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
- 作品数:31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以画对话”培养儿童的人际商被引量:1
- 2014年
- 一、对人际商的理解以及培育儿童人际商的方法人际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涉及到主体对人际交往的认知、人际交往情感的体验以及人际交往的行为三个部分的教育。1.建构和发展儿童人际交往认知的方法在儿童人际交往认知上,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能正确认知人际交往。这就意味着,儿童要逐步地正确认识和理解人际交往的目的、重要性;能了解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平等、互利、鼓励。
- 唐斌唐延延李志勤
- 关键词:培养儿童书面语言角色扮演经典诵读
-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学美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社会现实要求建构丰富多维的中学美育课程,不仅给中学生提供一种知识、技能或经验,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改变中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促进其协调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和提升中学生的社会经验,更要关注和提升中学生的情感,引发其审美情感;还要充分重视中学生因当今社会急速发展所导致的社会角色变化,引导中学生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同时积极进行艺术美的创造和审美人生的创造。
- 唐斌顾嘉琪李英梅
- 关键词:中学美育社会学视角审美情感
- 让倾听成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常态被引量:1
- 2016年
- 美术课堂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特性要求教师拥有十足的爱心、十分的耐心,静心地倾听儿童的心声,深入探索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辅导。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了解儿童创作过程中的言语交流,读懂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评价作品的能力,从而掌握儿童全方位的信息。
- 吕玲唐斌
- 关键词:倾听
- 论帕森斯儿童美术发展观念的演变
- 美国艺术教育家迈克尔·J·帕森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审美发展五阶段论"在全球范围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广泛,该理论认为儿童审美欣赏水平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儿童在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上存在普遍性趋势,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发...
- 唐斌
- 发展心理学家费德曼看儿童美术
- 2012年
- 儿童美术曾备受现代艺术的关注,被看成是20世纪现代艺术创作的一种源泉,但人类美术史上儿童美术却无法占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一席。发展心理学家费德曼提出的非其通性发展区域的概念以及“由共通性到独特性的发展模式”,弥补了传统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些不足,费德曼摒奔了将儿童作为发展主体的做法,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为主体,兼顾了对人的共同特质的发展以及个体作为独一无二存在的解释。根据费德曼的观点,艺术本质上不是一种共通性,或者说普遍性的活动,艺术的专业发展只有在艺术专业的领域才有意义。而儿童具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有共通性和文化性的程度,尚达不到专长性程度,据此,很容易理解儿童美术在美术史上的尴尬地位。此外,对儿童的美术教育,目的是让儿童了解艺术文化,学习艺术文化,培养作为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美术素养,同时,美术教育需要帮助有天赋的个人成为职业艺术家,以创新发展艺术。
- 唐斌
- 关键词:儿童美术
- 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信息时代美术教师角色谈被引量:1
- 2005年
- 一、导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场所就是我们表演的舞台,人人都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教师也不例外。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角色。教师们要在这个特定的职业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对此角色所属的剧本背景(社会环境)、导演之要求(社会期望)、身份(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人物的性格(被期待的社会性格)等都有深切的体悟,
- 唐斌
- 关键词:美术教师促进者角色信息时代导演表演
- 清末民初时期小学教育中的美育思想浅析——以小学美术教育为例
- 2019年
- 清末小学设置图画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手眼,学习实用的绘图技能,其对于学生人格养成的独特作用还没有被广泛意识到。王国维、蔡元培等人提出了美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意义以及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教育政策层面,民国初期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法令将具有现代意义的美育思想逐步落实于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之中。
- 尹淑佳唐斌
- 关键词:清末民初美育
- 英国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经验解读——以英国小学“美术、工艺、设计”课程为例
- 2019年
- 英国教育标准局针对小学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涉及学生成就、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学校领导与管理四个方面。此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资源利用与课程整合能力、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以及改善学校领导与管理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 赵玥涵唐斌
- 关键词:艺术教育
- 陶养生命的学校审美教育被引量:5
- 2016年
- 学校美育目的的逻辑起点应该是陶养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提升审美素养的过程,养成生命意识,增强生命活力,扩大生命视野,健康发展感性生命,美化外在形象。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致使当前学校审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有悖于陶养生命的观念和做法。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提出了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遵循生命之道建设校园审美文化、围绕陶养生命的本质建构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突出美育和生命教育特点实施学校美育教学、陶养教师生命保证美育教学质量。
- 唐斌楼冰洁王景宣
- 关键词:学校美育生命之美
- 让合作学习深入小学美术课堂被引量:5
- 2015年
-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多合作、多实践,但有时忽略了学生到底应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到什么。一些教师不清楚什么是合作学习的美术课堂教学,不理解设置活动环节的目的,这些都导致美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文章阐述了小学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并就现阶段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小学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王景宣唐斌
- 关键词: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