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鑫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龙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瘤
  • 5篇颅内
  • 5篇出血
  • 4篇血管
  • 4篇栓塞
  • 3篇动脉
  • 3篇内镜
  • 2篇弹簧圈
  • 2篇血性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缺血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16篇大庆龙南医院
  • 6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黄鑫
  • 6篇杨鹤
  • 6篇李显伟
  • 5篇王迪
  • 4篇邢立举
  • 4篇郭庆章
  • 4篇翟秀伟
  • 4篇张宇
  • 2篇白海昕
  • 2篇唐峰
  • 2篇黄金丽
  • 2篇邹冬梅
  • 2篇刘禹兵
  • 1篇刘淑敏
  • 1篇孙志瑛
  • 1篇张鸿雁
  • 1篇高瑞英
  • 1篇周配权
  • 1篇吴丽霞
  • 1篇佟香芝

传媒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大医生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性观察
2021年
目的在妇产科临床麻醉时应用喉罩全麻通气装备对麻醉的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在麻醉过程中应用喉罩全麻通气,对照组在麻醉过程中应用气管内插管。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中麻醉装备放置的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与血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98%的患者一次放置成功,对照组有86%的患者一次放置成功;研究组患者在进行麻醉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的指标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应用喉罩全麻通气大部分可以一次放置成功,并且可以稳定患者在麻醉与手术时的血压和心率,并且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后续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孙晓霞吴丽霞黄鑫佟香芝
关键词:妇产科麻醉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27例33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弹簧圈栓塞22例27个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2)支架辅助栓塞2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3)球囊及支架辅助栓塞1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4)载瘤动脉闭塞2例2个动脉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黄鑫杨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弹簧圈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手术效果,探讨其手术要点。方法对12例痉挛型脑瘫病例进行四肢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或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经治疗,显效1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1.67%;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手段,术后正规康复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必需措施。
郭庆章邢立举黄金丽王迪唐峰黄鑫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显微神经外科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双微导管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6例颈/体比小于1/2的颅内动脉瘤病例,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6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均获得成功,动脉瘤内微弹簧圈填塞率36%~45%,复查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3例,闭塞90%以上2例,1例见瘤颈有残留。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适应症广的优势。
黄鑫杨鹤翟秀伟王迪郭庆章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14例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1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常规头颅MRI(B-FFE序列)检查,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依患者面部感觉及术中情况,采取微血管减压,垫放Teflon棉。结果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2例,显著减轻者2例。所有患者术后获3个月~3年随访(平均1.5年),疼痛消失1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不影响手术效果,具有明确的优越性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邢立举翟秀伟郭庆章李显伟黄鑫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外科手术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内再狭窄1例
2011年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能"于2010年6月12日入院。既往于1年前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Ⅰ级)发病,
黄鑫杨鹤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颅内宽颈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弹簧圈言语不能肢体活动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比较脑电图较其他方法对诊断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的优越性。方法:采用seiiate Harmonie44数字化脑电图仪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EEG检查,并且和其脑脊液、CT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2例脑炎患儿,EEG轻度异常26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9例,正常者5例,阳性率91.9%,以发病后4。7天阳性率最高:CT结果异常14例,正常者48例,阳性率22.6%;脑脊液检查异常36例,正常者26例,阳性率58.1%。结论:在临床上有病毒感染史、EEG结果异常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应考虑病脑的诊断。尽管脑电图的异常并非是病脑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其变化早于脑脊液及头颅CT,故对病脑的临床早期诊断有可靠的价值。
杨鹤黄鑫张鸿雁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电图
后颅窝减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干出血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16例应用后颅窝减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药物治疗组14例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周内,手术治疗组患者死亡率37.50%(6/16),低于药物治疗组患者死亡率64.28%(8/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6个月内,手术治疗组患者重残率+死亡率93.75%(15/16),与药物治疗组患者术后重残率+死亡率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后颅窝减压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干出血,与药物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但2周内死亡率较药物组略低,该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唐峰李显伟黄鑫邹冬梅翟秀伟
关键词:脑干出血后颅窝减压脑室外引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北五味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
2024年
目的:探究北五味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活性物质和具体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出北五味子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有效活性物质的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获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靶点;通过韦恩图获得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建立;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获得生物学过程条目、分子功能条目和细胞组成条目;通过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北五味子发挥作用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建立北五味子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北五味子具有7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成分,18个核心靶点;通过GO分析发现北五味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涉及220个生物学过程条目,27个细胞组成条件,34个分子功能条目;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北五味子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涉及到VEG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北五味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网络涉及到35个节点、184条边,平均相邻节点数目为10.514,网络中心度为0.309。结论:北五味子有效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起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本次研究预测的北五味子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潜在机制可为开展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李显伟张宇黄鑫
关键词:北五味子网络药理学缺血性脑卒中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及对患者血肿清除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8例高血压性脑叶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和对照组(24例,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术后6 h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叶出血,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
张宇王迪黄鑫刘禹兵吴春天邹冬梅
关键词:高血压脑叶出血神经内镜神经导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