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神经传导
  • 7篇肌电
  • 6篇电图
  • 6篇肌电图
  • 5篇电生理
  • 3篇神经传导检查
  • 3篇综合征
  • 3篇下肢
  • 2篇神经传导检测
  • 2篇神经电
  • 2篇神经电生理
  • 2篇神经根
  • 2篇偏瘫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卒中后偏瘫
  • 2篇桡神经
  • 2篇腓神经
  • 2篇腕管
  • 2篇腕管综合征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18篇黄霄云
  • 6篇田东
  • 3篇朱艺
  • 3篇张凯莉
  • 3篇顾雁浩
  • 2篇韩峰
  • 2篇韩锋
  • 1篇吴晓东
  • 1篇朱艺
  • 1篇张凯丽
  • 1篇田东
  • 1篇姜建元
  • 1篇黄煌渊
  • 1篇刘建成
  • 1篇徐雷
  • 1篇陈文钧
  • 1篇陈喆思
  • 1篇韩东
  • 1篇张凯莉
  • 1篇蒋毅

传媒

  • 7篇癫痫与神经电...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现代电生理学...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腕管综合征电生理分期的定量指标被引量:71
2004年
目的 探讨并制定腕管综合征早、中、晚 3期电生理的分期定量指标 ,为临床分期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的 74例 12 0侧 ,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 (EMG) ,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 (distalmotorlatency ,DML) ,1~ 3指的感觉电位 (SNAP) ,以及环指在正中、尺神经上SNAP潜伏期的差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 :EMG( -)。DML <4 5ms。感觉电位 :正中、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潜伏期差值异常 (≥ 0 4ms) ,1~ 3指中至少有 1指的波幅较健侧下降超过 1/2。中期 :EMG(± )。DML≥ 4 5ms。感觉电位 :1~ 3指的感觉电位可引出 ,但传导速度减慢 ( <40 0ms)。晚期 :EMG( +)。DML明显延长或消长。感觉电位 :1~ 4指中至少有 1指的感觉电位消失。结论 早期和中期腕管综合征的分期指标为DML ,而中期和晚期腕管综合征的分期指标为运动或感觉电位的存在与否。
顾雁浩张凯莉朱艺田东黄霄云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EMG电生理潜伏期尺神经
前跗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诊断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前跗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15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15例患者腓深神经感觉电位均出现异常,4例患者趾短伸肌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AP)潜伏期延长,10例患者MAP波幅衰减。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对前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准确诊断,避免误诊与漏诊,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马彩虹黄霄云
关键词:前跗管综合征神经传导检查周围神经
椎旁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根病变中的定位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椎旁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腰椎后路手术前后皮层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变,探讨椎旁SSEP在神经根病变中的定位价值。方法5例L4、5椎管狭窄症患者做术前、术后L4节段双侧椎旁SSEP,记录其P30潜伏期和波幅。10例L4、5单侧椎间盘突出伴有同侧临床腰腿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术前L4节段双侧椎旁SSEP及双侧胫神经SSEP,记录椎旁SSEP的P30潜伏期和胫神经SSEP的P40潜伏期。结果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椎旁SSEP手术前后P30潜伏期差异明显,术后较术前缩短,而P30波幅无明显差异。L4、5单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侧椎旁SSEP的P30潜伏期差异明显,双侧胫神经SSEP的P40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根病变可能引起椎旁SSEP的P30潜伏期延长,椎旁SSEP在神经根病变的定位上有参考价值。
陈文钧吴晓东黄煌渊姜建元黄霄云张凯莉
关键词:神经根病变脊神经后支
前臂外侧皮神经异常支配虎口感觉的电生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发现虎口感觉受前臂外侧皮神经变异支配概率,分析临床表现与其相关性,找寻出该变异对临床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正常人及50例上臂桡神经完全损伤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判断虎口感觉是否存在前臂外侧皮神经异常支配。结果:对100例正常人行双侧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虎口感觉障碍区异常支配率达8%,50例上臂桡神经完全损伤患者,虎口感觉受前臂外侧皮神经异常支配率达6%。结论:正常人群也可能出现虎口感觉支配区域前臂外侧皮神经异常支配,对于桡神经损伤患者,需注意是否存在该种变异。
黄霄云田东
关键词: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电生理诊断方法。方法:对10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人应用肌电图(EMG)观察自发电位,检测肩胛上神经支配肌冈上肌、冈下肌;腋神经支配肌三角肌;肩胛背神经支配肌提肩胛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观察指标为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结果:10例病人冈上肌均见自发电位,募集反应减弱,CMA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且波形离散。结论:电生理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重要辅助手段。
田东黄霄云朱艺张凯丽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肌电图
无神经症状甲减患者的神经传导表现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企望发现潜在周围神经损害,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60例无神经症状甲减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查。结果:60例甲减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神经传导异常,且均无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此24例传导异常患者传导指标异常率与甲减病程、甲减实验室指标密切相关。结论:神经传导检查可及时准确发现潜在神经病变,无神经症状甲减患者也应尽早及时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马彩虹黄霄云
关键词:无神经症状神经传导检查
单纤维肌电图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表现和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评价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表现和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共20侧)根据常规电生理神经传导检测数据分为两组:患侧跨腕段SNCV(感觉神经传导)均减慢,但拇短展肌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正常者为腕管Ⅰ组(10侧),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4.3ms者为腕管Ⅱ组(10侧)。各组均行SFEMG检测,得到拇短展肌的纤维密度(fiber density,FD)和单纤维动作电位间间隔的连续差均值(mean of consecutive difference,MCD)。10例(10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法测取FD、MCD值。结果术前各组SFEMG检测结果:拇短展肌MCD平均值,腕管I组为67.86μs,较对照组延长了27.47μs;腕管Ⅱ组为83.36μs,较对照组延长了42.97μs。拇短展肌FD平均值,腕管Ⅰ组较对照组增加了0.46,腕管Ⅱ组较对照组增加了0.60。腕管Ⅰ、Ⅱ组的MCD、FD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组MCD又明显高于Ⅰ组,而Ⅰ组、Ⅱ组FD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纤维肌电图检测为腕部正中神经卡压,特别是早期卡压的诊断提供了一项新的更为直接的客观指标。
朱艺张凯莉田东顾雁浩黄霄云韩锋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单纤维肌电图
颈5~7神经根性撕脱后神经电生理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臂丛颈5~7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相应皮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例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臂丛颈5—7神经根撕脱的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测所得颈5(三角肌皮区)、颈6(拇指及前臂背外侧、桡骨上至虎口区)、颈,(示指)皮区SNAP和SEP的指标。结果20例臂丛颈5皮区SNAP均未引出。臂丛颈5、6皮区SNAP、SEP检测结果显示:SNAP、SEP均未引出各3例;臂丛颈6皮区SNAP、SEP均可引出10例,其SEP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4.3%,波幅较健侧降低54.4%。臂丛颈7皮区SNAP、SEP均可引出8例,其SEP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3.1%,波幅较健侧降低51.8%;臂丛颈6皮区SNAP可引出,SEP未引出7例。臂丛颈,皮区9例。结论三角肌皮区的SNAP未引出可定性为臂丛颈,神经根性完全损伤,需综合其他神经根性损伤证据共同判别颈5神经根性撕脱与否。SNAP、SEP均未引出提示神经损伤均较为严重,可伴有神经节的损毁或臂丛神经多平面损伤。臂丛颈6、7皮区SNAP、SEP均可引出的患者中,SEP潜伏期较对侧延长大于15%或波幅下降大于55%可作为判别神经根节前损伤的佐证。只有不到50%的患者出现SNAP可引出、SEP未引出的典型电生理表现。对臂丛颈6神经根,拇指或前臂背外侧、桡骨上至虎口区中任有一项表现为SNAP可引出、SEP未引出,即有判断神经撕脱的指征。
朱艺徐雷张凯莉田东顾雁浩黄霄云韩峰
关键词:臂丛神经根撕脱肌电描记术
皮肤交感反应在神经型胸廓综合征中的应用探讨
2017年
目的:分析皮肤交感反应检测在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8月期间26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表现。结果:皮肤交感反应异常7例,异常率为26.9%,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电位异常23例,异常率为88.5%,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异常9例,异常率为34.6%,尺神经运动传导异常8例,异常率为30.7%,正中神经F反应异常22例,异常率为84.6%,尺神经F反应异常21例,异常率为80.7%。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对胸廓出口征患者进行准确诊断,而皮肤交感反应可明确诊断患者是否存在交感节后C类小纤维损伤,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马彩虹黄霄云
关键词:皮肤交感反应交感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脑卒中后偏瘫侧下肢功能与腓神经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40例,对双侧腓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根据病程分为3组:1个月组、3个月组、病程6个月组,同时采用徒手肌力测试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与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与健侧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病程1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大,传导功能最差,与健侧腓神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3个月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6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小,其功能相对好,患侧与健侧腓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患者腓神经患侧与健侧互相对比分析,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神经传导作为康复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功能情况是一种实用的检测,方法;有助于评价腓神经当下的功能情况。
周勋琦黄霄云
关键词:脑卒中腓神经偏瘫足下垂神经传导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