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焦虑状况与自尊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焦虑状况与自尊及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综合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 I)、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23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分裂症患者父母状态-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状态t=2.57,特质t=2.647,P<0.05;母亲状态焦虑t=5.080,特质t=3.947,P<0.001)。患者父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和自尊、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t=0.72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特质焦虑是状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自尊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较强预测作用,高焦虑的分裂症父母自尊水平高。
- 刘卉兰桑文华栗克清田桂平张香云刘海宁赵明坤徐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焦虑自尊心理控制源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综合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33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6.09,P<0.001),男性家属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3.20,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特质焦虑是状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 刘卉兰刘海宁桑文华田桂平张香云赵明坤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 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 2008年
- 目的比较利培酮、氯氮平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方法对8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或氯氮平进行治疗,根据PANSS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对住院花费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显效率分别为77.8%7、1.4%,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生单位效果所需成本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费用基本相当。
- 孟庆瑞张香云张彦恒田桂平韩紫非邓伟静郑冬瑞
- 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
- 氯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药物不良反应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成本—效果。方法将11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每组又分为有药物不良反应为实验组,无药物不良反应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3个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3个治疗组在心电图、血糖、血脂异常改变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长于对照组(P<0.05)。3个组不良反应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总费用上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3,P>0.05),成本-效果的敏感度分析显示对照组成本效果比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选择不良反应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更能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成本。
- 刘卉兰张香云栗克清桑文华张彦恒田桂平邓伟静郑冬瑞韩紫非
-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成本-效果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 精神专科医院护理纠纷问题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护理纠纷的原因、法律责任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方法:对精神专科医院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法律责任、预防措施进行全面的探索和总结。结果:了解精神专科医院护理纠纷的原因、法律责任、预防措施有利于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者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乃至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结论:护理纠纷的最终解决仍需全国《精神卫生法》和相关的护理法律法规的尽快出台和完善,从而使护理纠纷的处理能做到有法可依,妥善解决。
- 张平刘瑞安田桂平
- 关键词:护理纠纷
- 健康宣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2003年
-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也是发病率最高和致残率最严重的一种精神病…,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其中许多病人缺乏自知力,急性期自知力缺乏者为97%,慢性期为89.3%,使病人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拒绝住院治疗或住院后不配合治疗。
- 田梅刘杰李俊花田桂平郭艳峤
- 关键词: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健康宣教依从性意志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03年
-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为慢性迁延,复发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依靠药物不能解决患者的康复和复发的问题。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我们对实施了健康教育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常规护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刘杰田梅田桂平
-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会功能恢复服药依从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化整体护理常规护理
- 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正常人与消化性溃疡患者各100名,进行防御方式、简易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再将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药物组与合并心理干预组,在心理干预2个月前后分别进行量表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面的分值分别为(1.62±0.43)分,(1.18±0.09)分,(1.37±0.36)分,(1.82±0.53)分,(1.35±0.59)分和(1.46±0.40)分,(1.14±0.03)分,(1.30±0.40)分,(1.89±0.45)分,(1.18±0.4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EPQ方面P、N因子分值分别为(5.73±2.43)分,(13.41±3.62)分和(4.55±3.25)分,(11.15±3.7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消化性溃疡干预组与单用药物组在心理干预后,在成熟防御方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面因子分别为(4.35±2.18)分,(1.91±0.55)分,(1.19±0.44)分和(4.23±3.01)分,(1.83±0.49)分,(1.14±0.5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积极作用。
- 狄亚琴于瑞彦田桂平赵素银栗克清崔克勤鲁素彩刘杰杜波李建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心身疾病防御方式心理干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