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凡 作品数:33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国土资源部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基于ArcGIS三维分析的崩塌灾害预测 为了对崩塌发生区域进行有效的防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ArcGIS三维分析方法,生成研究区三维立体图,直观地展现了地形等特征,并圈定了崩塌灾害的潜在发生区,通过野外验证,证实了此方法对研究区预测的准确性,可以为崩塌... 龙凡 于德浩 李霞 王康 杨彤关键词:崩塌 ARCGIS 文献传递 采用ArcGIS平台的地势起伏度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013年 为解决常规方法提取地势起伏度工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以及提取过程中生成大量缓存文件等问题,提出一种地势起伏度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对传统"拐点"理论手工确定最佳统计单元的过程加以改进,利用Python模块编程实现了不同统计单元起伏度值的自动计算和最佳统计单元的自动提取。不同试验区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缓存文件,操作更为简便,效率明显提高。 王康 何俊仕 于德浩 龙凡 李霞关键词:地势起伏度 ARCGIS 地形等高比遥感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为了克服常规方法确定地形等高比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地形等高比遥感信息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采用空间建模的方法,实现了地形等高比的快速提取。通过三维显示结合该区地... 王康 于德浩 龙凡 杨清雷 杨彤关键词:遥感 地形 信息提取 文献传递 地表水信息遥感提取技术综述 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又比较严重,因此提取地表水体并分析其分布特征,计算其面积、水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传统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难以赶上信息变化的速度,为... 龙凡 于德浩 李霞 杨彤 王康关键词:遥感 地表水 文献传递 基于线性回归法的大气自动校正模型及实现 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克服传统大气校正效率低、精度差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缺陷,提高LAND-SAT TM/ETM数据大气校正的效率和精度,达到用计算机来代替传统手工作业的目的,依据线性回归法大气校正原理,借助专业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的空间建模功能,构建了大气自动校正模型.通过与传统手工作业方法对比得出,在效率上,自动校正模型比传统手工作业高出60-100倍;在精度上,也比传统手工作业方式提高了1-5个DN值.证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于德浩 邓正栋 龙凡 关洪军 苟毅征 王大庆高铁地下水的地电特征 如何在高铁水区寻找低铁地下水一直是勘探工作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沈阳吴家屯高铁地下水地电特征的研究,总结归纳出了该区寻找低铁地下水的规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龙凡 韩天成关键词:地电特征 文献传递 鸭绿江塌岸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 针对鸭绿江沿岸侵蚀塌岸地质灾害发育严重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为了保护城镇、港口和沿江公路建设,保证沿江城镇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国土流失,利用多期卫星遥感数据,对鸭绿江塌岸地质灾害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调查与监测,查明了鸭... 于德浩 龙凡 刘成玮 李霞 杨彤关键词:塌岸 遥感监测 文献传递 基于实测光谱的叶绿素a估测模型 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有效地监测太湖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建立一种最佳的估测模型。对太湖水体进行了连续监测,获得了从2004年10月20~29日的实测光谱数据和水质数据。通过实测光谱反射率和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分析,得到了叶绿素a反演的最佳波段,并通过比值法、反射峰位置法、峰谷距离法、峰高法和一阶微分法建立了基于实测光谱的叶绿素a浓度的估测模型。通过14个检验点,分别对5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通过比值法建立的估测模型总体误差最小,估测精度最高,其695nm附近反射峰与677nm反射谷的比值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决系数R^2可达0.7433,可以作为整个湖区叶绿素a浓度的最佳估测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该季节湖区的营养化程度做出了总体评价。 于德浩 王艳红 邓正栋 龙凡关键词:太湖 叶绿素A 浅地层裂隙孔洞探测仪研制及应用 浅地层裂隙孔洞探测仪是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研制而成的集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成像系统、高密度自然电位测量系统、高密度充电电位三维趋势探测系统和双频激电成像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电测站。在封堵伪装坑道口部、基础地质条件和堤坝隐... 宋长青 龙凡 韩天成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 文献传递 工程设施多因素交叉耦合选址理论 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目前工程选址问题中的What is where?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因素交叉耦合选址理论。该理论将影响工程选址中的自然要素与工程要素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利用交叉融合的方法构建了数学模型,并通过设定选址阈值,来确定符合条件的选址区域。该理论不仅可以解决选址中的What is where?问题;而且,在选址条件中加入目标属性特征,也可解决目标识别中的Where is what?问题,为传统的目标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 于德浩 龙凡 李宏 刘成玮 王大庆 韩坦关键词: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