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君 作品数:13 被引量:60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8年北京友谊医院HIV初筛实验室检测结果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据北京友谊医院本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2008年检测结果,经过计数分析,以评估艾滋病的发病趋势,为今后早发现阳性病例,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方法所有血清标本均用ELISA法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用明胶凝集快速法(PA)复检,两种方法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者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进行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确认。结果2008年度累计检测人数21467人,初筛结果阳性29份,确认结果阳性7份,确认可疑阳性12例,初筛阳性率13.5%0,确认阳性检出率24.1%(7/29),可疑阳性率41.4%(12/29)。并对标本来源,年龄和性别进行一定的流行病学分析。结论应用ELISA法进行艾滋病初筛检测具有实际意义,具有准确性高、判断结果较准确,便于记录结果,适合艾滋病的初筛检测。 乌姗娜 赵高潮 王凤莲 田秀君关键词:HIV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肺炎支原体感染认识新进展 被引量:3 2012年 肺炎支原体在各个年龄段都是明确的呼吸道致病菌,它通过极样黏附细胞器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产生过氧化物离子和可能的外毒素,甚至可能直接入侵宿主细胞导致潜伏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性损伤也是肺炎支原体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肺炎支原体诊断最好结合PCR和血清学检测,而且鼻咽和口咽标本同时取材进行PCR检测,不同病程2次血清学检测能获得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培养方法对于肺外支原体感染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十分重要。 任翊 李静宜 田秀君 辛德莉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免疫反应 耐药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儿童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针对肺炎支原体基因组内存在的重复序列SDC1设计6条特异性LAMP引物(SMP),使用实时浊度仪进行扩增反应并记录结果。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引物(JMP)进行比较。应用该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55例儿童咽拭子标本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设计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SMP引物灵敏度高,最低检出肺炎支原体标准株FH的DNA拷贝数为6个。采用SMP引物的LAMP方法特异性好,与其他支原体和细菌间无交叉反应。55例临床标本分别使用SMP引物和JMP引物进行LAMP检测,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8.2%;使用SMP引物的LAMP方法与Q-PCR的总符合率为96.4%。结论采用本研究设计的SMP引物所建立的LAMP方法灵敏度更高,特异性好,较Q-PCR操作简便,耗时短,可用于临床儿童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快速检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丹 李静宜 董艳青 任翊 田秀君 辛德莉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儿童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2063位点点突变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对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而传统检测MP耐药株的方法耗时耗力。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及耐药表型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23S rRNA为靶序列,设计不同基因型探针及引物,构建阳性质粒,建立标准曲线。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的下限分别为6和60拷贝数,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仅生殖支原体出现扩增。与23S rRNA巢式PCR测序结果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43株MP临床分离株2063位点等位基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2份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 MP阳性检出率为10/12,耐药率为4/12,1份标本同时发现2063A和2063G位点。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并判断其耐药基因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李静宜 孙岚 秦选光 董艳青 姜越 李丹 田秀君 辛德莉关键词:大环内酯类 聚合酶链反应 点突变 登革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登革病毒的传播,登革热已经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快速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和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已威胁到全球25亿人的健康。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然而,基于接种疫苗可能使个体在登革病毒感染时易于发展成严重登革热的担心放缓了登革疫苗的发展。人们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的候选登革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嵌合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核酸疫苗。其中一些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仅就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田秀君 赵高潮 乌姗娜 谷俊朝关键词:登革病毒 登革出血热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建立检测肺炎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法,并与市售试剂盒和传统巢式PCR法的检测性能进行比较。方法设计针对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构建含相应目的片段的质粒作为标准品,采用SYBR Green染料法进行实时定量PCR,并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检测其他细菌和170例儿童临床咽拭子样本,比较新建荧光定量PCR法、市售试剂盒和传统巢式PCR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结果新建荧光定量PCR法和巢式PCR法能够检出的肺炎支原体标准株DNA最低模板量为10拷贝,市售试剂盒检出最低模板量为102拷贝。在特异性实验中3种方法均可区分肺炎支原体和其他菌种。在检测的170例儿童临床咽试子样本中,新建荧光定量PCR法、市售试剂盒和传统巢式PCR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0.00%、50.00%和53.53%。新建荧光定量PCR法与市售试剂盒的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3),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6%,Kappa值为0.729。新建荧光定量PCR法与传统巢式PCR法的结果总符合率为90%,Kappa值为0.797。结论新建荧光定量PCR法与市售试剂盒相比灵敏性更高,特异性相同,成本低;与传统巢式PCR法相比操作简单,耗时短且污染少,具有良好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前景。 郭东星 胡文娟 李丹 李静宜 栗绍刚 吴赵永 田秀君 辛德莉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儿童 不完全性氨苯砜综合征1例 2013年 现将我所收治的1例不完全性氨苯砜(DDS)综合征报道如下,并结合该病例讨论一下DDS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于我院确诊为LL型麻风,给予多菌型联合化疗方案(RFP 600mg、B663 300mg1次/月,DDS 100mg、B663 50mg1次,日)。 田秀君 刘健 温艳 袁连潮 李桓英关键词:发病机制 50株麻风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中国麻风菌基因分型图谱,以选择合适麻风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因位点。方法从云南省文山州的37例、其他省市的13例麻风患者的皮损活检中,提取麻风菌DNA。以麻风菌基因组内的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为基因分型的基础,对11个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确定其重复序列的拷贝数。结果中国麻风菌株在GGT5、12-5、21-3、23-3位点的同一性高达 100%;12-5位点仅表现为3个拷贝;AC8、18-8、27-5、rpoT的同一性分别达97%、94%、97%、85%; GTA9、6-7、AC9位点有非常明显的多样性,但GTA9的多样性与其他国家不同。结论中国麻风菌株多数位点的基因型与印度、菲律宾的菌株一致,提示中国麻风菌株与印度和菲律宾的菌株相近; 12-5位点可作为区别中国与周边国家麻风菌株基因分型的标记物;VNTR基因分型方法可应用于麻风病传播链和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 翁小满 温艳 田秀君 王红斌 谈效俊 李桓英关键词:麻风菌 基因分型 云贵川三省麻风菌株基因分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云南、四川、贵州三省麻风菌株基因型的地理分布。方法:从云南省丘北县、四川省凉山州、贵州省兴义市分别采集59、21、31例麻风患者皮损活检,提取麻风菌DNA,对6-7、AC9、GTA9 3个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VNTR)位点的PCR产物测序,确定各位点重复序列数进行分型。结果:三省在6-7位点上有5种基因型,云南以7个拷贝的基因型为主,其它两地区的菌株在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型为7、8、9,其分布无显著性差异。AC9位点上有4种基因型,三省均以8个拷贝的基因型为主。GTA9位点有非常明显的多样性。云南GTA9为9个拷贝的菌株占总菌株数的18.1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麻风菌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有关。但需要以更多的位点,了解以VNTR为主的基因分型能否应用于麻风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链的流行病学研究。 田秀君 刘健 王峥 王定华 范建英 李桓英 翁小满关键词:麻风菌 基因分型 麻风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其多个患者家庭内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在特定地区和时期内采用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析(MLVA)对麻风菌基因分型,以评价麻风病传播链。方法从云南省丘北县2002—2006年收集的患者皮损中提取麻风菌DNA,采用AC9、6-7,GTA9,AT17,AC8a,AT15,AT18七个VNTR位点的MLVA基因分型,观察不同基因型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开展传播链的研究。结果(1)系统发育树分析揭示:依据GTA9等位基因型的变化,可分为GTA9位点为9,11-13,15-26,>26的A、B、C、D和E菌株。A菌株的GTA9等位基因型均为9,命名为A株。A株聚集分布在该县的北部,B株聚集分布在西北部,但C、D和E菌株基因型多变,散在分布。(2)该县北、西北部的5个高发家庭内的菌株为相同的A株。同一高发家庭内的患者,其菌株VNTR基因型一致或相似,但其他高发家庭之间的菌株基因型不相同。(3)在总菌株中,A菌株占有较高比例,且地理分布聚集,近期仍在传播。结论无论从家庭内或较小区域内收集菌株的分型结果显示,VNTR基因分型适合麻风菌分型和短传播链的研究。优势菌株或聚集株均为高发家系中发现的,因此推测高发家系可能作为乡村中的麻风菌的疫源和传染源。但需要较长时期证实A菌株是否为优势株。 刘健 王峥 温艳 田秀君 陈小华 李桓英 翁小满关键词:麻风病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分型 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