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作品数:34 被引量:1,34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肩关节周围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2007年 李娜 屈辉关键词:骨转移瘤 影像学诊断 关节周围 骨骼系统 肿瘤患者 64层CT脊髓造影多平面重组对颈神经根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 CT 的脊髓造影(CTM)多平面重组(MPR)在颈神经根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替代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常规 X 线脊髓造影的可能性。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为颈神经损伤患者进行 X 线脊髓造影和64层 CT 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 MPR 成像,并进行 MPR 多方向调整,使病变显示于冠状、矢状和横断面上。其中26例(54个神经根)进行了手术探查并有术后诊断结果,就其冠状、矢状断面 MPR 图像、直接扫描 CT 横断面图像、脊髓造影平片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比较横断面 MPR 与直接扫描横断而 CT 的图像数量。结果以患侧蛛网膜下腔内颈神经根前后支走行区和神经孔处充盈缺损消失,连续性无神经根显示为直接征象,CTM 发现神经根损伤31个。间接征象表现为:(1)创伤性脊膜膨出:椎管内患侧硬膜囊膨大、变形,呈柱形高密度影,并可沿椎间孔向外延伸,形成神经根鞘膜囊肿,与蛛网膜下腔间有低密度的细线状分隔,在撕裂水平可见29个膨出。(2)蛛网膜囊肿:硬膜囊一侧膨大变形,呈囊样扩张,病变未经椎间孔向外延伸,与蛛网膜下腔间有细线状分隔26个。(3)蛛网膜下腔不对称:一侧腔变窄,脊髓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多层面显示各神经根走行区未见连续性充盈缺损17个。64层 CT 多向调整的冠状面 MPR 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2.6%(50/54个),高于直接扫描 CT 横断图像(77.8%,42/54个)及平片(68.5%,37/54个),3种影像方法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 Kappa 一致性检验比较,X 线平片、CTM 横断面和曲面冠状 MPR 的 Kappa 值分别为0.686、0.772、0.920,P 值均<0.05。可见曲面冠状 MPR 与手术诊断结果高度一致。而图像数量明显少于横断面 CT(MPR 50幅图像,横断面 CT 400幅图像)。结论多向调整的冠状面 MPR 解决了多层 CT 图像数量庞大的问题,该方法省时、易行,可直观清晰显示颈神经根损伤范围,提高了诊断符� 白荣杰 李娜 张景秀 屈辉关键词:颈神经根损伤 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比较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龄54~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DXA-2.5 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腰椎QCT<80 mg/cm3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DXA诊断本组病例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任一部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0%、8.5%和8.5%。腰椎QCT诊断本组病例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6%。其中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腰椎正位DXA未诊断者21例,占35.6%,其中3例CT显示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髋关节DXA或任一部位DXA未诊断者均为16例,占27.1%。结论腰椎QCT比髋关节DXA及腰椎正位DXA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腰椎QCT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李晓玉 李娜 苏永彬 李谨 朱玲 程晓光 张萍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椎 X线计算机 X线 T-SMART断层融合成像、CT与X线摄影对髋关节假体周围结构观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tomosynthesis-shimadzumetalartefactreductiontechnology(T-SMART)断层融合成像( tomosynthesis,TOMOS )、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 )与数字化 X 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DR)显示髋关节假体及其周围结构的能力。方法连续选取进行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且已行术后 DR、CT 及 TOMOS 三项影像学复查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1.0岁。调阅并分析这20个病例的TOMOS、CT及DR影像资料,由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读片,并进行主观评分,评分标准为:假体周围结构观察清晰,图像评为“优”,记2分;因轻微伪影或受限于图像分辨率等原因,图像清晰度受影响,但基本不影响观察,评为“中”,记1分;因金属伪影大等因素,图像清晰度差,严重影响观察,评为“差”,记0分。评分结果以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TOMOS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5%,1分40%,0分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75%,1分25%,0分5%;应用CT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60%,0分3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55%,0分40%,TOMOS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应用DR检查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25%,1分75%,0分0%;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0%,1分50%,0分0%,DR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7)。结论髋关节假体TOMOS成像质量比CT图像好,又克服了DR不能分层薄层观察的缺点,在髋关节假体复查中有应用价值。 马毅民 苏永彬 邵宏翊 王晨 徐黎 李娜 周一新 程晓光关键词:X线影像增强 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血脂和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使正常组和异常组年龄匹配,取年龄40岁及以上病例(246例),根据TC、TG、HDL-C、LDL-C、FBG结果的正常、异常,将VFA和SFA数据分组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算全部病例(277例)正常、异常组VFA和SFA值的95%可信区间,并做VFA和SFA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C、TG、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V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正常、异常组间SFA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VFA与TG、TC、FBG的相关性(r=0.247,0.326,0.190)大于SFA(r=0.210,0.151,0.111)。结论血脂代谢正常、异常人群腹部脂肪面积不同,异常人群大于正常人群。VFA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更大,其中TG为最明显相关因素。根据血糖、血脂异常组脂肪面积的95%可信区间可知,本组研究中,高血脂患者的VFA大于140.3 cm2,SFA大于187.2 cm2;高血糖患者的VFA大于140.5 cm2。腹脂面积临界值的确定还有待做更大样本的测量。 娄路馨 王玲 李娜 徐黎 邓薇 刘桐希 赵兴山 高兴军 程晓光关键词:腹内脂肪 皮下脂肪 2013版“美国放射学院关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解读 被引量:7 2014年 美国放射学院(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是一个以放射学家、放射肿瘤学家以及临床医学物理学家为主体的专业协会,拥有超过30 000名成员。学院会周期性地为放射学实践拟定新的实践指南和技术标准来促进全美放射学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每一个实践指南和技术标准都经过了广泛地审查和批准,旨在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放射学服务。它为临床医师提供可参考的指导原则,但不是硬性的规定、标准或限制。 李娜 程晓光关键词:OSTEOPOROSIS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骨干续连症继发前臂畸形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2013年 骨干续连症又称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此病以软骨内成骨紊乱为特点,表现为全身多发的带软骨帽的干骺端异样突起,伴有干骺端塑形缺陷和长管状骨不对称生长受阻。随着骨骼发育,逐渐出现肢体不等长、弯曲或成角畸形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李娜 叶蕾 代少君关键词:儿童 外固定架 围术期 护理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7 2006年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肿瘤的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骨转移瘤的检测尚无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仍首选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全身骨显像,辅以X线平片、CT、MRI等手段;进展较快的MRI与PET的作用必将会日益重要,但全身骨显像尤其是SPECT仍将具有其重要性。 李娜 屈辉关键词:骨转移瘤 诊断显像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超声及MRI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及MRI对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VNS的声像图、MRI特征及病理结果。结果:超声表现为滑膜增厚;并有绒毛突起突入腔内,部分融合呈结节状;伴有不同程度关节腔积液;增生滑膜和突起绒毛内可见丰富血流;部分病例绒毛向周围组织侵蚀性生长。MRI主要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或弥漫性增生,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关节内外结构可受累。结论:超声及MRI对PVNS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MRI优于超声检查,超声可作为PVNS的首选筛检方法。 高岩 李娜 陈涛 邓宇鲲 郭稳 秦晓婷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联合应用MR 3D STIR SPACE和True FISP成像序列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MR 3D STIR SPACE和True FISP成像技术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诊断臂丛神经疾病患者(包括臂丛神经损伤20例,胸廓出口综合征3例和臂丛神经肿瘤5例),检查使用Siemens 1.5T磁共振仪。所有病例采用3D STIR SPACE(带翻转恢复脉冲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三维成像)和3D True FISP(真稳态进动快速三维成像)序列扫描。分析MR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直接征象包括神经根缺失或断裂,间接征象包括硬膜囊变形、创伤性脊膜囊肿。臂丛神经节后损伤征象包括臂丛神经增粗、迂曲、水肿,软组织水肿。臂丛神经损伤共23例(包含3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侧臂丛神经根共115根。联合应用MR 3D STIR SPACE和True FISP成像技术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灵敏度为81.97%,特异度为87.01%,准确性为84.78%;臂丛神经肿瘤5例,MR诊断与手术部位、大小一致。结论:联合应用MR 3D STIR SPACE和True FISP成像技术,能同时满足臂丛神经节前及节后病变的诊断,对臂丛神经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娄路馨 于爱红 程晓光 白荣杰 张晶 李娜关键词:臂丛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