统并发症亦相应增加,其中体质指数较大的患者RNMB风险更高,术后肌松拮抗不能降低RNMB发生率。
周翠云邢祖民磨凯徐世元刘世乐
关键词:肌松监测非去极化肌松药
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布托啡诺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用于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名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m,A、B组硬膜外注射布托啡诺1 mg,C组吗啡2 mg作为负荷剂量,术毕A、B、C组均将硬膜外导管连接一次性镇痛泵,A、B组术后镇痛液分别给予0.002%布托啡诺复合0.2%罗哌卡因、0.004%布托啡诺复合0.2%罗哌卡因,C组患者给予0.004%吗啡复合0.2%罗哌卡因。离开手术室后于4,8,12,24,48 h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记录48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A组4、8、12 h VAS评分显著高于B、C组,4、8 h Ramsay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显著多于A、B组(P〈0.05)。结论0.004%布托啡诺复合0.2%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吗啡。
凌晨许睿张庆国磨凯徐世元
关键词:布托啡诺下腹部手术硬膜外腔镇痛
蛋白精氨酸甲基化酶在小鼠外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的转录表达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蛋白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在外周神经损伤背根神经节(DRG)转录表达与疼痛行为关系。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双侧L4脊神经结扎(SNL)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Sham组作对照,收集SNL或Sham术后第7天DRG组织,行RNA-Seq测序全面分析PRMT家族9个基因在转录表达规律和组织分布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建立小鼠单侧L4 SNL模型(Sham组作对照),测量各组在SNL术前(0 d)、术后3、7和14 d不同时点机械缩爪反应频率(PWF)和热缩爪反应潜伏期(PWL),收集两组上述不同时点患侧和对侧DRG行RT-q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建立坐骨神经结扎慢性缩窄损伤(CCI)模型,假手术组Sham作对照,疼痛行为检测方法和时间点同SNL模型,RT-qPCR进一步验证CCI术后上述时点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RNA-Seq测序结果表明,9个PRMT基因均表达与DRG内,其基础表达量最多的是Prmt2和Prmt3,最少的是Prmt6。与Sham组比较,SNL神经损伤上调DRG Carm1转录表达(增加1.7倍),抑制Prmt5、Prmt8和Prmt9这3个基因转录,其中Prmt8抑制最明显(下降16.3倍)。(2)RT-qPCR验证表明,与Sham组较,SNL外周神经损伤增加术后3、7和14 d PWF,降低PWL,上调DRG Carm1转录表达,而仅抑制Prmt8转录表达,Prmt1、Prmt5和Prmt9无明显改变。(3)同样的,CCI坐骨神经损伤亦增加CCI术后3、7和14 d PWF,降低PWL,上调DRG Carm1,抑制Prmt8在上述时点的表达。结论外周神经损伤致机械痛觉高敏和热痛觉过敏的同时,上调DRG Carm1转录表达,抑制Prmt8基因转录。
徐华丽徐世元磨凯
关键词:外周神经损伤背根神经节神经病理性疼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