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压
  • 8篇高血压
  • 4篇蛋白尿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紧张
  • 4篇血管紧张素
  • 4篇血管紧张素转...
  • 4篇血管紧张素转...
  • 4篇血管紧张素转...
  • 4篇血管紧张素转...
  • 4篇转换酶
  • 4篇酶基因多态性
  • 4篇紧张素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高血压患者
  • 3篇微量蛋白
  • 3篇微量蛋白尿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马钢集团控股...

作者

  • 9篇徐岩
  • 6篇毛建华
  • 2篇陈希年
  • 2篇王道霞
  • 1篇陈爱华
  • 1篇潘健源
  • 1篇陆俊钢
  • 1篇潘大彬
  • 1篇潘宁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微量蛋白尿的关系被引量:6
2002年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高血压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 5 0例正常人、5 0例高血压伴有微量蛋白尿患者和 4 9例高血压不伴有微量蛋白尿患者的白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上 2 87bp片段 ,根据插入 (I)或 缺失 (D)来判断其多态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发现 ,微量蛋白尿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微量蛋白尿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 ,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单纯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提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有关联性 ,DD基因型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毛建华徐岩王道霞陆俊钢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微量蛋白尿
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伴有微量蛋白尿 (MCA)的高血压患者改善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采用连续样本、自身前后对照方法 ,对48例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 ,观察治疗前和每天服用缬沙坦80mg8周后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治疗后除血压有明显下降外 ,尿微量白蛋白 (Alb)显著性降低 (P<0 01)。结论 :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同时可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 。
毛建华潘宁徐岩
关键词:高血压微量蛋白尿肾损害肾功能
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2001年
潘大彬徐岩
关键词:高血压EHABPM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的关系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用 CT或 MRI诊断有或无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 ,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 脉压增大可能与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毛建华徐岩陈希年
关键词: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脉压老年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关联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50例正常人、49例高血压无并发症患者、30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ACE基因上287 Bp片段,根据插入(I)或/缺失(D)来判断其多态性。(2)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1)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微量蛋白尿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2)腔隙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无并发症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3)高血压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关联性,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毛建华徐岩王道霞陆俊钢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基因多态性基因缺失聚合酶链反应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微量蛋白尿的关联性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 43例正常老年人、45例高血压伴有微量蛋白尿的老年患者和 40例高血压不伴有微量蛋白尿的老年患者 ACE基因上 2 87bp片段 ,根据插入 (I)或 /缺失 (D)来判断其多态性。 2用放免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1微量蛋白尿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 2微量蛋白尿组与蛋白尿阴性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 3蛋白尿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有关联性 ,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毛建华徐岩王道霞陆俊钢陈爱华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微量蛋白尿聚合酶链反应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 ,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对象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微量蛋白尿组与无微量蛋白尿组相比 ,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 :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毛建华徐岩陈希年陆俊钢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脉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非杓型高血压的关系
2003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插入 /缺失 ( I/ D)多态性与非杓型高血压 ( EH)的关系。方法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方法扩增 5 0例正常人、99例高血压患者的 ACE基因上 2 87bp片段 ,根据插入 ( I)或 /缺失( D)来判断其多态性。 2高血压患者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 ABPM) ,根据 ABPM结果分为杓型 EH组和非杓型 EH组。结果  1非杓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 2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3杓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非杓型高血压有关联性 。
毛建华徐岩王道霞陈爱华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非杓型高血压
卵磷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人体内胆固醇除提供正常生理需要(构成细胞膜、合成类固醇类激素等)外,体内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需要通过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运送回肝脏并进一步代谢,这一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
潘健源徐岩
关键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胆固醇逆向转运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