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琳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小RNA与肿瘤的关系被引量:28
- 2016年
-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碱基配对原则与靶基因完全或不完全互补结合,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过程。miRNA异常表达,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介导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等。miRNA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使其能够在不明组织来源肿瘤中起诊断作用。通过不同的药物输送途径上调或抑制miRNA的表达,靶向调节miRNA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开启了肿瘤治疗新模式。
- 田晓琳杨臻王建英张坤许亚梅
- 关键词:MIRNA肿瘤非编码RNA
- miRNA-17-92高表达L1210细胞及L1210细胞小鼠白血病动物模型对化疗药物耐药性及复方浙贝颗粒的调节作用研究
- 田晓琳杨臻许亚梅
- 关键词:L1210细胞耐药复方浙贝颗粒化疗
-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iR-17-92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miR-17-92在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21例经2个疗程以上标准方案化疗未获缓解的RALL患者和15例体内敏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用MTT法检测该36例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对多柔比星和顺铂的敏感性,从体外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相符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品中miR-17-92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细胞敏感性实验表明,18例RALL患者淋巴瘤细胞抑制率(IR)<30%,为不敏感或耐药,14例体内敏感ALL患者IR>30%,为中度敏感或敏感;将此3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对化疗药物敏感ALL患者组相比,RALL患者淋巴细胞中miR-17-92相对表达量升高(7.12±1.03比3.21±0.63,P<0.05).结论 miR-17-92在RALL患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与RALL多药耐药的发生、发展相关.
- 石凤芹张雅月田晓琳马薇陈信义赵勇孙波许亚梅
- 关键词:白血病难治多药耐药聚合酶链反应
- 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被引量:19
- 2016年
-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中医配合化疗,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淋巴瘤,具有鲜明的特色。
- 田晓琳杨臻王建英张坤许亚梅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中医辨证论治证候要素
- 淋巴瘤-石疽古代诊治文献汇析
- 病名溯源,石疽属于阴疽的一种类型,疽为发于肌肤而坚硬如石者,指发生在颈项、腰部、膝盖或两侧部等部位或全身其它部位的肿核,发无定处,主要分为上石疽、中石疽、下石疽.上石疽生长在颈部的两旁,皮肤色泽无明显改变,如同正常皮肤,...
- 田晓琳徐瑞荣
- 关键词:淋巴瘤中医病理内治法外治法
- 文献传递
- miRNA-17-92高表达L1210细胞及L1210细胞小鼠白血病动物模型对化疗药物耐药性及复方浙贝颗粒的调节作用研究
- 目的: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含药血清对miRNA-17-92高表达L1210细胞耐药的影响及miRNA-17-92高表达L1210细胞小鼠的不同分组治疗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细胞模型:首先构建miRNA-17-...
- 田晓琳杨臻许亚梅
- 关键词:化疗药物复方浙贝颗粒
- 文献传递
- miRNA-17-92高表达白血病动物模型化疗敏感性及复方浙贝颗粒增敏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miRNA-17-92高表达对白血病小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复方浙贝颗粒的化疗增敏洼。方法应用L1210细胞及miRNA-17-92高表达细胞,DBA/2N小鼠按组别尾静脉分别注射细胞100×10-4/只。将造模小鼠分为5组:miRNA-17-92高表达L1210细胞白血病小鼠(miRNA-17-92)观察组、miRNA-17-92化疗组、miRNA-17-92化疗联合复方浙贝组、L1210细胞白血病小鼠(L1210)化疗组、正常对照组。化疗组经腹腔给药,注射环磷酰胺;化疗联合复方浙贝组加用复方浙贝颗粒灌胃。在实验过程中每7d检查1次外周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于给药第15天或濒死前处死动物,检测外周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骨髓形态学检查白血病细胞的比例、脾脏称重并观察病理组织学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miRNA-17-92观察组、miRNA-17-92化疗组、miRNA-17-92化疗联合复方浙贝组、L1210化疗组、正常对照组给药第15天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P=0.002;F=16.90,P=0.002);miRNA-17.92观察组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5);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37.2±13.1)%、(5.7±1.9)%、(1.3±0.8)%、(0.8±0.3)%、0,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26.9±11.0)%、(6.8±2.0)%、(3.2±1.0)%、(1.7±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8,P=0.0000;F=19.71,P=0.0000)。脾脏重量分别为(0.70±0.18)、(0.20±0.07)、(0.44±O.17)、(0.23±0.19)、(0.60±0.1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32),化疗可减轻白血病脾脏浸润。P-gP分别为(33±11)、(27±11)、(32±11)、(20±11)、(1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P=0.034),复方浙贝颗粒未明显减低P-gP表达。结论miRNA-17-92高表�
- 田晓琳张雅月杨臻赵勇许亚梅
- 关键词:白血病动物复方浙贝颗粒化疗敏感性
-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是PP2C家族成员。Wip1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可协同其他癌基因及致癌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抑制DNA损伤应答、抑制INK4a/ARF信号通路及调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等方面阐述Wip1基因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指出Wip1基因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过程涉及的相关信号转导分子,分析Wip1基因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放疗抵抗中的作用。
- 杨臻田晓琳王建英许亚梅
- 关键词:肿瘤形成过程DNA损伤基因调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