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
- 作品数:20 被引量:40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被引量:26
- 2014年
- 基于1983-2012年我国期刊发表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本研究从时间、空间和院校3个维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可分为萌芽、起步、成长、加速推进和繁荣稳定5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各自显著特征。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是研究的高地,西部地区是低谷。不同类型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差异明显,综合类、师范类和理工类院校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主要力量。由此,研究建议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院校采取不同教学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我国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黄琳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42
- 2014年
- 为揭示1990-2011年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能值理论的研究方法,将耕地利用集约度分解为生产要素集约度和复种指数2个指标的乘积,剖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劳动力等五大生产要素集约度和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0-2011年,包括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和农膜4种生产要素的工业辅助能集约度呈线性增长趋势,而劳动集约度则呈现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1996年工业辅助能集约度在生产要素集约度中所占比例首次超过50%,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期间复种指数增长率为0.1794,其对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96年劳动集约度高的主要是处于传统农业生产阶段中的西部农业省份,而工业辅助能集约度高的大都是初步或基本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或工业基础好的省份;1996-2008年,沿海经济发达区、西部地区和部分粮食主产区劳动集约度下降幅度较大而工业辅助能集约度上升幅度大;1996-2008年,复种指数下降是导致南方水稻主产区耕地利用集约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绝大多数北方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增长也主要是由于复种指数的增长。
- 姚成胜黄琳吕晞段敏
-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能值
- 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探析《邻居罗西基》的主题
- 2012年
- 《邻居罗西基》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创作的拓荒者题材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对拓荒者的描写,体现了美国梦的精髓。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邻居罗西基》中的叙事原型、人物原型,并试图以此来揭示作者在该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主题。
- 黄琳邹颖
- 关键词:叙事主题
-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时空格局及耦合协调性演变被引量:38
- 2019年
- 基于脆弱性理论,构建了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协调性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①粮食生产能力脆弱性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和东北逐步降低,较高脆弱区地域范围明显缩小的时空演变特征,其重心整体向南移动了95.70 km。②粮食消费能力脆弱性呈现由西向东降低的趋势,高脆弱区和较高脆弱区范围大幅缩小的时空演变特征,其重心整体向西北移动了131.55 km。③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耦合协调性呈现由东北部向南,东部沿海省区向中西部,藏、新两地向内陆腹地省区逐步升高的分布格局,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695变化到2016年的0.768。④粮食生产能力能够完全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Ⅰ)绝大部分位于我国藏、新、蒙等边疆地区,以及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其耦合协调性低的短板在于粮食消费能力过低;基本能够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Ⅱ)大部分属于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匹配较好;无法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Ⅲ)绝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的粮食主销区,其耦合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粮食生产能力过低而消费能力过高。
- 姚成胜殷伟黄琳黄琳
- 关键词:粮食安全脆弱性生态环境约束
- 中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辨析及其实证分析被引量:44
- 2016年
-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城市化系统与粮食安全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运用耦合模型对两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景观城市化子系统和粮食生产资源子系统对城市化与粮食安全耦合系统具有最大的影响效应,是协调城市化与粮食安全必须考虑的重点;1990-2011年间,城市化系统与粮食安全系统的协调度不断上升,先后经历了低度协调、中部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发展阶段,但自2001年以来,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一直高于粮食安全综合发展指数,表明在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粮食安全将是城市化与粮食安全耦合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 姚成胜邱雨菲黄琳李政通
- 关键词:城市化粮食安全耦合度
-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27
- 2019年
-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 姚成胜朱伟华黄琳
- 关键词:农业经济影响因素
- 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被引量:130
- 2015年
- 运用食物系统的观点,结合中国实际,从粮食生产资源、粮食可供量与稳定性、粮食获取能力和粮食利用水平等4个层面出发,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1990-2011年来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安全系统的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快速下降和快速上升3个发展阶段,粮食安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也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可供量与稳定性2个子系统对粮食安全系统的影响占主要地位。粮食安全系统的障碍因素诊断分析表明,在1990-2000年,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和道路密集度3个指标是粮食安全系统的最大障碍因素,但在2000-2010年,三者对粮食安全系统的障碍度不断下降,但人均耕地面积的障碍度不断增加。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已成为粮食安全系统最大的障碍因素,其次分别为粮食净进口量和粮食价格水平。最后,从3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了讨论。
- 姚成胜滕毅黄琳
- 关键词:农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 自我效能理论与外语教学被引量:5
- 2007年
- 自我效能是一项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分析了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 胡质良黄琳
-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外语教学
- 我国食物资源安全状况评价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以食物自给率(FSR)及其均值(M)和变异系数(CV)为评价指标,对1991-2012年中国粮食、猪肉、牛羊肉、禽肉、蛋类、奶类、水产品、水果、蔬菜9大类食物的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研究期内中国粮食生产已无法完全满足自身的粮食需求,粮食已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饲料粮和工业用粮消费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两者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粮食产量增长速度的3.34倍和6.54倍。2中国各种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供给量均远远超过需求量,表明猪肉、牛羊肉、禽肉、蛋类、奶类和水产品等6大类食物均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它不但可以满足我国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大量剩余可供出口或储备。3水果和蔬菜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整体上看这2类食物也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
- 姚成胜黄琳
- 关键词:食物安全粮食安全综合评价
- 中国大学生和新加坡大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比较
- 2007年
- 根据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在综述两例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在中国和新加坡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其现实意义。
- 黄琳胡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